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2):17-20
执政者的政治理念和政府财政压力导致了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私营化;这给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带来深刻的影响;面对现实状况,州政府采取了一些新的应对举措,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尚有待时日的考证.  相似文献   

2.
印度高等教育的私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印度高等教育系统发生了重要的历史性变革。在这十年间,印度的高等教育一直致力于私有化方向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少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政府长期规划,引发了高等教育系统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共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等教育是具有正的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持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公共财政应对民办高等教育予以支持。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是我国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前提。民办高校分类的标准可以从举办者的初始投入和追加投入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办学者节余、以及学校终止办学时的剩余资产三者的最终归属属于举办者还是学校或社会公益来判断。在资助方式上,政府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可以从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两类来实施;在资助主体上,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中央财政给予必要支持,且不同地区可依据实际需要和财政能力做出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作为最主要的两个西方国家,英美两国所引导的公共教育私有化运动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潮流。英关两国公共教育私有化的理论背景是让政府适当地从教育领域退出来,交由私人组织去经营,但实施起来,英美两国却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英国采取了由上而下的四方面政策:竞争投标、公私合营、私人启动金和接管。而美国则由下而上地推广教育私有化进程,并相比于英国更为顺利,但两国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公用事业的大门逐步向民营企业和外企敞开,各种民间资本甚至是外资开始进入公用基础设施领域,公用事业民营化开始成为一种趋势。总结我国城市公用基础设施民营化的融资模式,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为有民营化想法的公用行业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共物品理论与福利经济学为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以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走上民营化发展道路提出了现实要求。公私合资经营、合同外包、特许权经营是实现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有效路径选择。当然民营化也并不必然可以解决城市公用事业垄断的问题,其负面效应也是相伴而生的,这就使得我们在推行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各种制度的全面建设,尤其是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要使民营化担负起公用事业反垄断的任务。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后,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让渡,政府依然要肩负起引导、监管、协调等责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的又一次衰退,美国公立高校的民营化趋势愈演愈烈,公立高校开始依赖私人资金,并不断扩大自主权。对近20年来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作大致的分析,有助于探究目前美国公立高校民营化倾向的原因及其表现,并分析其对教育公平性、教学质量、高校管理、乃至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私营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私营化的程度还不够高,存在着产权不明、法律不完善、民办高校同质化等问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私营化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教育资源对普通高等教育的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93年以来我国公共教育资源对普通高等教育的分配比例、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拨款、公共经费指数的变化等;并对有关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合理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西方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在30多年的实践中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政府角色的恰当扮演和政府职能的正确履行。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对我国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政府必须转变传统模式下的基本职能。本文依据公共利益理论、公共提供理论、自然垄断理论和有效竞争理论.提出在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中,政府主要扮演着设计者、规划者、安排者、培育者、生产者、决策者、立法者、监管者、竞争引入者等多种服务角色。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州政府公共经费的持续萎缩,导致公立研究型大学的公共经费从"黄金时代"走向"紧缩时代".公立研究型大学为了生存和发展,逐渐兴起了一场私营化教育改革浪潮,主要采取了提高学费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人事决策上更多地依赖兼职教师和辅助教师、积极争取社会私人捐赠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缩减教职员工工资和福利在预算支出中的比例以及扩大校园辅助性单位的收入等措施.由于公立研究型大学具有公共服务和社会担当的性质,因此私营化具有内在限度,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监管和限定.  相似文献   

12.
教育民营化与教育的准市场制度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教育民营化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教育民营化的主要制度安排之一。教育领域中的市场机制应该是一种准市场制度环境,其特征是追求公共教育供给者的多样化,在教育领域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并保持政府对教育准市场的有力规制。教育的准市场制度环境下,保障教育的公益性需要做出特殊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一、民营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公共事业由众多的公共组织构成,最初,人类社会公共组织的最主要形式是国家(政府),但随着社会化和组织的分化,公共组织也演变出其他一些形式如互惠性公共组织(俱乐部组织)、公益性公共组织(慈善机构、教科文卫组织)等,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在提供公共物品,只不过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程度和范围不同罢了。一般来说,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多为“纯公共物品”,如公共安全、公共政策和一些基础设施等;而由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提供的多为“准公共物品”,如部分教育产品、部分卫生产品等。高等教育就是一种准公…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回顾美国公校私营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的基础上,展示了美国最早介入这一领域的私营教育管理公司——教育选择公司的经营发展概况,剖析了其经营失败的原因。同时指出公立学校市场化改革的背后所蕴含的对公立学校性质的理解、判断及其他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学生支持(student support)是西方开放教育和远程高等教育中的基本理念,学生支持所具有的特点、作用、意义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变化,决定了学生支持的理念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共存于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的私益性及其私事化倾向的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是公益性与私益性共存并以公共利益为主导取向的公共物品,公益与私益可以在一定社会条件与政策规制和调控下整合兼容.当下日趋突出的义务教育私事化倾向是对义务教育私益性的僭越、放大和绝对化,表现为部分教育主体在教育目的取向、机会选择、内容实施及服务关系的价值评判和行为上的误解,构成对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的损害,侵蚀到义务教育的公共性基础.为此,应积极采取政策和措施,使义务教育私事化倾向得到有效遏止.  相似文献   

17.
试析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政府财政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各州由于政策环境的差异,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大都采取以下三种基本途径:州政府财政税收拨款资助公立高校;州政府或州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制定公立高校学费标准,高校向学生收取学费;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学生资助项目或计划资助就读学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需求的快速增长与政府财政能力的有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并且社会各界对公共教育体制的低效和质量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因此,不少国家和地区教育提出并实施教育私营化的改革措施,以期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提高政府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改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教育私营化改革中,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改变是不少研究者和决策者关注的重点。本文根据Levin(1991,2001,2002)提出的包括财政、规范、辅助措施在内的三个政策分析工具,评析中国大陆公立高等教育私营化改革过程中公立高校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西兰政府在高等教育资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完善的资助体制,为大学受教育者,特别是成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资助,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Chile is recognized in the educational policy field as one of the first laboratories of neoliberal initiatives. These policies, initiated under the dictatorship of Augusto Pinochet, did not change with the new democratic governments after 1990. This characteristic le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the Chilean policies in different contexts in Latin America and beyond. In 2006, a high school student movement occupied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demystifying the outcomes of these policies. A new wave of demonstrations took place in 2011, with a college student leadership that paralyz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universities and schoo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fter both waves of mobilizations, the political system opened the process of policy-making that considered the demands of social movements.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dynamics between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social student movements in Chile,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change in favor of public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