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的《色·戒》和苏联作家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个》共同关注了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在他们的写作视野中,女主角陷入了爱情与其承担的使命之间的二元对立的生存困境。拉夫列尼约夫笔下的玛留特卡为国家至上,而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则是爱情至上。两人相同境遇的不同展示,显示了作家对革命中的女性爱情及其命运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色·戒》和苏联作家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个》共同关注了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在他们的写作视野中,女主角陷入了爱情与其承担的使命之间的二元对立的生存困境。拉夫列尼约夫笔下的玛留特卡为国家至上,而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则是爱情至上。两人相同境遇的不同展示,显示了作家对革命中的女性爱情及其命运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3.
铁凝、陈染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都表现出一种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具有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但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及创作时代等的不同,使这种“女性意识”具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应该说是两种不同层面上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铁凝、陈染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都表现出一种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具有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但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及创作时代等的不同,使这种“女性意识”具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应该说是两种不同层面上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霍桑小说《红字》中的海斯特和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都是东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她们都是为爱情而勇于和强大的社会对抗的反叛女性,她们对爱情的追求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和作者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两位女性的命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潘金莲和博提拉克夫人分别是《水浒传》和《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这两部优秀作品中的经典女性角色。作为封建社会时期东西方女性的代表,她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个人经历,但她们都有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并勇于付诸行动,然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种种桎梏导致了她们悲剧的命运。封建制度禁锢下潘金莲和博提拉克夫人的悲剧命运是封建制度对女性命运消极影响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7.
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重要的日常生活内容,历来是中外文学作品中重要的题材和主题,而爱情中的男女主人公也一直是文人们关注的对象。运用文学比较的方法,研究处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土壤中东西方两个女性——海斯特·白兰与潘金莲悲剧命运的原因,可以看出中西女性悲剧命运的共同性成因。  相似文献   

8.
白葵阳 《文教资料》2011,(13):17-19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和《金锁记》中的姜长安,两者有着相似的玩偶经历,但不同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造成了二人对于命运走向的不同选择:走与留。但无论是出走还是留守,娜拉与长安都无法走出一条光明之路。娜拉与长安的人生轨道折射出各自所处时代的女性生存境遇,也留给了世人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无穷思考。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巴金先生的<寒夜>虽然创作背景不同,但都以悲凉的笔调描绘了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和不幸的爱情.本文用女性主义观点从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入手,分析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爱情的摧残,关注了女性被压抑的内心世界,反思了女性在历史文化中的"缺席".  相似文献   

10.
吉倩倩 《语文知识》2012,(4):105-107
王安忆擅长书写女性故事。对女性的生存境遇进行深切的审视和观照。《天香》中细腻、丰富的女性形象刻画和生动、真切的女性命运描写,延续了王安忆小说中对女性人物的精彩书写。《天香》中的女性充满了自我意识,面对感情的受挫和命运的不济,她们敢于从爱情、生存的困境中突围,并通过建立姐妹情谊和对劳动艺术化的追求实现了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1.
汪凡凡 《考试周刊》2009,(10):22-23
本文将《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与《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进行比较,阐述了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传统及不同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并进一步剖析了两位女主人公最终难以逃脱男权本位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崔莺莺与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封建女性的共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在爱情生活中,崔莺莺和霍小玉同样面对被抛弃的命运,但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两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结局,一个忍气吞声地接受被弃的命运,一个则在死后也化为鬼魂展开复仇。对这种不同结局的安排,既是崔莺莺与霍小玉不同身分和地位以及家庭环境所决定,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和创作动机的不同。元稹塑造崔莺莺,有自饰的动机,体现了他"补过"的男性封建思想;而蒋防塑造霍小玉,则是对李益负心的谴责,且对霍小玉的遭弃充满同情,体现出了一种对女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从儿童视角和女性视角出发,对萧红和林海音两位作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而形成不同的作品风格,这里有同为女人而对女性人物的同情,也有对婚姻、爱情以及女人身份的不同感受.审视两位创作作品有着某种同一性而生活境遇迥异的女作家,我们得以领略他们在文里文外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不分国界的,许多国家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乏相通、相似之处。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通过以中国作家萧红的《小城三月》和韩国作家朱耀燮的《厢房客人和妈妈》为研究对象,比较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中女性人物的命运,联系两位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两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分析两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命运并带给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不分国界的,许多国家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乏相通、相似之处。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通过以中国作家萧红的《小城三月》和韩国作家朱耀燮的《厢房客人和妈妈》为研究对象,比较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中女性人物的命运,联系两位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两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分析两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命运并带给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古典小说《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自古以来一直是众矢之的,千古骂名陪她走过几个世纪。而同样遭遇但不同命运的另一位女性——美国作家霍桑在《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则一直被认为是温柔善良、自强不息的女性代表,海丝特最终得到了人们的理解。文章通过对男权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分析和对以上两个女性命运的比较,试图寻找出中西方女性悲剧命运的共同性成因。  相似文献   

17.
崔莺莺与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封建女性的共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在爱情生活中,崔莺莺和霍小玉同样面对被抛弃的命运,但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两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结局,一个忍气吞声地接受被弃的命运,一个则在死后也化为鬼魂展开复仇。对这种不同结局的安排,既是崔莺莺与霍小玉不同身分和地位以及家庭环境所决定,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和创作动机的不同。元稹塑造崔莺莺,有自饰的动机,体现了他“补过”的男性封建思想;而蒋防塑造霍小玉,则是对李益负心的谴责,且对霍小玉的遭弃充满同情,体现出了一种对女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在贾平凹的创作中,女性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文化意象。贾平凹的中篇小说《五魁》通过对女性命运的书写,展示了女性被传统封建婚姻的摧残、男权社会的主体压迫以及残缺的个体生命需求造成无爱的婚姻压抑以后卑微的个体生存悲剧;爱情的求而不得、情爱的压抑与畸形所带来的绝望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女人最终无法反抗而精神扭曲走向绝望的生命悲剧,有力地透视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生活中艰难的生存境遇,并且通过荒诞书写和对比手法两种悲剧性的表达方式加强作品的悲剧力量,从而激发读者反思当代女性的生存难题,避免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9.
安娜·卡列尼娜与弗朗西斯卡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地区有很大的差异,但作为个体,她们面临着同样的女性境遇--拥有不爱的丈夫、难舍的孩子、相爱的情人,处于婚姻、家庭、爱情的两难选择中.值得深思的是,身处传统社会的安娜选择了放弃家庭,而身处自由、开放时代的弗朗西丝卡割舍了爱情,从而显示出,婚姻、家庭、爱情这道永恒的难题并未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得清晰可解.  相似文献   

20.
爱与命运.人类世世代代相因相乘。澳大利亚家世小说《荆棘鸟》中的女主人公梅吉,演绎了关于失去的爱的最美丽的故事;汉高祖的皇后吕雉。导演了关于失去的爱的最残酷的历史。文章从东西方女性性格以及文化背景的角度,通过对梅吉与吕难形象的解读.探索在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下,东西方传统女性在追求美好爱情与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反抗命运的方式以及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