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度副词+NP"是一个特殊的短语,"NP"是指名词或名词短语。这一短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但它的结构不符合传统的语法规则。本文主要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来分析该短语,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程度副词+NP"是一个构式,它有自己独立的语义和语用意义,并对进入这一构式的名词进行压制,认知转喻是其内在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3):74-77
以认知构式语法为基础,试图探讨现代反讽威胁语中的"NP+再+VP"构式。尝试通过全面分析这一构式的句法形式,语义、语用特征探索该构式的构式义形成机理。认为该构式义产生基于词汇压制和构式压制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在认知语法的理论框架下研究"给"字结构"NP1+V+给+NP2+NP3"的象征关系发现,"给"字结构"NP1+V+给+NP2+NP3"和其语义结构"施事+动作+与事+受事"之间的象征关系是通过"自主/依存联结"实现的.运用"新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分析了"NP1+V+给+NP2+NP3"的语义合成过程,以期对其语义建构机制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很+NP"结构已挣脱旧的语法框架而大众化,也可通过转喻等认知手段表达某种主观性。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很+NP"结构不仅涉及转喻,还可通过隐喻来构建,其意义解读有很浓的主体性色彩,且主体性的发挥以具体语境和个体百科知识为条件。  相似文献   

5.
人类特有的"吃"文化造就了"吃+NP"构式极强的能产性。基于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论及其核心观点:现实—认知—语言,"吃"的所有构式被分为原型义("吃+NP_f")和引申义(吃+NP_(-f))~①。所有的引申义都是以原型义为圆点,以转喻机制为其首选和核心机制,按照转喻→转喻、隐喻混合体→隐喻路径机制,由中心向四周辐射衍生而来;"吃+NP"构式的施事论元在随着原型义向引申义转换扩展中,也经历了从有生性到无生性的转换;根据"吃+NP"构式的演变机制路径之特点,我们对词典里"吃"的八种释义重新排序。  相似文献   

6.
同源宾语构式"Vi+NP"的及物化是"Vi"由词库词向句法词转变所引起的句法结果;该构式的及物化以Vt+NP构式为原型;该构式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固化之后,成为及物动词后接同源宾语的原型;该构式的类型学意义是,在语言演变过程当中,语言表达形式之间总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的和谐动态过程,语言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适应功能,语言演变受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规律制约。  相似文献   

7.
对"上/下+表处所的NP"这一构式,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探讨了语义的"不对称"性、语法化和组合问题。基于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上/下+(表处所的)NP"的构式特征、组合范式、认知理椐进行重新审视,以期丰富对"上""下"动词性组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构式"(你)瞧/看+NP+X"的各个组成部件进行分析,然后得出构式的整体义是说话人受到当前事件对自身情绪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表达,这种情感表达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的,最后对此构式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副词+名词"结构的出现引起了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也初见成果。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语言的发展使得这种结构被普遍接受,但是"都"作为副词,从一开始就可以修饰名词,所以说"都+NP+了"是副名结构的特例。因此,主要从"都+NP+了"的句法结构、构式的意义以及语用这三个平面再谈"副词+名词"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运用构式-词汇双重压制和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中"很+NP"这一特殊结构的运作机制进行考察和解释。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压制整合观",认为"很+NP"结构是人们在概念化过程中,运用"压制整合理论"创造出来的。"很+NP"结构中名词"NP"在构式和词汇的双重压制下,其与名词有关的表属性的、抽象的、描述性的内涵语义得到凸显。再经过人们在心理空间中对概念元素进行识别、整合,该构式具有了特定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介宾结构"往+NP"①既可以位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以位于动词后作补语.一般来说,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往+NP"作补语和作状语时在语义上的差异有三点:叙述者立足点不同,凸显的语义焦点不同,NP的语义角色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多角度地探究了现代汉语中常见构式“NP+好+V”的构式语义.“NP+好+V”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构式语义,体现了构式的多义性.但这两个构式义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紧密联系,一个构式义是对另一构式义的继承,二者属于次部分连接.“NP+好+V”的构式意义家族中存在着构式义的典型成员.  相似文献   

13.
"别+A"祈使构式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否定祈使句式,本文从语法转喻的视角探讨了该构式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概念转喻模型"结果代动作"是该祈使结构生成的认知理据,而构式义对形容词词汇义的语义压制是实现概念转喻具体操作的深层动因。"别+A"否定祈使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的构建有助于界定进入此构式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同义句是指"句子的语序不同或构造不同而表达内容基本相同的两组或几组句子。"在语言表达中,由于不同的语用需要,我们会灵活选用不同的句式。文章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NP+在+NPL+V着"及其同义句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动构式到底有怎样的句法表现?这个问题学界尚未有定论。本文对汉语中的动构式进行界定。通过和英语中动构式的比较,发现汉语中的"NP+V起来+AP"和英语中动构式在句法和语义上有众多共同点,又通过与汉语主动构式、被动构式、话题句的比较,得出"NP+V起来+AP"结构就是汉语中动构式,并指出"NP+V起来+AP"有内部分化,不是所有符合的句子都是中动句。  相似文献   

16.
"一斤+NP"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结构,它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正是在句子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才构成了它的灵活运用,同时在不同的位置中"一斤+NP"对"的"的接纳度也不同,"NP"的隐现频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基本结构为NP1+BE+NP2的同义反复结构,研究发现同义反复的意义推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涉及NP2意义与功能的变化,其工作机制为转喻—隐喻连续体。意义上,转喻的"视角化"使NP1实现动态的语义选择;功能上,范畴隐喻使NP2完成跨范畴映射,可以充当形容词角色。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吃"是一个高频的动作动词,以动词"吃"为核心与名词性宾语即"NP"组配而成的"吃+NP"动宾结构是一种基本的句法结构。以往的研究者用不同的语言理论与方法观对"吃+NP"动宾结构的相关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其中涉及到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论文从语用学的研究角度,尝试根据Verschueren主张的语言适应理论,对以"吃+NP"动宾结构为句法框架的惯用语内容进行分析,即对语用主体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选择此类惯用语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证明该类惯用语是交际者为实现交际意图而适应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自从A.E.Goldberg在1995年提出并详细描述英语的致使移动构式[NP1+V+NP2+PP]以来,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从多视角、多层面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进行了研究,并与汉语中的致使移动构式进行比较分析。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探讨了英汉语中致使移动构式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引发其差异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帆 《海外英语》2011,(13):329-330
提要:"很+NP"这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它频繁地出现在汉语报刊杂志及日常生活的口语中。该文在简单介绍了典型性理论,归纳了"很+NP"结构中NP的类别,在其基础上,主要从语用、语境、语体等方面的因素分析它们对这一结构中名词的典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