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山学院学报》2014,(4):74-77
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是当前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法律多元理论的支撑下,学者们探讨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对立与统一,寻求民族习惯法研究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作者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回龙村的调查发现,民间纠纷调解是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综合作用的过程,是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行良性互动,解决民间纠纷、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民间法”是我国法学界近年较多使用但尚未严格界定的新概念。民间法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甚至比国家法更为重要的作用,它所调整的主要是具有强烈“地方性知识”和民间色彩的社会关系。民间法在所规范的内容和对象、执行方式、发展趋势、形成方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侗族大歌的民间界定与分类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界定并非那么清晰明了,分类也并非那么整齐划一。只有弄清了什么是侗族大歌这一基本问题,在传承与保护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只有认清了侗族大歌的民间分类,并了解各种类型濒危程度的差异,在传承与保护的工作中才能把握轻重缓急。  相似文献   

4.
李虹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4):136-139
藏区草山纠纷的解决方式中存在着各种法律资源、文化传统和知识体系的博弈争斗的流动场域,同时也是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和制度进行博弈争斗的过程。对于藏区草山纠纷的解决,任何纠纷解决方式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体系,有自己的适用空间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基础。针对实际,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实现各种解决纠纷方式的相互协调和分工合作,从而形成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回家过节》是一首运用瑶族素材进行创作的歌曲,最初是为中国瑶族盘王节而作,歌曲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用材简单,手法简洁,旋律流畅,深受欢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民法典第10条中的“习惯”不宜解读为“事实上习惯”或“习惯法”,而应解读为特定区域一定群体达成的社会契约。习惯的司法适用需要明晰法律的“真正漏洞”、权衡习惯适用与任意性规范适用、理顺习惯适用与法律原则适用的关系。习惯的司法适用面临着习惯识别标准不清、习惯的司法适用条件模糊、适用习惯的法律后果明不明等困境,可通过习惯调查报告制度、案例指导和司法解释制度、审慎的立法制度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对民间法特征及民间法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是探讨民间法其他问题的前提。从外在特征看,民间法普遍存在;从历史维度看,民间法是客观的。同时由于民间法主体存在差异,民间法又是独特的和自足的。民间法和习惯法不同,但是民间法有习惯性;民间法与国家法不同,但是也具有国家法某些特征。民间法是独立于国家法和习惯法之外,自发形成的并有社会权威管理和约束的,总结某些习惯性规范并内涵有统一权利义务观念的行为规范。民间法是介于国家法和习惯法之间的一种类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8.
民间纠纷的解决事关民众生活和社会和谐,重视国家法和民间规范在现实中的紧张与互动关系,并最终使二者达成合作是务实的态度。在利益多元化时代法律不能取代其他社会控制的功能和作用,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依靠多元化的社会控制以保证其有序运行。正式和非正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应当同时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得到相应的适用,从而建立起适应中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目前在清水江流域各县民间还存有30余万份,契约文书本身是清初到民国林业商品经济的体现,但苗族侗族群众使用汉字书写林业契约文书,乃是吸取先进汉文化的重要过程和明显标志。清政府对清水江民族地区的教化措施及文化的普及在其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农村赡养纠纷趋升现象,从经济发展、道德与法律的协调、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三个方面做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雷伟红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31-33,56
畲族是分布在我国闽、浙、赣、粤、皖五省一百多个县内山区的一个杂散居民族。畲族有着独特的婚姻家庭习惯法。通过对畲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的性质、特征的介绍,着重分析了畲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和国家制定法的冲突和重合关系,提出了处理两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以此推进我国当今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与法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法学家和哲学家们长期争论的问题。这一问题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探讨法律的性质和特征到法律的历史渊源,还是从法律的推理到法律的效力和实效,抑或是现代性道德的重建,无不涉及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对于这个古老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惯、习惯法、民间法和国家法是研究中国法治本土化的不可回避的话题,在学术界对这几个概念也反复使用,文章对如何使用这几个概念才最为恰当,并且避免对几个概念的误用的探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清晰地研究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中,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移植西方法的中国制定法,由于没有得到深入展开,大众对习惯法更为熟悉和习惯性选择,在制定法自上而下的推进过程中往往存在权力间的冲突.而冲突的实质是如何协调民间习惯法与制定法的关系问题.从分析民族习惯法的概念入手,阐明其在社会现实中的价值,展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相对合理统一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各有其地位和功能。民法典作为调整民事关系的基础性法律,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法目的之一,使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外化于法律规范,为人的行为和社会发展提供理性指引和价值遵循。在德与法的双重视野下,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个维度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进行内容分析、价值辨析、效果评析,有利于促进教师进一步将民法典的理论思想和精神内核融入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6.
陈悦 《考试周刊》2010,(12):238-239
现代性社会的两大规范体系——法律和道德在不时地冲突和亲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之永恒主题与难解之迷,应该如何看待法与道德,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这也昭示着法律和道德这一永久以来的矛盾体将是人类探讨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7.
有些纠纷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没有纳入国家法律体系的范围,成为“超越法律”的纠纷,同时却又是必须应对的纠纷,要满足纠纷解决的需要而又不危及国家法治的统一性,就需要寻找一种“超越法律”的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空间,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民间法为此提供了进路。  相似文献   

18.
侯建新教授主编的《经济社会史丛书》第一辑,2001年9月已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史学界有关经济社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名史学家齐世荣先生为丛书作序。《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是丛书之一部,由田涛博士撰写,凡30万言。该书系统考察了晚清时期国际法输入历程及其影响问题,是这一课题领域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徽州的村规民约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本文以明清徽州村规民约为例,全面探讨了村规民约的性质,以及村规民约与国家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村规民约是国家法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构成了国家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但两者之间的抵触与冲突也是经常存在的,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政权统治,在发生抵触与冲突时,国家法通常采取妥协和让步的路径寻求消弭冲突、进行整合之道,而村规民约则采取主动“邀请”国家权力进入的方式,从而实现与国家法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纠纷处置领域习惯法的一些内容与国家刑事制定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因为纠纷处置领域习惯法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从维护社会秩序这一共同目标出发,国家刑事制定法与少数民族纠纷处置领域习惯法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与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