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重羽 《课外生活》2012,(Z3):60-61
话说草船借箭后,周瑜越来越觉得诸葛亮是个祸害,若不及时除掉,迟早会对东吴不利。清晨,诸葛亮刚起床,便被周瑜邀了去。张翼德和关云长等人不放心,怕有闪失,便和诸葛亮等人一同前往议事大厅。周瑜见了诸葛亮很高兴,可看了看浙江省慈溪市阳光实验学校五(5)班沈重羽  相似文献   

2.
《草船借箭》(五年制第八册28课)是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里的一节。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紧扣“奇”字,因势利导,依序设疑,启发学生的思维。 (一)奇举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设下圈套,借“公事”名义,强委诸葛亮赶造十万枝箭的重任。诸葛亮明知是计,却甘受重任。 1.周瑜为什么要用“公事”的名义请诸葛亮负  相似文献   

3.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的重点讲读课文。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在民间脍炙人口,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断之一。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草船借箭”这回事呢?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正史《三国志》的记载,公元 213年正月,曹操率军南下,进攻孙权, 双方对峙于濡须。濡须,在今天安徽芜  相似文献   

4.
一次去湖北旅游,吃了一道名菜——"草船借箭"。此菜将鳜鱼洗净粘上面粉,做成船形,入油锅炸成外酥里嫩,浇上茄汁,将蛋松垒在鱼肚内,上面插上煮熟的冬笋细条,吃起来真是别有风味,仿佛能将你带进:"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的小说境界之中。品着佳肴"草船借箭",脑中放映着"草船借箭"的虚幻场面,不能不为那位始创的厨师充满浓浓历史文化味的烹调技艺拍案叫绝。其实笔者也品出了罗贯中当年烹调"草船借箭"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5.
~~“奔驰”跑车、一堆礼品再次出现在诸葛亮的茅屋前。管家再次向他们跑来,说:“三位先生请!诸葛先生正在等着三位。”刘备终于见着了诸葛亮,并成功地说服诸葛亮先生出山帮助他实施他的远大计划……诸葛亮这次要和周瑜合作,与曹操交战。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想陷害他。没让周瑜费多少功夫,诸葛亮就踏入周瑜设好的陷阱。周瑜很高兴,一边唱着周杰伦的《双截棍》(可是变调变得厉害),一边琢磨怎样害诸葛亮。而这时,诸葛亮正煞费心思地在考虑借箭时用哪支船队(大家一定纳闷为什么要借箭吧?我来告诉你,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万吉频  赵为红 《学子》2012,(9):28-28
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入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对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自觉以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就"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谈一谈。  相似文献   

7.
《草船借箭》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应紧扣一个“借”字,引导学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点出“借”字,揭示课题在揭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根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哪些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主要突出哪个字?”通过审题,学生初步了解了“借”字的重要性。二、围绕“借”字,理清脉络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借”字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借”箭的原因是什么?②“借”箭的经过怎么样?③“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相似文献   

8.
话说当年周瑜心里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命令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即可。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便驾二十只船驶向曹营,向曹军“借箭”。周瑜听了诸葛亮的借箭过程,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诸葛亮真的那么神吗?假如诸葛亮“借箭”的时候,曹操用的是火箭,诸葛亮还会那么神机妙算吗?火箭会把草船和草把子烧掉,那诸葛亮会怎么办呢?难道他会法术,还是他有别的锦囊妙计呢?我估计诸葛亮没办法了。  相似文献   

9.
成功需要三个因素:勤劳、智慧和运气,缺一不可。当然像诸葛亮这种旷世奇才也许可以省去勤劳,但却少不了运气,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如果运气不  相似文献   

10.
《学记》早就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说明了教师教学要实行启发式。学生受到启发而产生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讲启发的心理依据和根据学生心理过程的不同特点来划分启发类型的问题。一、“启发”的心理依据。一个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统一的、互相联系的。由于一个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统一性,人们在认识世界中,便产生了启发现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授新课《三国鼎立》时,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当作历史事实讲给学生听,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2.
曾学红 《四川教育》2006,(10):29-29
[案例] 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在就课题质疑时.大多数学生都围绕“是谁借,怎样借.借到没有”等提出问题.唯独一个学生提出:“《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不准确,因为‘借’是要经人同意的.而这个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我认为题目应该是‘草船诈箭’或‘草船骗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搞闹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能更好地当好学生的向导。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例如,我在教授a2+b2=(a+b)2-2ab型的配方时,先未写出课题,而是让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已知a+b=-3,ab=+2,求1.(a+b)2;2.a2+b2的值。学生读完题目后动手解答,然而发现第2问似乎不难但又不能解决。此时我点明课题: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配方。学生觉得标题新颖,都想把知识学好。抓住学生这一好学心理,让他…  相似文献   

14.
“启发”解     
有的教师对“启发”一词搞不清楚,认为“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启”,学生“发”。这就错了。据《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谈到教学方法时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郑玄作注说:“孔子与人言,必待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由此可见,孔丘讲的意思是:学生们不是苦苦思索到想不通的时候,我是不去开导他们的;不是到想说却说  相似文献   

15.
杨静华 《成才之路》2014,(14):13-13
正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内容多、任务重、压力大、课时紧"的局面下如何开辟出一条省时、低负而又高效的新思路,是众多语文教师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高尔基也说:"简约是智慧的灵魂,任何一朵花都不会因为多了一瓣显得更美丽。"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步领悟到小学语文教学应努力遵循的重要原则:以少胜多。所谓"以少胜多",旨在摒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潮繁华、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学生还有被用人单位“哄抢”的可能吗?有!最近,杭州技师学院举行的2009年首场招聘会上,就出现了异常火爆的“哄抢”学生的场面。原本只通知40家4S店,结果来了57家,而且好多家企业为招到学生四处奔走,有的甚至还留宿在招聘会举办地,希望能从同行企业“挖”到一两个学生,或者做通学校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六年级语文《学徒生活回忆》一文后面,有这样一句话:“……这些都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我怕学生不懂,就反反复复地解释:  相似文献   

18.
记得许志行先生在《毛主席教我学语文的一点回忆》中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例:一九二一年,许先生和毛泽民、毛泽覃在毛主席工作的湖南长沙省立第一师范读书。他们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到清水塘去看望毛主席和杨开慧。有一个星期日,他们没去,就由毛泽民执笔写了一张明信片给毛主席,下面三人具名。过了一周,三人去毛主席家,毛主席拿出这张  相似文献   

19.
草船借箭     
徐嘉炜 《辅导员》2014,(Z1):81-82
正时间:三国时期地点:东吴大营周瑜帐、曹军水寨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徐晃第一幕【周瑜见诸葛亮机智过人,有损自己威信,便想除了他,以除东吴大害,一天早上周瑜想出妙计,便去找诸葛亮。】周瑜:(客气)先生,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由于东吴占据长江之险,所以我和谋士鲁肃决定水战,用骑兵围攻。我想知道哪种兵器最有用,便想问问先生。(拱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