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科技创新团队,创立于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创点之始,为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10月公布的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第一层次文法科创新团队。成员共有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6名、副教授3名,12人中7人拥有博士学位,"三秦人才津贴"获得者2人。团队依托陕西省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研  相似文献   

2.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国家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对1994-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名获得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基金获得者的基本情况和成长过程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及其特征,完善机制、加强保障、促进交流,为掌握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动态、制定政府相关人才发展计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于1987年建立,1992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张东辉研究员,厦门大学郑兰荪院士担任本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现有固定人员76人,其中院士4人(张存浩院士、何国钟院士、沙国河院士、杨学明院士),研究员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8人,在站博士后20人,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10人。各类人才包括:万人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千人计划高层次外国专家项目1人,青年千人计划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8人,中国科学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1人,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1人,卢嘉锡青年人才4人。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7-19
首批143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中国欢迎海外青年英才来华创新创业日前,首批143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名单在"千人计划"网站公布。为什么在"千人计划"之外又启动"青年千人计划"?评审如何进行?国家如何支持入选者……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白新文  黄真浩 《科研管理》2015,36(12):138-145
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支持下,一大批杰出青年人才在较短时间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许多已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探索"百人计划"入选者的成长效能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与现有关注宏观及外界环境因素的研究,以及采用回溯法的描述性研究不同,本研究从微观视角出发探讨影响入选者成长效能的因素。基于519名入选者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常规科研绩效和是否获杰青支持两个指标衡量入选者的成长效能,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入选者的主动性、归国适应和学术网络等个人特征显著影响其成长效能,而且其效应显著强于入选者所获得的组织支持。本研究结果对于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的制定、实施和优化,以及青年人才的个人科研生涯规划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沛芳     
正王沛芳,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  相似文献   

7.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各种才能的新人才.我区农广校"百万中专生计划"已经实施了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结合各地的办学经验,运用多种办学形式,为我区农村培养了大量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技创新深刻改变社会组织形式的新时代。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培养和吸引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是我国赢得未来发展先机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人才计划的总体设置仍存在不足,使许多青年人才不得不将本应用于科研的精力分散到追逐以稀缺人才"帽子"所代表的科研资源上去。因此,应以完善人才计划为抓手,一方面扩大以"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数量,并更多支持中青年科学家;另一方面,要在尊重科学研究规律的基础上改革科研资助模式,形成以项目为基础和以人才为基础并重的科研资助模式,实现对科研人员发展各阶段的全链条支持。尤其应该注重对各类人才计划在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专业评审和后期考核,避免不合理的重复支持,抑制只认"帽子"、不重产出的浮躁风气。以完善人才计划为抓手推动我国人才建设工作健康发展,对于改善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的现状和改进人才管理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日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正式发布。据《人民日报》报道,这项启动于2012年9月的"万人计划",将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一万名高层次科研人才,其中包括100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这一消息经某些网站"标题党"转载后引发巨大争议。事实上,检索"万人计划"去年启动时的新闻可知,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  相似文献   

10.
如一缕春风,"万人计划"给全国各条战线上奋战经年的人才带来了无尽的希望与憧憬。连日来,在实施"万人计划"的喜讯四处传播的同时,人们也都特别想知道,"万人计划"人才将获得哪些特殊支持?能赶得上对"千人计划"人才的支持力度吗?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对此作出了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11.
<正>专家简介:熊盛青,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央直接联系的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领军人才,首批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目前为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7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为支撑,在2012年和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实验室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获奖者1人,骨干成员120人、研究人员108人、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简称"百人计划")是北京大学从2005年底开始实施的以优秀青年人才引进为核心的重要人才计划。根据学科规划布局的需要,从国内外引进100名左右已在相关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全职到校工作。北京大学"百人计划"采取个人申请、学院初选、学校专家委员会评审、学校人才引进小组审批的招  相似文献   

14.
<正>陕西省"千人计划"是省级层面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是原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百人计划")的提升工程,旨在围绕陕西省发展战略目标,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引进2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艺术等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本土科技人才问题是当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对本土人才要"并用并重",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专门针对本土人才的人才计划。文章分析了当前政府科技人才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时代我国不能延续这种大规模的政府人才计划模式——除少数人才计划如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需要特别保留并改进外,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应该回归常态化的市场机制,赋予单位用人自主权,从过去重"引"人才转变为重"用"人才,开创健康有序的科技人才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正为贯彻落实中央和陕西省委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部署,大力吸引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留学人才及外籍优秀人才来西安创新创业,西安市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特实施"5211计划"。围绕西安市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5211计划"从2009年开始,用5年~10年时间,引进符合中央"千人计划"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20名左右;引进符合陕西省"百人计划"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100名左右;围绕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五大主导产业"人才需求为重点,在  相似文献   

17.
正临近年末,每个人都在盘算着自己一年辛勤劳作之后的收获,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陈波在2020年收获颇丰。作为第二完成人,前不久,他刚刚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个奖项既是对过去8年工作的总结和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和指引。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     
《科学中国人》2011,(12):F0003-F0003
殷勤伟,博士生导师、北京军区总医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科技术事业迅猛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辉煌时期,与此同时,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863计划"这一大创举。近二十年来,全国有4万多名科研人员参与863计划的研究开发,涉及200多个研究所、100所高校和几百家企业。可以说,"863"凝聚了全国最优秀的高技术人才,实现了各部门、地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资源的集成。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绝对无法实施这项规模浩大的科学计划。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4):F0004-F00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批准立项建设,2007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重点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在编固定人员57名,非在编固定人员20名,客座人员9名,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2人。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副校长、“863”计划VLSI重大专项专家组副组长郝跃教授扫任;实验室主任为副校长、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杨银堂教授;微电子学院院长庄奕琪教授等为学术骨干。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