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叔本华的哲学理论阐释<红楼梦>,是"新红学"初期重要著作之一.讨论了王国维的思想如何与叔本华理论、<红楼梦>产生共鸣,并探讨以哲学思想阐释<红楼梦>,该批评方法的优点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达到了清代文学发展的最高峰,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术界出现了大量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并形成了"红学"这一专门的学问。在《红楼梦》中令无数学者和看客们扼腕叹息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动人的爱情悲剧。笔者力图通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揭示《红楼梦》中反映的封建宗法思想对自由人性的扼杀,以期对红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犤本刊讯犦最近,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教授雷耀发的新著———《红楼梦》百慕大,该书借助易学、玄学、佛学、精神分析学、美学等学科条分缕析探寻《红楼梦》迷一般的“本旨”,揭示《红楼梦》超时空的艺术造谐。在这本18万字的“红学”论著中,以反“红学”传统的面目出现,向传统的论断开展挑战,从“勾魂摄魄话红楼”、“故弄玄虚的开局设计”、“性文学之美与丑”、“现实主义是与非等章节中看到作者纵横捭阖的论述,不少观点既新颖又精辟,是“红学”研究中不同观点的一本新书。雷耀发教授新著“《红楼梦》百慕大”…  相似文献   

4.
将统计方法运用于红学研究,既拓宽了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也为红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文章针对运用统计方法研究红学问题的文献,做了全面的回顾和梳理,总结了利用统计方法研究《红楼梦》的现状。分别从文献发表年代、采用的统计方法、研究角度、研究成果等方面阐述,并概括性地总结了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中呈现出的问题及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我国重要的古典小说,其在文学伦理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简要地探讨了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在伦理方面的选择、禁忌以及伦理环境,分析了《红楼梦》的作者在创作《红楼梦》过程中表现出的伦理倾向,诠释了此书涉及的伦理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1901到1949年,中国教育学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教育学范式的转换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中国教育学大致经历了由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到新式的资产阶级教育,由乡村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范式转换;在此过程中,教育研究范式也相应地经历了经验—描述范式到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再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范式。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极其丰富的阶段,奠定了中国以后直至现在的学术文化基础。我们现在的学术典范,就是那个时代学术之余味,而在精神上,远远没有达到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7.
现代芸芸红学家中,吴世昌至少有四度题咏《红楼梦》的经历。首先是1959年,吴氏《红楼梦探源》英文本脱稿,纪诗五首。此后三度皆与题画有关。1963年,画家刘旦宅为徐平羽绘制《红楼人物图》十二幅,吴氏每幅题诗一首。1978年,吴氏再度应邀,与另外几位诗人为刘旦宅所绘《红楼梦》故事图十二幅题咏,辑成《1979年红楼梦图咏月历》,吴作二首。稍后在1979—1980年间,为程十发所绘《红楼梦人物图》题咏十六首。三度所作题画诗共计三十篇次,诸作皆为七绝。通过此三十篇题画诗的讨论,可以考察吴世昌如何透过诗歌创作与《红楼梦》文本、图像发生互动。  相似文献   

8.
“红学”自始至今并没有形成其独立的学科体系,究其实是因为“索隐”这种治学方法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实际运用。无论是“旧红学”,还是“新红学”,乃至当代红学,都没有脱出“索隐派”的巢臼。由于“红学”的这种“索隐品质”,致使红学研究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9.
文学巨作《红楼梦》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倾其所有精力与毕生经历的一部伟大小说,也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和艺术性的经典文学上的瑰宝,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红楼梦》这匹千里马在1987年被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先生挖掘出了巨大的音乐价值,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创作的全剧音乐旋律优美、主题鲜明,将《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思想与情感重新演绎了出来,被认为是最精彩的红楼主体音乐,至今还被广大音乐爱好者传唱。  相似文献   

10.
《史学要论》是李大钊从事唯物史观教学和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其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史学要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系完备,博大精深,旨在建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科学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史学史上,《史学要论》堪称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史学理论著作,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建立了崭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和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而在近百年来中国知识与制度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中占有独特地位,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问世后,书中对峙的两位女性形象,林黛玉、薛宝钗孰为更美?成为人们争论的热门话题,以至晚清有两位老夫子,为薛、林之褒抑,“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此争至今未息,究竟是“扬黛抑钗”,抑或是“歌钗弃黛”,成为红学史上的一桩公案.诚如刘梦溪所说:“只要《红楼梦》还有读者,此一公案便会永远聚讼下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遂相龃龉,几挥老拳”的现象呢?近读刘梦溪所著的《红学》云:“宝钗圆融,黛玉孤傲;宝钗宽平,黛玉尖刻;宝钗随分从时,黛玉目无下坐;宝钗藏,黛玉露;宝钗曲,黛玉直;宝钗冷,黛玉热,这些性格上的分野固然因读者个人喜好的不同各有所取;在容貌举止方面,宝钗丰满,黛玉削瘦;宝钗健壮,黛玉赢弱;宝钗稳重,黛玉婀娜,也使不同的读者难免情有所偏;更不要说在人际关系上,上上下下对宝钗的称赞众口一词,对黛玉则口中不言,骨子里多有保留,这些在很多读者看来,也是决定弃取的重要依凭……”诚然由于《红楼梦》读者之爱憎观点、审美情趣等不同,见仁见智在所难免.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众多读者没有从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出发去看待、分析、把握人物.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临沂师专的毛德彪等九位同志编著的《红楼梦注评》,公允地说,在普及红学知识方面,是有影响的,有成绩的。笔者九年前拜读这本书时,感觉到编著者对《红楼梦》中“难懂的字、词、成语、典故、古诗文、方言俗语、典章制度的注释”做了认真的、细致的工作,使我很受启迪,获益匪浅。九年后的今天,我重读此书,却认为编著者对《红楼梦》中一些回目的“评点”和一些  相似文献   

13.
红学这门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非科学观念和行为的挑战。五花八门的非科学倾向,集中表现为两点:一是把红学看成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存在,满足于某些现成结论,不探索,不研究,不创造,不前进。“人物定评”论是突出代表。二是把红学看成魔术师手中的道具,凭主观意愿制造热点,爆出冷门,以求轰动效应。诸如“程本早于脂本”、“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丫环合谋杀害了雍正”等。非科学倾向是社会转型期畸形心态的反映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红字》被视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这两部作品都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助文学意象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和观念。本文以象征为出发点,对这两部小说做了一个系统的平行比较研究,从主人公所佩戴的饰物,主要角色的名字和红色的象征意义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传统儒学的现代诠释与超越──评《中国儒学史》、《儒学在现代中国》田文棠由赵吉惠教授主持撰写的《中国儒学史》与《儒学在现代中国》两部专著,是其研究群体继《中国儒学辞典》之后,在儒学史论方面推出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儒学史》(赵吉惠、郭厚安、赵馥洁、潘...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有优势,但均需要创新发展,政治经济学创新需要实现从体系创新到范式创新的转变。“国民幸福论”的提出有着丰厚的经济学思想渊源,也必将助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中国学者对政治经济学创新的话语权较大,应该首先考虑用“国民幸福论”助推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创新。“国民幸福”是有较大理论创新空间和对新问题解释力的概念,符合市场与政府力量相结合的学术架构要求,可以开拓出历史阶段分析、数学分析、社会调查样本分析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论创新空间;中国特色的“国民幸福论”遵循政治家与理论界共同创新的路径,必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较少,《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一书弥补了此缺憾。此书的特色在于从学术的层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诠释方式的发展与演变予以全方面、多角度地论述,注意吸收学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探讨《论语》在政治、教育、社会风尚与宗教方面发生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与《红楼梦》同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几百年来脍灸人口的爱情名篇。由于王实甫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素质各异,所以他们对爱情这个主题的描写也不尽相同。《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从心理角度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而《红楼梦》则在此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它把爱情描写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结合起来,写出了具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和社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及晚期敌基督论呈现了其成熟的“永恒轮回”时间美学。瓦格纳的拜罗伊特节日会演与《帕西法尔》的创作使尼采察觉其中病症,在晚年从瓦格纳追求效果的表演和宣扬宗教救赎信仰两个角度展开批判。批判也成为尼采“痊愈”的契机,通过在叔本华的禁欲主义与同情理念中挖掘现代人产生虚无主义的根源,尼采揭露了基督教道德体系的虚伪,进而转向来自主体内在的强力意志,借助查拉图斯特拉正式传达“永恒轮回”的超人信仰。尼采从中彰显的时间美学具体体现为对“大地性”的回归与对“身体感”的重视,蕴含着肯定此在生命的美育意义,在此意义上,其“永恒轮回”思想也是超越传统诗与哲学之争的“哲学之诗”。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以其大悲剧精神,终结了以往爱情文学的旧范式,开启了后代爱情文学的新范式,给予我们深刻而绵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