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是创业支持系统不完善。要想尽快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一定要构建高效率的创业支持系统。我国创业支持系统应该包括创业知识系统,创业资金扶持系统,政策支持系统等。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创业支持系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框架。  相似文献   

2.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凸显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由于我国对创业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初步建起的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存有很大的不足,体系尚不完整.文章从创业教育、创业资金、政府和社会四方面对我国创业支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对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提出了初步构想,为完善大学生成功创业的良好环境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我国高校毕业生中存在的创业参与率低和创业成功率低的现象入手探讨了构建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系统的必要性,并根据当前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的路径分析及路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业信念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浙江省4所高校的52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信念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社会资源、创业先前知识和创业机警性影响大学生创业信念;创业机警性是创业社会资源和创业先前知识影响创业信念的中介变量;大学生创业信念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当前我国高校应更有针对性地根据性别和年级差异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机警性,关注创业教育支持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三元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大学生创业成为必然趋势,而大学生创业更加需要外界的大力支持。本文结合高校、政府和社会的不同角色,阐述了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大学生与教育环境的互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充分调动不同层级的环境系统要素。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文化氛围缺失、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系统不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发展文化环境,加快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的内容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创业面临成功率相对较低、创业诸多实际困难、创业扶持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要从创业人员、资金来源、企业设立及运行、法律政策环境这四个方面来构建,具体包括创业教育及培训系统、融资信贷支持系统、决策咨询系统、运行诊断系统、辅助管理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心理疏导系统、社区服务系统、优选评估系统和法律政策保障系统。各个系统协调运行,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业政策是我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大学生创业政策对于培育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我国现有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存在问题,并从创业环境政策、创业教育政策、创业促进政策、创业融资政策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系统的选择路径,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文化环境、社会支撑体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美国的文化传统,强大的组织和资金支持系统,有利于科学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形成。借鉴美国经验,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营造创业文化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构建政府主导、高校推进、社会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是我们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方原因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由此催生了高校创业教育热.但我国创业教育社会基础薄弱、高校施行创业教育条件不足、创业教育自身功能局限和当前创业环境缺乏等因素影响了高校创业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我们应理性认识创业教育及其功能,并通过强化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改善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和大力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来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业投资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的股权投资,被举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经济增长的“引警”。主板上市公司,不仅应成为创业投资的直接参与者,而且应成为创业投资公司的股东和处于扩展期或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者。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s observations on the emotional and KEYW ORDS behavioural dif?cult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rapid expansion of student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since the 1980s has brought an increased counselling; need for liaison between academics and university counsellors and student EBD; other health professionals. Key tasks confronting students are separ-student support ation from the family, the articulation of a sense of ‘self’,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knowledg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re the likely side-effects of undertaking these, but peer-group and tutorial support can assist the authentic growth that is the real goal of tertiar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是由具有相当密切关系和一定信任程度的人所组成的,它是个人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贫困大学生获得的最多的社会支持来自于父母,其次是同学、朋友和老师,其中女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多于男生,文科学生多于理科学生。贫困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种类有:经济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陪伴支持。其中来自于父母的经济支持,来自于同学、朋友和老师的情感支持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方面。为贫困大学生构筑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解决其生活、就业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互动的系统模式。文章以SWOT为理论视角,运用系统的综合态势分析方法,剖析和梳理大学生创业内、外部的利弊因素,并加以重新匹配和组合,以建构针对性强、结构健全、特色鲜明、高效运作的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杨伦超 《高教论坛》2009,(12):20-23,29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和家庭四个层面相互配合,共同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一个平台.通过构建完整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发挥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撑作用、营造积极的社会创业文化和氛围、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家庭支撑环境等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形成合理、有力度、能更大程度支持与鼓励我国大学生创业动力激发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对缓解目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愿与动机值得关注。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创业意向和创业制约因素的调查统计,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及政策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前提下,分析了女大学生的创业特征和需求,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支持女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并提出了从营造和谐文化氛围、优化政策环境、完善自主创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入手的政府政策支持,积极促进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也要求我们对女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主创业成为目前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然而,大学生创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政府、高校、大学生三方面就怎样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作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应对应激和个人适应有显著影响.文章范围涵盖目前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研究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支持系统的利用和拓展等内容,并结合我国特定的文化因素和社会背景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is short-term longitudinal study sought to identify the issues faced by a group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students undertaking study in 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While the focus was on educational issues, socio-cultural and personal factors were also examined in an attempt to identify the sorts of strategies students used in settling into a new socio-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ntext. Interviews conducted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first semester of study indicate a range of issues that are supported by previous studies. What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highlighted, however, is the emphasis on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which students reported they needed to improve. Lack of proficiency in these areas was seen by students as hampering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class, leading to lack of confidence in approaching Australian students, and resulting in their inability to benefit from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Many existing academic support structures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tend to emphasize support with written and study skills. While this is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direct impact on assessment, it is perhaps now opportune to place some emphasis on developing strategies and programmes that will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with a focu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