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邓拓     
“我的这一颗心永远是向着敬爱的党,向着敬爱的毛主席。”“我对于所有批评我的人绝无半点怨言。只要对党和革命事业有利,我个人无论经受任何痛苦和牺牲,我都心甘情愿。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永远是这样。……”这是受万恶的林彪、“四人帮”恶毒诽谤诬陷的邓拓同志,十二年前在他临终时,写给彭真同  相似文献   

2.
有些人和事,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地在记忆中淡漠了,遗忘了。有些人和事正好相反,时间越久,记忆越深,思念愈切。邓拓同志在我心目中就是这样。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侵略者战败,无条件地投降了,中国的革命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当时在晋察冀边区工作,被派往东北。但当我于十月赶到张家口时,形势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在美国的援助支持下,把大量的军队运往东北各地,占领了沈阳、长春、旅大等大城市和主要铁路线,山海关也失守了。我们原来设想的解放东北,以东北为依托进而解放华北的战略决策,不得不改为加强华北、支援东北的方针了。在等待分配工作的过程中,一天在街上偶然遇见了胡开明同志,他是我和我爱人的老领导,我们都在他直  相似文献   

3.
在自贡报会议室里,曾经有一首邓拓同志亲笔书写的七言绝句条幅,高挂在墙壁正中:“党报渊源劳动音,联系群众本忠心,相期自贡诸同志,下放基层要更深”。这是他1958年1月13日访自贡报编辑部时口占一绝留作的纪念。那次,邓拓同志是随贺龙元帅验收宝成铁路来到四川的。当时,我在自贡报任总编辑,  相似文献   

4.
邓拓同志是一位搜集资料迷,他白天剪报,比喻成一个农民到野地里提着筐子拾粪,从不空手回家。他们全家订的报刊多,常常是一张报纸大人、小孩都来剪,各取所需。邓拓同志走到哪里,搜集资料的工作也做到哪里。一九五八年,他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到四川自贡市作调查,亲自到矿井找工程师、工人座谈,掌握了采盐井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回京后,他又委托当地同志帮助他搜集自贡盐业公司清朝乾隆以来的帐簿、契约、碑文。这些材料,后来对他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5.
福建人民出版社收集有关悼念邓拓同志的文章,编成《忆邓拓》一书,准备出版。丁一岚同志要我为这本书作序。我是“三家村”的唯一幸存者,又曾经和邓拓同志一同工作过十多年,对这个委托当然无可推辞。但是经历过这十多年人所共知的沉冤浩劫之后,我在感情上发生了一种并不自知的变化;特别是每一提到同受灾祸的邓拓、吴晗两位同志,便情不自禁地伤心落泪,不可抑制。因此在受命作序之后,踌躇再三,只好撇开对邓拓同志本人的沉恸哀思,将自己的思路引向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论家、优秀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学者、诗人邓拓含冤去世廿周年。5月10日至14日,中共福州市委在他的家乡举办了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来自全国的四十多位邓拓生前的老战友、同事、研究者和亲属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论家、优秀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学者、诗人邓拓含冤去世廿周年。5月10日至14日,中共福州市委在他的家乡举办了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来自全国的四十多位邓拓生前的老战友、同事、研究者和亲属参加了会议。邓拓一生从事党的文化事业,他勤奋好学,辛勤笔耕,在哲学、史学、新闻政论、诗词散文、杂文、书法绘画研究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杂家”。特别是六十年  相似文献   

8.
“民族的号筒”——邓拓与《晋察冀日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军事记者》2003,(11):56-57
邓拓,福建闽侯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阜平创办《抗敌报》,向全区发行。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邓拓在这时调来报社任主任,以后担任社长、总编辑。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为《晋察冀日报》,解放前夕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成为《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是晋察冀边区最重要的一个报纸,是边区党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喉舌。聂荣臻曾称赞该报是…  相似文献   

9.
邓拓同志才气横溢,学识渊博,对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不仅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报刊编者、研究有素的历史学家,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而且对哲学和经济学也有一定的研究。他一生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三十年,终生紧握战斗的如椽大笔,积极热情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的新闻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笔走龙蛇三十年”。从一九三八年四月受命于危难之际,主持《抗敌报》,即《晋察冀日报》,到一九五八年秋调离《人民日报》,整整二十年,邓拓先后担任边区党报、中央党报的总编辑、社长。这期间,邓拓同志写了大量的新闻、通讯、文章,修改了无法数计的各种体裁  相似文献   

10.
"文旗随战鼓"——邓拓与"游击办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年代邓拓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办报思想.其中"游击办报"的思想与实践无论在中共党史或是中国新闻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发奋挥毛剑,奔腾起万雄.文旗随战鼓,浩荡如关东",邓拓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实现了这样的豪情壮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者,更用"八匹骡子办报""七进七出"坚持办报的经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邓拓同志才气横溢,学识渊博,对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不仅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报刊编者、研究有素的历史学家,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而且对哲学和经济学也有一定的研究。他一生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三十年,终生紧握战斗的如椽  相似文献   

12.
5月的榕城,百花盛开。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就在此时此地举行。应邀出席讨论会的有中外学者、专家、邓拓生前战友和家属等六十余人。在10日至13日的会上,有十四位同志宣读论文或就某一问题发言。中共福建省委、福州市委  相似文献   

13.
“知识就是力量”——胡愈老主编的《知识丛书》,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印上培根这句箴言。那是在一九六一年,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国家正默默地吞嚼着“大跃进”孕育出的苦果。此刻我已记不得这句箴言是胡愈老自己提出要我加在每本书上的呢,还是我或者王城(文化部出版局一处处长)向他建议的;但无论如何,这个决定是胡愈老作出的。这也符合胡愈老当时的想法;甚至可以说,完全符合胡愈老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愿望,是这位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智者毕生最大的愿望。胡愈老不止一次跟我说过,我们搞出版的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最广大的群众传播知识。他特别叮嘱我,在发展学术著作的同时,不要忘记普及读物。在他掌管出版工作的两个时期(即在出版总署和文化部担任领导工作的两个时期),他跟我或跟我们几个人闲谈时,总是说,发展学术著作当然很重要,但是出版家在这个时候更要注意组织传播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他说,学术著作除了传播机关去组织之外,还有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去督促,可是普及读物却只能靠出版机关去组织。他还提出要鼓励专门家去写通俗性蚵普及作品。他说,已经获得一定知识的人,他就有义务去传播知识,普及知识;达到高水平的专门家,更加要把他所掌握的专门  相似文献   

14.
下面让我们分两个方面来简单谈谈邓拓在《燕山夜话》以及同它密不可分的《三家村札记》二书中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子女们的心目中,父亲是个严谨、勤奋的人,他感情十分丰富,但性格内向。平时我们之间交流的机会虽然不多,但通过他的生活习惯、言行,以及兴趣爱好,我们却从中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刘庆鹰 《新闻窗》2012,(4):9-10
胡士鼐先生是《贵州日报》较知名的老记者。其书《羊倌杂忆》分回忆录、散文、新闻报道三部分,约三十万字。作者称自己为羊倌,基于1957年受极左路线迫害,被发配到大方县马干山牧垦场牧羊(其间还干过其他活路),直到1979年3月方平反,重新回到阔别22个年头的《贵州日报》做编辑、记者工作,直到退休。  相似文献   

17.
1947年炎炎的盛夏,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大军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来到阳谷这块古老而又英雄辈出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8.
1947年炎炎的盛夏,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大军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来到阳谷这块古老而又英雄辈出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9.
20.
从“发掘史料,审辨真伪”的材料观、“结构谨严,逻辑清晰”的方法论以及“内容新颖,精见迭现”的内容本体三大方面分析了邓骏捷博士《刘向校书考论》一书的突出优点.重点指出该书在充分利用《别录》、《七略》的辑佚成果、出土简帛文献乃至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谨严的章节安排和推论缜密的详尽论证,从技术、知识和信仰三维统一的高度揭示了刘向校书的一些隐而未发的细节,堪比秦始皇“统一文字”的“统一文本”工作的学术史价值,以及刘向将具体校书之“技”上达“申明大道”境界的价值论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