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清代是潮州历史上水患最为严重的时期,而官方的赈济活动未能满足救灾的实际需要。由地方绅、商、民以及民间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组成的民间救济体系,以其及时性、多样性、公益性、持续性等特征,在清代潮州地方防灾抗灾及灾后赈济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赈的不足。从官方与民间救济力量的消长和互动,可以反映出清代地方社会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2.
宋代官方的救荒措施,可分为赈济、赈贷和赈粜。赈济主要是对大灾、特大灾年导致流离失所的流民和灾歉时城乡贫困户及鳏寡孤独病残人群的救助措施;赈贷一般多是在灾害发生后的恢复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是冬春青黄不接之际,受灾民众的生产和生活难以为继而需要救助;赈粜是通过平抑粮价达到救助灾民的一种方法,亦即常平法的基本职能,其对象主要是家中无粮食积蓄的下层民众。赈济、赈贷和赈粜的粮食来源,属中小灾的,一般由州级路级地方官府主持,从常平仓和义仓调拨粮食,或置场籴买。大灾、特大灾则主要由中央官府调集粮食和筹措资金。  相似文献   

3.
浅析清代中期工赈工程项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清朝中期政府为了获取工赈效益的最大化,在平时就对地方上需要兴修的工程区分轻重缓急,造册备案,一旦地方遭灾,就根据灾情选取合适的时间、地点,兴修以水利工程为主要项目类型的工程,实行工赈。这样,工赈实施起来及时、快捷、有序,政府和灾民都能从中得到实惠。这表明当时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但又不失灵活务实的工赈救荒机制。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期的荒政集历代之大成,起到了保持国家稳定,维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调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关系的重大作用。具有统治阶级高度重视,各项救灾措施完全制度化、经常化,救灾支出浩繁,办理赈务组织周密、有条不紊等特点。这一时期灾民一般可按数领到赈米赈银,大部分受灾州县可在灾后恢复社会生产。清统治者实行荒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保护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5.
1931年荆江地区遭受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未有的水灾.官方赈务机构在灾后的赈务中发挥了主导作用.1931年荆江地区赈务机构体现出高度专职化、在一些易生弊端的关键环节有意排除地方行政官、社会力量积极广泛的参与等特点,但也出现了贪污、机构繁多、事权不一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岳阳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以及各种人为因素导致灾荒不断。民国以前朝廷和各级官员为救灾民于水火,采取了多种赈灾救灾措施。从赈源上主要有朝赈、官赈、民赈;在救灾方式上主要采取急赈、平粜、赈贷、工赈等。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民间甚至一些官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亦采取巫术救灾。  相似文献   

7.
1924年,湖南发生大洪灾,社会各界掀起抗洪救援运动。湘籍寓沪书画家发起书画助赈展览会,筹集救灾资金,取得可观收益。1924—1926年湘赈书画展览会是近代书画助赈活动由初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近代新型的慈善方式,书画助赈展览会不仅有利于书画助赈资金的集中化、透明化,保证书画界慈善活动的有序化,而且将社会慈善活动、商业活动以及美术的普及与研究融为一体,推动慈善风尚的养成,取得多重社会效益,充盈中国慈善文化。  相似文献   

8.
健全而科学的职业培训体系建立于相应的保障条件之上.改革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需要政府给予重视,并在培训体系建设、筹措资金、政策法规保障、鼓励社会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国家要建立健全职业培训的立法体系,使其体系建设有法可依;职业培训机构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积极与社会力量展开合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在河南的赈灾救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河南大灾荒中,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救灾措施,诸如减征、急赈、工赈、散放仓谷、平粜、移垦、施粥、收容、扶植生产以及提倡社会互济等,但由于国民政府腐败、救灾资金缺乏、救济模式的缺陷等原因,救济效果极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如何引导银行资金投向农村,解决农村金融困境?民国华洋义赈会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它充当着银行资金流向农村的桥梁,通过将银行资金与自有资金搭成贷放,注资农村合作社,形成"银行——义赈会——信用社——社员"的贷放模式,进一步发展为"银行——合作社——社员"的放款形式。华洋义赈会在"资金归农"中所做的开拓性工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资金匮乏,更为银行资金找到新的投资领域,并推动民国政府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1.
清末广东兴学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内重外轻之局面。各地的兴学新政按照就地筹款方式筹措经费,其经费来源问题,成为兴学的重要问题。清末广东兴学事业的学费构成十分复杂,并出现了一些变化,捐税逐渐成为其经费的主要来源。筹办学务的过程几乎同时也是捐税涌现的过程,同时捐税的筹措也凸显出了财政税收方面的某些弊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基金是用于社会保障、福利和社会救济的保障性专项基金,国家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和审计。我国社保基金审计工作一直以来以财务审计和财政审计为主,因此审计效果并不充分,也不完善。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对于促进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提升社会保险审计的层次和水平,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利实现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绩效审计的内容,设计绩效审计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体系,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晚清合肥地区的名门望族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赈灾救济、地域治安等各项公共事务活动等,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成为官方在地域社会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依靠力量。而望族本身亦通过对地域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而得以将自己的势力成功地渗透基层社会乃至地方政权,这既体现了晚清望族在地域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扩大,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控制权的下移和绅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14.
文山地区清代儒学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府学、书院、义学的创设,并形成了一个涵盖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的教育体系;通过政府经办和个人的捐助,解决了办学经费,维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培养了一批本地士人群体,以此为载体,传播了内地较为先进的文化。促使文山清代儒学教育得到发展的原因,大致有:一是清政府重视教育、特别是重视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的大环境;二是地方官员的重视和积极举办。他们一方面从观念上大力宣传和倡导,同时积极解决办学的经费来源;三是移民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促进。  相似文献   

15.
清代地方志的纂修与刊出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如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修纂人员的聘请以及编修,包括修成后的刊出都需要资金投入。而地方志的编修较为琐细,通常耗费甚巨,如果遇到经费不敷的情况,编纂就难以进行,即使修成也难能付梓。清代施行的捐输,对于当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这一财政措施对文化的兴废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地方志的修刊就与其存在密切的关系。例如《乐清县志》在道光年间的重修就是一例,此志的重修成书就得益于当地官吏的动议与士绅的赞襄。而在其书末附有捐输名单,并详记所捐资额,通过所附资料信息,可见其捐输总额之大,参与人员之多,也可见民间捐输对当时地方志修刊支撑性作用之一斑。  相似文献   

16.
从中晚明一直到清中叶,汤显祖的戏曲创作对文学的影响巨大。纵观有清一代,追步汤显祖的文学家不乏其人。乾隆年间文言小说家屠绅就是其中之一。其志怪小说集《六合内外琐言》深受《临川四梦》的影响。其中《梅自然》《獠僵卧》二篇,更是刻意效法或脱胎汤氏《牡丹亭》《南柯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清朝人口剧增包括多方面原因,既有社会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等一般原因,也有历史遗留人口基数比较大、人口统计范围扩大、高产农作物大量种植等特殊原因。赋税制度的变革在刺激人们生育的同时也使人口统计的真实性加强。庞大的人口既给清朝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也提升了清朝的综合国力,转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更使得大量的人口为了生存而转向工商业领域。  相似文献   

18.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大部分的经济业务都需要通过货币资金的收付来实现。由于收付业务量大,出现记账差错的可能性也大,加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容易被贪污、挪用、盗窃,因此,货币资金审计十分重要。本文拟对货币资金审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予以探...  相似文献   

19.
晚清社会,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族商人群体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其自身的近代权利意识逐步形成并迅速高涨。晚清政府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开始提倡发展工商,并实行了"恤商惠工"的政策,工商阶层也实际上取得了和其他社会阶层平等的法律地位。在晚清工商立法运动期间,自身权利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障,成为民族工商群体的强烈诉求。晚清政府制定和颁布的各项工商法规,客观上改善了传统民族商人权利救济所处的窘境,具有历史进步性。但这种改善,由于受到统治者阶级立场和具体历史条件的束缚,又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