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校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是我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也是培养高素质的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当代人才,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新贡献的关键。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进行探究,分析了高校思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目前高校思政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系统、综合的视角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问题,首先应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结构分析。本文基于和谐视角,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结构要素构成及其基本方式,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过程"和而不同"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思政课的要求,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这是现在高校需要解决问题。本论文主要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进行阐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希望为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内容。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积极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和问题进行剖析和反思,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前提下,不断地摸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决对策和方法,对于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此为重点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校思想政冶工作要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培养具有高素质能将国家引向未来的现代人,关键一环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冶教师队伍。而现实中,思想政治教师主体素质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别和距离是不可否认的。提高思想政治教师主体素质是当务之急,从主体的自身发展而言,主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是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重要载体,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核心基础.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较高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全方位发挥其"四大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做好网络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也助力学生形成科学、正确"三观",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重要载体,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核心基础.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较高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全方位发挥其"四大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做好网络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也助力学生形成科学、正确"三观",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冯莎莎 《科教文汇》2020,(5):101-102
高职院校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职业技能人才,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认识,推动我国工业化人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于提升我国工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工匠精神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与工匠精神积极融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程与工匠精神的融合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对于履行教书育人职责、适应思政工作新形势、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既有国家层面的因素,也有学校层面的因素,还有教师层面的因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要求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自觉提高理论水平、倾情投入教学工作和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0.
李丽娟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5):I0010-I0010
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我国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之一,是实现"中国强国梦"的必由之路。此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华儿女的拼搏进取,需要高素质人才的不懈努力。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人生价值观、法律道德观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人才的整体水平。当前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未形成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当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新着力点,对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教学内容、课堂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实现路径,真正实现思政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入脑入心,使大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12.
张悦  李洪山 《科教文汇》2020,(11):29-32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教育领域的教学重点,目前,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发展,然而在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匮乏、过程单向化、内容间断化、途径单一化等问题。为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坚持创新性、互动性、系统性、多元化原则,做到扩大思政教育主体范围、注重思政教育双项互动、增强思政教育内容连贯性、利用互联网拓宽课程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26)
高校学生干部是班级核心,也是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与桥梁,加强对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养与管理对于高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响十分显著,可是就目前来看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而本文则就培养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高校重点的教育工作。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对于95后、00后大学生已经很难发挥应有作用,建立思政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十分必要,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必要手段。笔者将从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探讨高校思政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建立方式,为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尚存在诸多问题。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堂内,课堂外,网络等形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龚升高  高宁宁 《科教文汇》2020,(8):58-59,76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分析思政教育在高校化学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着手,提出提高专业课教师质量、引导课堂理论走向实践以及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育人等方面的改革理念和思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有理想以及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高素质化学人才,助力祖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指引,阐述了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熏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16)
在新时期下,高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在教学管理中也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思政辅导员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政治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探究了思政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下,思政辅导员工作的技巧,以便增强思政辅导员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胡术恒 《科教文汇》2008,(11):36-36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对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的重要意义、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几种素质,并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干部队伍,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2005新方案的实施以及新课程的设立,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基础。贯彻新方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增加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新的课程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