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王孙·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赏析李重元,传世词作仅《忆王孙》四首(春词、夏词、秋词、冬词),这一首为其四首中的春词。这首词  相似文献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当时作者身在京城 ,适逢重阳佳节 ,分外思念亲人。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的。我是这样来教学的 :一、析背景 抓题眼首先从诗题入手 ,由题发问 :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由“山东兄弟”进而介绍背景。当时作者在京城长安 ,他的家乡是在华山以东的蒲州一带。古时华山以东称为“山东” ,区别于今日的山东。介绍背景 ,使学生的情感定向 ,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然后抓住课题中“忆”字提问 :“忆”字是什么意思 ?“忆”谁 ?为什么会“忆” ?怎样“忆” ?“忆”字是诗题中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解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以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传达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叙述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相似文献   

4.
《贫穷问答歌》是《万叶集》中唯一的一首描写劳苦人民生活境况的咏贫歌。这首和歌的写作与日本著名歌人山上忆良一生颠沛流离的经历关联甚大。由于山上忆良深受中国传统儒、佛文化以及魏晋隐遁文学的影响,因此在具体和歌创作中也融入了中国汉文化诸多元素,内涵上也与中国古代文儒的价值取向上有诸多偶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采取了"文包诗"的形式,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明白  相似文献   

6.
一、古诗鉴赏问答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千? (1)这首诗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君适先生的《伪满宫廷杂忆》一书中,述及陈曾寿赠胡嗣瑷七律一首,首联:“孤臣头白醉钧天,莲炬金杯照夜筵。”周先生评述道:“这首诗里的‘莲炬金杯’是引用宋神宗赐苏轼夜宴,命内监撤御前金莲炬送归院的故事,比譬胡嗣瑗受溥仪恩遇之隆”。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最朴实、最动人的感情,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作家尽情吟唱抒写.今天,我们所学的&;lt;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gt;就是其中的一首.下面就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这首诗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最朴实、最动人的感情,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作家尽情吟唱抒写.今天,我们所学的&;lt;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gt;就是其中的一首.下面就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这首诗的作者.……  相似文献   

10.
《忆故乡长向往》是19世纪法国抒情歌剧《迷娘》中一首经典的咏叹调,其歌词温婉而富有韵律、旋律优美而充满感情,并常作为保留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奏。本文通过对《忆故乡长向往》歌词、旋律、人物形象和角色塑造的美学特征的分析研究,由此提升对本曲演唱技法和人物情感表达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求学》2023,(4):10-16
<正>“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白居易晚年回忆起江南之好所作的一首诗,杭州之美令他回味无穷,不禁发出“何日更重游”的感叹。而你若和我一般,曾在杭州度过最美好的大学四年时光,恐怕也会忍不住感叹“大学忆,最忆是杭州”。一别数年,记忆中的杭州韵味不减分毫,真叫人时时刻刻盼重游。  相似文献   

12.
《词两首》是人教版新选课文,仅就有关问题简答如下,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1.怎样理解《忆江南》这一标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源于民歌。白居易为什么将《望江南》改为《忆江南》?读了作品可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改与不改却大不相同。《忆江南》是一组词,是作者离开杭州任所,居住洛阳时所作,当时词人已是67岁高龄了,自然是“忆”合适。同时“,忆”字突出了中心内容和主题,从“忆”江南到“忆”杭州,到“忆”吴宫,紧扣本题,层次分明。因为白居易的这组词太有名了,从此《忆江南》就被列入词牌名,原先的《望江南》反而渐渐被人…  相似文献   

1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题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寓居长安之作。  相似文献   

14.
一、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2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个人际遇角度重新解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认为这首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而是有更为深广的含义。通过重新解读这首诗可以粗略地认识王维的一生,还可以激发读者更多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条古代文化常识题:下面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这个传统节令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A、中秋 B、七夕 C、清明 D、重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在长安谋取功名时的作品,题目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是蒲州人(今山西永济),蒲州在华山之东,故题曰“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月日都是“九”,两个“九”逢  相似文献   

17.
望月怀远是古代诗歌吟咏不绝、屡见不鲜的话题。古往今来 ,月既是故乡的烛火 ,又是他乡的辉光 ,也因此而成为诗人们天马行空似的联想的依托。盛唐诗名早著的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就是如此。这首诗从“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切入 ,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现出一幅视野广阔的海上明月图。让人仿佛看到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 ,高悬长空 ,四海与共 ,给人无穷的遐思。诗人借月起兴 ,虽说“天涯”未必真是天涯 ,但写出了异地的两人相思。这里 ,以月为媒 ,一月牵起两地 ,一月连起两心。在他们共享明月的时候 ,不言相思相忆 ,相思相忆之情却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8.
离离碧草,悠悠流云,濯锦天地,过客匆匆,万绪千头,笑忆野花冉冉香。在一张与野花的合影旁,我信笔写下这首小诗。一直爱着漫山遍野、漫布溪渠、漫生于城市与乡村的野  相似文献   

19.
郑春霞 《家庭教育》2014,(10):45-4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快快:妈妈,这首诗是王维写给他兄弟的,也就是他的哥哥、弟弟。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11月,是徐志摩第二次赴欧洲旅游在归途中写下的一首纪游诗。诗人对康桥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次旧地重游,触景伤怀,感慨万端。“黯然销魂者,唯虽而忆矣”这首诗记录了诗人心录的律动,透过秀丽的诗句流露出暗淡的忧思,堪称一曲离愁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