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金辉 《科教文汇》2010,(10):68-68,93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人物出场的描述已经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出现,这中间,对主要人物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出场研究已经不胜枚举。本文着重对贾政、贾赦的"未出场的出场"进行论述,贾政、贾赦这两个一直没有出场的人恰恰以另外一种形式悄然出现。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人物出场的描述已经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出现,这中间,对主要人物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出场研究已经不胜枚举。本文着重对贾政、贾赦的未出场的出场进行论述,贾政、贾赦这两个一直没有出场的人恰恰以另外一种形式悄然出现。  相似文献   

3.
丁梦霞 《知识窗》2013,(24):69-69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重要章回,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让我们了解到“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贾府面貌,更重要的是通过描写未出场人物——贾赦和贾政的居处展示了一个事实——荣国府中作为嫡长子的贾赦大权旁落,次子贾政掌控荣府的大权,窥一斑见全貌。  相似文献   

4.
吴彦廷 《科教文汇》2012,(19):86-87
文章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王熙凤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精明能干,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刁钻狡黠,机变逢迎的人。她身份高贵,地位显赫。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吵架不利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我说这要看你会不会吵架。薛宝钗没有和贾宝玉红过脸、吵过架,可他们之间同床异梦,最后弄得一个守  相似文献   

6.
张志爱 《科教文汇》2014,(26):78-78
《红楼梦》自从问世那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画面,还为我们刻画了性格各异,呼之欲出的几百个人物。在语言上,曹雪芹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丰富的营养,同时又以生动、活泼的大众语言作补充,构成《红楼梦》绚丽多姿、丰富藴藉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颜琪艳 《科教文汇》2011,(13):68-69
《世说新语》是中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对其中的副词进行研究,是建构汉语史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文章对《世说新语》副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拟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眉 《内江科技》2008,29(6):48
文章通过列举程度副词的一些使用现象,说明在先秦时期程度副词已经基本成型,与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的使用相差不大,并就程度副词的使用功能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郑希 《科教文汇》2008,(21):214-214
艺术需要技术作为基础,而精湛技术外化为艺术的本质核心就是审美,是以审美为目的。本文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解读,来探讨技术、艺术、审美三者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安娜·卡列尼娜》具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除了它感人的主题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外,也由于它在艺术上非常完美,技巧上颇多独创之处,结构上独具匠心,托尔斯泰通过对照对两种生活方式和道德原则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江雪》被千古传唱。这首诗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趣味。我们在赏析这首诗歌时,通过解读文人怀才不遇时寄情寓意的方式和内涵去领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内涵,进而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领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付龙飞 《科教文汇》2009,(1):245-246
广告语言是一种商业语言,又是一种具有极强艺术性的语言,广告以艺术的形式达到传播信息和推销产品的目的,广告的修辞手段的运用正服务此目的。本文从音韵、词义、句法三个层面,详细叙述广告英语的修辞手段及其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安娜.卡列尼娜》具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除了它感人的主题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外,也由于它在艺术上非常完美,技巧上颇多独创之处,结构上独具匠心,托尔斯泰通过对照对两种生活方式和道德原则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穆晓婷  黄红梅 《情报探索》2011,(10):121-123
通过对《中图法》与《日本十进分类法》的类目比较,分析《中图法》在类分日文原版书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日本十进分类法》类分日文原版图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汤玫英 《科教文汇》2010,(22):49-49,58
本文简要分析了《孙子兵法》修辞艺术的三个特点:一是力求简洁,辞约意丰;二是音韵和谐,富有节奏;三是善用比喻,长于对比。  相似文献   

16.
朱巽华 《科教文汇》2009,(23):263-263
曹禺的话剧《雷雨》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以及丰富的舞台语言,为中国话剧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银林 《今日科苑》2007,(12):161-162
《聊斋志异》中现实与虚幻高度统一,主要表现为:虚幻世界的现实性,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物性与人性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一出悲剧,虽然它也有喜剧的成分,但是它的悲剧远远超过了其喜剧。贾府、贾宝玉、十二金陵等这些对象在无可奈何中渐渐毁灭,就预示着它的悲剧。而林黛玉作为金陵十二衩的其中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故事更能唤起我们对悲剧的情感体验,这种"悲"包括悲痛、悲伤、悲悯、悲壮、悲愤等。但是这种悲剧不仅仅是简单的悲伤与哀痛,而是认知和惊醒,是激励与振奋。  相似文献   

19.
谢芳 《科教文汇》2008,(27):251-251
布莱希特是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他的作品很多方面都受到中国戏曲艺术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其名著《四川好人》的浅析,说明中国戏曲艺术在布莱希特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布莱希特如何使用中国的戏曲艺术来达到他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分别为中西方经典的文学理论专著。现从"艺术的起源"方面比较《文心雕龙》和《诗学》的异同点。刘勰的"物感"说和亚氏的"摹仿说"在艺术起源论上虽都从人性问题入手,但刘勰重在人的能动性与物的表现性的对应同构中张显物的勃勃生机,亚理士多德以理性为先,在人的理性与神的形式的相映互通中展现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