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小说对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一种反叛,作品表现出不同于情感审美的"审智"倾向,叙述者的叙述策略或方式较之传统小说有很大改变,乃是由于其"审智"功能的重塑,小说在结构和人物各层面发生质变。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让人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表现一种美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的内容,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让他们感受美、热爱美、鉴赏美、追求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  相似文献   

5.
审美欣赏与审美角度关系密切。同一审美对象因审美角度不同而显得仗态万千。自然美和建筑、雕塑等艺术,可以提供多种空间审美角度。一般的艺术,也有思想、情感、情节、情景、色采、音响、旋律、节奏、线条、语言、风格、结构、形象、意境等多维透视角度。艺术家审察和表现艺术形象的角度,也是艺术审美的角度之一。选择和确定最佳的审美视角,才能充分感受自然、生活和艺术作品的美。美的审视点是使审美注意停留、稳定在审美对象的某些特征,事物的美是多层次的,对某一对象审美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审视点。寻找美的审视点有助于捕捉审美对象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任务。散文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的煽造占有相当的数量。因而研究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把散文的知识教学与审美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深人理解散文的浓郁情思和隽永哲理,品味华丽词语中的独特意趣,才能更好地感受散文的深层意蕴,受到美的熏陶。进行散文教学的审美活动,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找到适当的切入点,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尝试从散文的特点出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以欣赏为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层次领悟文章内容,得到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之外的更多收获,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文试就此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90年代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出版及发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在当代散文的艰难蜕变中脱颖而出 ,实现了知识分子话语的转化 ,完成了散文由审美向审智的过渡。领一代散文之风骚 ,开一派散文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亚审美正以一种强劲的趋势影响着当代青年人的生活和审美心理,青年人在亚审美冲击下审美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特点。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形象性、调侃性、廉价性的三类作品受到当代青年人的欢迎,亚审美进入到了当代青年人的生活中。面对亚审美的冲击,要正确理解、引导亚审美带来的变化,既看到亚审美这种流行的社会心理对当代青年审美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引起的变化,也看到新的审美心理对亚审美流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有别于其它科目,主要原因是"中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收录的主体是大量优美的威信中外名家的名篇,这些文学作品能够作为介质来熏陶感染学生,从而逐步提高其审美能力,建构起审美模式。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育活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是小学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做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的培养,运用各种形象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科是美学的有效载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教育功能。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美育的地位日趋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语文,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功用,因此,实施审美教育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2.
人的观察视角不同,决定了观察距离的不同。但艺术观审中的“距离”则是一种超实用的审美距离;是日常心理距离向审美距离的跨越。由悲喜剧中的距离审美和假定性心理图式,展开接受美学的距离视野,以此论证艺术与生活中观审距离的生成。接受美学系统阐述了审美距离的生成在于“意义”与“自我感受”的连续性,即审美最佳效果的适中距离,而悲喜剧的艺术接受,最为典型地解释了审美距离的复杂性质;同时,从“生活”中的观审跃升到“艺术”中的观审,也需要心理“距离”的产生,它是两者转化的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86):48-49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到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同时也要适当渗透语文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当前,人们对"语文美育"的具体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我大体上同意这样的主张:"语文美育就是探索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美学理论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施用美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使学生具有美的创造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华礅《试论语文美育的内容及其原则》)本次论文我从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了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主导作用到小学生的审美接受心理,从文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说训练到作文教学的美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蔡润 《甘肃教育》2008,(7):28-28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5.
周航 《考试周刊》2014,(25):35-36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要改造社会,首先要"洗刷人心",要"怡情养性";而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人生美化的关键就是要能欣赏美,感受美,让美深入心灵,从而陶冶心灵,美化心灵。因此,在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一定的审美教学理念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育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情感性、寓教于乐性等突出特点.语文教材博采了古今中外名家大师的作品,这些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对象,学习语文是一个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就是以美的规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语文学习之中.教师应该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美的力量,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去教育学生,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学习好似快乐的,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审美素养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展示美、欣赏美、创造美,让课堂在美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及科学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李静 《考试周刊》2010,(18):67-68
文字及语言是作文的载体,强调作文的审美情趣,不是全盘否定写作技巧及写作方法的传统,而是学会两条腿走路。学会审美并且通过写作来反映关、创造语言文字美的意境,才是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媒介,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融入高尚的审美情趣,惟其如此,方能写出优美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巾明确指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由形象生动的字词、节奏明快的韵律、别具一格的语法和奇特巧妙的修辞组成一个美的系列;  相似文献   

20.
民族语言往往被本民族视为“完美无缺”并引以为自豪,民族语言在其历史过程中总是同民族审美心理同步发展的。民族语言的美最集中、最典型地体现于民族文学和民族艺术之中。客观评价民族语言的审美价值,就要正确认识民族语言的审美特征。把外语摒除在民族审美领域之外的作法是狭隘的。只有熟练掌握外语才能充分领略外语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