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诗歌的核心,所以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住诗歌的情感。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意思是说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这里的核心词汇"性情"即情感,可见诗歌之美在于以情动人。所以,诗歌教学就是要实现情感审美教育的目的。结合教学经验,探讨将接受美学中的情感体验理论运用于诗歌教学,把握诗歌情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对该问题作了深入探索,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怎样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并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呢?  相似文献   

3.
江淹是南朝时期值得重视的作家。他生于乱世,历经宋、齐、梁三朝,且一直在宦海中沉浮。世事的沧桑,人间的冷暖,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迹,所以他的诗歌饱含丰富的情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本文从感时、伤别、怀归三个方面入手,揭示了江淹诗歌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4.
李立山 《教师》2008,(20):39-39
笔者听过两节公开课,深有感触,越来越觉得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非常重要。现列出案例及分析:其一:甲老师在执教《甜甜的泥土》中,为了让学生好好品味王小亮妈妈在没看见儿子时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她一阵眩晕,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住铁栏使劲地摇着”),甲老师先找一名女同学上黑板前表演,这位女同学不好意思,扭捏了半天勉强做了个晕倒的动作,捂着脸飞快地跑下去,立刻引起一片笑声。无奈,甲老师又找了一位男同学,这位男同学好像有表演天赋,他先像醉汉一般眯着眼,跌跌撞撞,脸上笑嘻嘻的,然后双手抓住窗棂使劲地摇……他的动作和表情很快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且笑声持续一分多钟。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要求表演。  相似文献   

5.
"伤心不独为悲秋"--试论李益诗歌的感伤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是中唐杰出的诗人。感伤作为李益诗歌的基调,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文章从我国古代的感伤文学传统以及李益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遭际、个性气质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李诗中感伤基调的成因和表现,以期从新的角度来认识李益诗歌的整体特色。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的创作历来被归入艳科,但在其"侧艳"的表面风格下,却蕴含着凄怆悲凉的情感内涵.这样的情感基调,与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时代特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雨巷诗人”戴望舒曾用笔,确切地讲是用心,感动过无数孤独的灵魂。本文认为戴望舒诗歌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忧郁基调,与其人生经历尤其情感生活的不幸密切相关,并进而影响到他的诗歌语言基调,最终形成其感伤凄清、蒙咙婉曲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徐俭 《华章》2012,(32)
《水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名篇.对篇中诗人的情感历程,汉译多有错误解读,笔者细读文本,着重探讨了本诗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9.
陈煜芳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3):103-105,124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从设计导语、讲解背景、增强趣味、培养想象力等多方面下功夫,努力使少儿了解舞蹈的情感特征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进而培养少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
于正春 《现代语文》2011,(7):155-156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诗歌鉴赏题在江苏高考题中分值占10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都是把它作为一个较大的专题来复习,花了很大的气力。但是,无论是从高考的得分情况还是从日常的模拟测试情况来看,得分都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1.
诗歌鉴赏是行家里手的事,但诗歌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学生学习文化必须从古诗入手,对中国文化的内涵才会有更全面的了解。中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皇后。但是在古诗文的阅读中,她神秘的语言面纱给中学生带来的障碍使她显得那样矜持而且不可捉摸。文章从诗歌本身的特点出发,通过案例的分析与鉴赏,浅谈了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入解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探讨诗歌中情怀内涵的把握方法。从语言分析、背景调查和多角度解读等途径入手,分析诗中关键词、意象、修辞手法等是如何与诗人的情感相互关联和呈现的,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音乐之所以能拨动人的心绪,渲染氛围,是因为几乎每一首音乐的创造过程都有作曲人情感的投入。通过旋律的跳动,把倾听者带入与作曲人相同的心境,使其与作曲人产生音乐之间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应当把音乐情感的把握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让学生通过体会情感来掌握课堂内容,同时在情感的感知过程里也能增强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15.
五四乡土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是最早的且较为成熟的现实主义流派之一,在这一流派的作品中,除了客观的写实特征之外,我们从考证作家复杂矛盾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出发,发现显现在他们作品当中的是反叛与眷恋、苦闷与理性交织的复杂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16.
情感体验是诗歌教学的灵魂,教学中,可采取诵读涵泳、介入体验、知人论事、把握意境等方法和途径,引领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情境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读懂诗歌,把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它言简义丰,用极为简洁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蕴。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由语文课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诗歌的情感教育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变得完善,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诗歌天性的最主要动力之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而情感也是欣赏者体验的核心,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最后的归结点也是情感。欣赏诗歌的目的在于领略诗人抒发的情感,并期望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情燃烧。欣赏者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从自己内心的情感积累和先从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作品的意蕴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徐晖 《教学月刊》2005,(8):10-11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不少古诗、新诗,诗歌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点。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材中的诗歌作品,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无不具有真挚的感情。如何“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感受作品的美,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