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义复合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语素构成,词义偏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而另一个语素起陪衬作用。有的偏义复合词的语义已经固定下来,不会给我们的阅读理解造成困难。但是,有许多偏义复合词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哪个语素表示了词义,哪个语素不表示词义。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很难得出正确的解释,往往会误解或曲解词的意义。下面以高中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偏义词为例,来说明偏义复合词的语境意义,以引起我们在阅读理解文言文时对这类词的重视。例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  相似文献   

2.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意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而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起陪衬作用)的复合词。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句的“作息”,其意义偏在“作”上,“息”不表意义,只起陪衬作用。而现代汉语“作息时间”中的“作息”表示“工作和休息”,两个语素均表意义。前者是偏义复词,后者是一般复词。“昼夜勤作息”只能译为“白  相似文献   

3.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由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相反的两个词素并列在一起构成的复合词,在某种语言环境里,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这个复合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则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例如:①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去来”是偏义复词,只取“去”义,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有所谓“偏义复词”的名称,指两个并列成分构成的复合词,其中一个成分的意义已经消失。如“兄弟”指“弟”,“兄”义消失;“窗户”指“窗”,“户”义消失。又如“好歹”、“利害”、“是非”、“吉凶”、“缓急”、“祸福”、“兴亡”等使用时往往意义偏于消极的一端,积极的一端意义消失。我个人认为这类义偏一端的双音节词称作偏义对举词比较恰当、贴切。复词或复合词的范围过广,它包括除单音词、单纯词、派生词(由词根与词缀合成)以外全由词根合成的一切多音节词。而义偏一端的双音节词往往由相对仗的两个语素组合成。用  相似文献   

5.
傅鹏 《语文天地》2008,(10):18-18
古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这类词我们称之为偏义复词。如:"今有一人入园圃,  相似文献   

6.
所谓“偏义复词”指的是这样一种复合词:从形式上看两个词素是并列的,但实际上是只取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作为这个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对于准确理解古文文意,研究汉语构词法的发展以及深刻认识现代汉语的偏  相似文献   

7.
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反义语素中义类相关语素构成的双音复合词。在实际使用中,它只偏用其中一个语类的意义,另一个“连类而及”的语素仅起陪衬作用而无义。例如:①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也所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②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贾谊《论积贮疏》)③是芙渠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李渔《芙渠》)④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陌上桑》)  相似文献   

8.
湖南新邵读者章红老师问:文言文教学中经常碰到“偏义复词”,如何判定这些偏义复词的意义?本刊特请华容五中的李正兵、陈雪莲两位老师作答——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的语素组成的并列式词语,两个语素只有一个语素的意义充当整个词语的意义,另一个语素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临时陪衬的作用。正确理解偏义复词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言语句的含意。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判定偏义复词的意义。一、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例如《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父兄”一词的意义偏指在“兄”这个语素上面,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又如《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一句中,“死生”一词的意义偏指在“死”,因为文章强调的是五人死难的重大意义,不是一般地论述人生观或生死观的问题。所以这句话应解释为:也以此来表明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再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远近”,偏义在“远”,文章通过这个“远”字来表明渔人信步自适的心境。偏意复词中陪衬语素没有固定的位置,可前可后。例如《鸿门宴》中“所以遣兵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句中“出入”偏义在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中有一种偏义复词,是实词的一种。它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所构成的,而实际上只用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作为词义的特殊复合词。这种偏义词虽然由两个表示一定意义的词构成,但是却不是两个词,而是一个词,这与两个单音词连用不同。比如: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指的是只有一个词素起作用的双音节复合词.换言之,偏义复词的两个词素中的某一个词素的意义代表了整个复合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凑足音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复合词内语素意义是指语素在构成词时所显示的意义。对于复合词来说,成词时的语素义和词义关系密切。但在词汇发展的过程中,也常导致复合词内部语素意义发生变化,尤其是传承复合词。传承复合词语素意义的变化包括语素意义改变和语素意义脱落两种方式。影响语素意义变化的直接因素是:词义对语素意义的影响;语素的语义地位对语素意义的影响;语素的类推造词能力对语素意义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的潜在动力,则是复合词的理据重构。  相似文献   

12.
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复合词中独特存在的一种词汇现象。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后形成一种固定的词语格式在现代汉语中也常常出现。它由两个语素构成,但在表意时只有一个语素表意,另一个语素起陪衬作用,用来补足音节。由于偏义复词中一个语素意义的消逝,人们在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文章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1]的检索研究,梳理了偏义复词“缓急”的词义演变过程,分析了这类偏义复词语序确立的影响因素,探析了其形成的路径,并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交际应用和语言内部四个角度总结了其形成的原因,说明了古代汉语中存在这一独特词汇现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偏义复词是一种较特殊的词汇现象,它与一般的复音词不同,虽然由两个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仅作为陪衬。偏义复词在结构形式上多数由意义相关、相反和相类语素构成。随着具体语言环境的不同,偏义复词的词义重心既可以偏向前一个语素,又可以偏向后一个语素,而往往偏向贬义语素。偏义复词的形成与词义的演变、词的双音化趋势。修辞现象,化因素等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简析偏义词组与偏义复词的关系李建玲在现代汉语中,联合式合成词的一类如‘国家”“质量”“窗户一忘记”等均称为偏义词.由于这类词多是双音节.故称之为偏义复词。确切地说.偏义复词属于合成词.它由意义相近或相反的两个语素联合构成.其意义却等同于其中一个语素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不少的偏义复词,这些复词往往影响到学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对学好文言文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是偏义复词呢?偏义复词就是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个词作陪衬。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好”“歹”相反,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不计得失”(偏在“失”),“听听动静(偏在“动”)。  相似文献   

16.
偏义复词从形式上看是由两上意义相对相反或相关相类的词素组成。在表义上只让一个词素起作用,另一个词素的意义在偏义复合词中不直接表现出来,只作为一种陪衬,偏义复词见于典籍不晚于周代,根据古汉语偏义复词的要领可以把偏义复词划分为四种类型。偏义复词能够表示一种经委婉的语气,还可以使语句对仗、音节和谐,已有不少偏义复词进入现代汉语词汇之中,被广泛地使用着。  相似文献   

17.
偏义复词,又叫复词偏义,它是由两个含义相反、相近和内比联系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复音词,在构成复音词的两个单音词里,只取其中一个语素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而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和补足一个音节的作用。由于在复音词中只偏取一个单音词的意义,所以叫“偏义复词”,或者叫“复词偏义”。如: 1.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孔雀东南飞》)。“父兄”,偏义在“兄”,“父”是衬字。而且对“父”不能用“性情暴如雷”,加上兰芝无父。意即我有亲阿哥,性情很急躁。(“父兄”词义相近)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同上) “作息”,偏义在“作”,“息”是衬字。意即夜夜辛勤、劳作,孤单单地受尽折磨。(“作  相似文献   

18.
在文言教学或考试中,常会遇到一些按常规无法翻译的句子。对这些句子,平日如果不抓住其中的规律,不进行研究、归类和总结,它们很可能成为考试中的“拦路虎”。这类句子往往有如下一些特点:字有偏义。指一些复义词在使用中只取其中的一个词素的含义,而另一个词素的含义只作陪衬。如《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只取“异”义《;鸿门宴》中“孰与君少长”“,少长”只取“长”义《;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作息”只取“作”义“,公姥”取“姥”义。语有对举。指文言文在同结构位置上的词语意义往往是同义…  相似文献   

19.
古今汉语中有一类复合词,它由两个意义上相关或相反的单音词作为词素并列组合而成,但在实际应用时却只由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表示这个复合词的词义,另一个词素只是在形式上起着构成复合词的陪衬作用。我们把这类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作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中,有一种语言现象叫双音节复合词,包括偏义复合词和同义复合词,比如《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家有亲父兄"当中的"公姥""父兄"偏指其中的"姥(婆婆)"和"兄(兄长)","逼迫有阿母""蹑履相逢迎"当中的"逼迫""逢迎","逼"与"迫"意义相同或相近,"逢"与"迎"意义相同或相近,前者"公姥""父兄"就叫偏义复合词,后者"逼迫""逢迎"就叫同义复合词。但在《荆轲刺秦王》中,却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三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词放在一起使用,不仅有意义上的强调作用,而且在艺术表达上也有其特殊的作用,我且把它叫做"三音复合词"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