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厉军 《视听纵横》2009,(1):100-101
广播“说新闻”节目有别于电视“说新闻”,广播只依靠声音一种表现形式,而电视还可以依靠画面、图片、字幕等辅助手段,相对于电视来说,要把一档广播新闻节目真正“说”好难度更大,在实践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新闻本身是否适合“说”,主持人是否具备“说”的能力,广播“说新闻”幕后支持团队明显弱于电视等。  相似文献   

2.
一、从看电视和听电视说起 我有位朋友,是看电视的热心观众,他每天从中央台《新闻联播》看到各级地方台的新闻,几乎日日不漏。一次,他与我说起“看”新闻和“听”新闻问题。他说,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俗定词语,广播靠“听”,电视靠“看”,为什么给人“看”的电视新闻,常有  相似文献   

3.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娱乐的创新大众传播具有四大功能———传播新闻、教育大众、提供娱乐、服务社会。其中“新闻”与“娱乐”是大众传播中两项重要的功能。纵观广播发展史,我们看到从早期广播摆脱报纸压制,异军突起到遭遇电视挑战,重新定位焕发二次青春,“新闻”与“娱乐”始终是广播...  相似文献   

5.
专稿的命运     
每年的广播评奖,都有新闻专稿这个项目。“新闻专稿”是个什么呢? 查阅《广播电视辞典》,未得要领。它说是“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6.
因特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这里的“媒体”,指的是“新闻传播媒体”。新闻传播媒体一直兼有报道新闻和发布广告两项大众传播功能;新闻传播媒体通常也就是广告传播媒体。因此,人们有理由认为,因特网作为第四媒体,不仅是“第四新闻媒体”,而且还是“第四广告媒体”。 在广告学中,被称为“广告媒体”的,除报刊、广播、电视外,还有直接邮件(DM)、交通工具、户外设  相似文献   

7.
贵杂志在1999年第6期刊登了一篇程广民写的《指疵三题》,这篇文中列举了“昨天下午17点”等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语言的例子,认为这种新闻语言不简洁,是“叠床架屋”,本人有不同看法,认为这种新闻语言不是不简洁,而正是广播、电视语言的独特表现。报刊与广播、电视同是当前的主要新闻媒介传播工具,在“新闻传播”上,它们具有共性,但由于它们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不同,它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报刊能够仔细看,广播、电视则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报纸提供的信息,可以反复读、细琢磨,广播、电视则一播而过,保留性差。为了增…  相似文献   

8.
列宁说过:“宣传工作的水平,决定于宣传工作者的水平。”所谓宣传工作者的水平,就是指宣传工作者的修养和素质。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新闻工作者社会形象的优劣,就决定于编辑、记者的修养,也就是决定于新闻队伍的素质。党报、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宣传党的政策,传播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计划经济年代的那些八股式的新闻写作模式早已为听众厌弃。新形势下应如何写广播新闻呢?我的体会是: 1、广播新闻要信息化,使新闻由长变短。广播新闻信息化涉及到所有的新闻品种、包括广播言论。现在我们急需对会议新闻、经验新闻、成就新闻、年终专稿、节日专稿等作信息处  相似文献   

10.
粉碎“四人帮”以来,新闻战线为了肃清“帮八股”的流毒,对“假”字大兴讨伐之师,引起了群众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在大家的努力下,报纸、广播逐渐恢复和发扬了准确、鲜明、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受到群众的信赖。但是,“四人帮”“帮八股”的流毒很深,报道失实的现象仍然不断发生,有些还是相当严重的,其表现有如下种种:  相似文献   

11.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定义在我国,电视评论是伴随着我们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年轻的新闻文体。它脱胎于报纸和广播的新闻评论,同时,又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电视特色,如出现了“电视讨论”、“电视讲话”、“主持人评论”、“口头评论”、“图像新闻述评”等具有鲜明电视特色的电视评论形式。电视新闻评论,作为电视评论中形式最常见、影  相似文献   

12.
刘海涛 《视听界》2011,(6):36-38
相较于电视、纸媒,广播是弱势媒体;但是在快速变幻的媒体环境中,广播过去的劣势成为今天的优势。广播是听觉媒体,新媒体的崛起,会跟电视、平媒争眼球,而广播与新媒体只有互补关系,没有替代关系。新媒体让广播新闻拥有了“可视化”的平台,广播的公信力、及时性嫁接上新媒体的广泛性、互动性,让广播新闻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13.
塔城地区有些县的广播站和塔城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一般性会议消息所占的比重较大,观众不爱看,听众不爱听。那么电视和广播新闻中为什么会议消息过多而引起群众反感呢?原因有二:一是一些部门和单位,爭相利用广播尤其是电视来扩大自身的影响;二是我们少数记者采访作风不够扎实,跑领导机关多,深入第一线少,个别同志热衷于采访会议新闻。会议消息充斥我们的广播电视,实在是一种新闻八股,大有改革的必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会议都不要报道,我们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王继田  谷子 《记者摇篮》2009,(7):102-102
广播和电视不同,电视有“声”有“画”,便于用故事化和情节化的手法表现新闻事件。其实,广播同样可以“声画并茂,细节达人”,通过生动的音响、故事化和细节化的写作手法来刺激听众想像,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这种广播新闻的故事化与情节化的处理,可以令听众在脑海里有情节、有视象、有画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相似文献   

15.
杨萍  刘佳 《声屏世界》2016,(6):58-60
微信是中国最大的信息平台之一。因其具有及时性强、交互性等信息传播特点,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体为扭转颓势纷纷打造微信公众号,试点报刊、广播、电视的传播改革,与用户进行有效互动,涌现出大批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探索时政新闻报道的微信推送。诸如《人民日报》的“学习小组”、《北京青年报》的“政知圈”、上海东方报业的“澎湃新闻”、央视的“网络新闻联播”、湖南广播电视台的“湖南卫视新闻联播”、重庆广播电视台的“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江西广播电视台的“江西网络台”、赣州广播电视台的“GZTV赣州新闻联播”等。本文针对时政新闻微信推送编辑、内容选择、二手资料整理等内容,探析微信如何玩转时政类选题,让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受到用户青睐,提升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的竞争态势和社会需求、广播新闻应该怎样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一、明确广播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快,更快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究竟是什么? 反复比较,看来还是一个“快”字。在传播速度上,广播与报纸比,占有绝对优势;与网络和电视比,广播新闻的采集、制作、播出,也要比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简单得多,迅速得多。因此,“快”是广播最大的优势,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广播新闻怎样把理论上“快”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呢?首先是必须确立直播的动作状态。只有在直播  相似文献   

17.
西方资产阶级报刊、广播、电视运用的新闻手段主要是新闻与评论。美国早期新闻学者约斯特说:“新闻是报纸的生命,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新闻与评论在资产阶级报刊、广播、电视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期的资产阶级报纸上完全是新闻,以后才有了评论(主要是读者来信和评论),再后才有了社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对于新闻手段的具体运用、反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新闻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所作的了解客观情况的活动(见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第10页)。无论是报纸新闻的写作,还是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都离不开采访。相对于报纸新闻和广播新闻的采访,电视新闻的采访有其鲜明的个性,其突出标志就是“镜前采访”。本文所探讨的“电视新闻的采访问题”准确地说应该是“电视新闻的镜前采访问题”。“电视新闻的镜前采访”(下文提到的“电视新闻采访”、“现场采访”或“电视采访”指的都是“电视新闻的镜前采访”)以其符合电视媒体特点,现场感强,更加形象、生动、逼真等优势,受到了电视记…  相似文献   

19.
说到“炒”新闻。报纸、电视已经运用得很娴熟,其实广播更应该作好这篇章。这篇章作好了。不但可以弥补广播本身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树立电台的良好形象。什么是“炒”新闻呢?我认为。所谓的“炒”新闻,就是多家媒体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当然,对广播而言。还有一条:增加新闻的播出次数。那么。广播怎样才能把新闻“炒”得新鲜热辣、有声有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20.
在传播新闻信息中,电视、广播、报纸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广播和电视具有快速、形象的优势。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报纸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通过语言的“镜头化”,可以赢得读者。所谓语言“镜头化”,就是记者或通讯员把采访得到的新闻素材,通过语言文字,象摄像机对客观事实所摄下的画面那样,将新闻事实,形象化地展示给读者。运用“镜头化”语言撰写新闻,这在新闻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