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我读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本书的书名,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似文献   

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这首诗的可贵就在于:1.他打破了多年来天经地义的想象机制。在一般人的想象中,花肯定比叶子美好,而杜牧却说,叶子比花更美。在一般人看来,秋天肯定不如春天美好,而杜牧却说,秋天比春天美好,不但比一般春天的景色鲜明。而且比春天最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这表现了一个诗人精神的活跃,不为常规所拘,这是诗人艺术想象的突破。2.这首诗的灵魂,全在最后这一句。以一个比喻而使这首诗经受了千年的考验,保持住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我选择刘禹锡这首绝句来欣赏,并不是因为它在艺术上特别有成就,而是因为它在立意上有特点,我国古典诗歌在宋玉时代确立了悲秋的母题,而且成为一种传统。一般人很少有意识去打破这个多少有点封闭的、凝固的套路。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秋愁的诗歌都公式化的套语,至少有许多以秋天引起的悲愁,是有真切内涵的。  相似文献   

4.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这首诗被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作。虽然在诗句中点到哀,但不是直接诉说自己感到的悲哀,而是风急天高猿啸哀———猿猴  相似文献   

5.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我选择刘禹锡这首绝句来欣赏,并不是因为它在艺术上特别有成就,而是因为它在立意上有特点,我国古典诗歌在宋玉时代确立  相似文献   

6.
对一首诗的情感体验,会包含读者一些纯属个人气质与特征的东西,这种体验带上了个人情绪与精神准备的色彩。仔细品读《涉江采芙蓉》一诗,让人深深沉迷于诗歌那高洁清幽的意境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审美体验中。  相似文献   

7.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对杭州的早春充满了热爱,不过他热爱的方面比较多。开头第一句起得很从容,并不想一鸣惊人。他用了平和的叙述语气,交代了景点的准确位置,  相似文献   

8.
初识王菘舟老师的《长相思》,是在2006年6月的宁波诗意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当时我就被其教学中洋溢着的浓浓诗意所吸引,而在2006年10月,在诗意飞扬、书蕴弥漫的扬州,我再次聆听到了王菘舟老师的《长相思》。这样一种曼妙如缘分般的再次欣赏,让我对《长相思》的感觉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经历过一个迷醉的阶段后,我开始清醒地解读《长相思》蕴含的教学精髓,发觉王老师的《长相思》正扣击我诗词教学的软肋,给我的教学以理性的启迪。一、词,如何读?诗词教学,读是它的主旋律。怎样细化读,让读成为诗歌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让读使诗歌…  相似文献   

9.
李琦是一位容智的诗人。她是一个能将生活点滴与内心情感世界密切契合的“心灵诗人”。她的诗歌,多是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平常的生活细碎,却不乏关于人的存在的诗性的沉思。她有洞悉事物细末的能力。总能使人深切体味到鲜有的深邃和平静。  相似文献   

10.
吴非 《语文新圃》2008,(2):20-21
这一段时间,断断续续地看陈日亮的<我即语文>,其间几次想到,人一生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好,即是人生之安慰.语文教师,不是人人都会说"我即语文"的,日亮先生如是说,而且心平气和,了解他的人皆认为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1.
近来读了刘彭芝老师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书中字里行间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让我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她──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总是有那么多令人惊奇的想法,而又总是能用轻松愉快的语言将  相似文献   

12.
13.
【成书背景】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着手思考面向新世纪的教育与学习问题。1996年,“国际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即“德洛尔委员会报告”。该报告受拉封丹(Jeande La-Fontaine)的寓言诗《农夫和他的孩子们》中的一句话“千万不要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产业卖掉,因为财富蕴藏其中”的启发,把题目确定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由于该报告是根据委员会对未来世界教育所面临挑战的研究而提出的一部迎接新世纪社会变迁中对教育的未来进行总体性思考的经典之作,因而自1996年发表以来,已经传播到100多个国家,且各国均以此为参照开展了各自的教育改革。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将其译成中文,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献。  相似文献   

14.
《豹》是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的前期代表作,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经典。此诗创作于1902—1903年,反映了世纪末抑郁、哀伤的情绪与心态,而且诗人创作由注重内心转向现实和客观,表现了他“物诗”的艺术新质。诗中描绘豹的目光“疲倦”到四肢“静寂”的外在表现,揭示“意志昏眩”的内在精神变化,从而深刻地表达了对个体生命处境和人类“存在”问题的感受和思考。这些都是学习欣赏此诗的要旨。  相似文献   

15.
《潇湘涛声》是杨建平先生近年潜心诗歌创作的一部力作,共收录诗词曲近300首。细品《潇湘涛声》,仿若有一种幽兰之香自远而近,沁人心脾,给人以莫大愉悦与兴奋,总的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言志,用诗词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和追求;二是哲理,让人读后深受启迪;三是览胜,观天下山水而开拓胸境:四是感怀,感人生短暂而自悟菩提。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只蜗牛,小小的壳里,有我自己完整的世界--因为这样的学生,每一节课都让我充满期待;每一个40分钟,都可能是心与心的美妙合奏.一条充满绿茵的路在我眼前铺开了,老师和学生行走其间,讨论读书心得,记下点滴收获,阳光透射,树阴斑斑驳驳,生命充满着诗意的美丽."  相似文献   

17.
张洁的散文《我的四季》,结构简明整饬,行文流动婉转,而大量的诗性语言及象征手法的运用,更给文章增添了深沉的哲理色彩,让人为之感动,并浮想联翩。是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四季,这四季如何度过?你的生命正处于哪一季?你正彷徨、迷茫还是坚定、执着?四季的生命是怎样的?她又是如何行走在生命的四季里?张洁为我们打开了她心灵的一扇窗子,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她独特的人生体验,对于生命的独特领悟。  相似文献   

18.
刘福才 《中国教师》2010,(11):57-58
<正>儿童问题是教育世界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一切教育问题的根本,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观可以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教育观。当前,面对我国教育现实中存在的漠视儿童甚至压制儿童的现象,儿童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及至全社会的重新关注。  相似文献   

19.
日前,在长江文艺出版社举办的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新书首发式上,一开场该书名便引发了巨大争议:书名到底该俗还是该雅。刘震云有自己的想法:"作品的名字还是深入浅出比较好。我起过一个特别有文化的名字,所有的人都问我是什么意思——不像《我不是潘金莲》,给人感觉第一是眼前一亮,第二是能扑哧笑了。"小说围绕女主人公李雪莲展开。她为生二胎经历了一场荒诞的离婚案,还莫名其妙地背上了"潘金莲"的恶名。她为了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最终走上告状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王学忠在人民群众中堂堂正正站着写诗,并达到了相当精神高度的特殊风格.他的诗歌承继着古风,在精神上承继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光荣传统,用"体"来讨论他的诗歌是合适的,本文以他最新出版的《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诗歌卷)》的作品作为主要议题,从诗人成长和中国诗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王学忠诗歌现象,分析王学忠体诗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