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梭的人性道德思想对于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以及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性道德是善良而幸福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人类的道德却在普遍的堕落、沦丧而走入道德的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卢梭认为人类就要实行社会改革,签订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自然宗教等方式使道德的回归,从而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人性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人性与道德具有本质上的相通性,这种本质就是视人之为"人"。在一定意义上,人需要道德来反映和表现人性,而道德的产生和存在又必须以人性为根基。人性之善是道德的本能体现,凸显精神之性是道德的人学追求。  相似文献   

3.
杨琳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244-245
西方道德伦理学家一直以来都关注着社会伦理道德的状况。本文正是对其在道德危机领域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梳理,对当今全球性道德危机产生的根源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  相似文献   

4.
人具有自保自爱的本能,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在社会生活中,人性具有向善与向恶两种倾向性,但更具有向恶的倾向性。因此要通过各种社会设置来扬善抑恶,规约人性、升华人性,以维持社会生活秩序,推动社会发展。鉴于此,当前我国的道德建设要确立人道主义、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各种社会制度,并辅之以持久的道德教育与个人积极的道德修养等综合进行。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道德概念与定义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概念的定义一直是伦理学研究中争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含混不清的问题。然而,“道德”概念是伦理学研究的基础,其定义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到伦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如何对“道德”概念进行定义,需要考虑到三个方面因素:一是中西伦理思想史上对“道德”的理解;二是日常生活中对“道德”的使用;三是伦理学研究中对“道德”的运用。结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对“道德”做如下定义:所谓道德,是人们头脑中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想观念,是调节人们行为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思想品质中的一项特殊内容。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我们面临着深刻的道德困境。道德困境之所以产生,正是因为现代性所倡导的理性、自由、普遍性都走向了自身的反面,致使伦理生活进入了无法解决的二律背反之中。要彻底解决道德践行中的困境,就必须恢复判断力的应有地位,这种判断力是一种服务于道德目的的理智能力,一种以达致道德为道义指向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7.
唐爱民 《教育科学》2004,20(5):9-12
道德的相对性不等于道德相对主义。相对主义道德教育观有其自身难以僭越的悖逆。它不能在事实上和逻辑上得以确当地圆说;不能担保学生获有普遍性、恒定性的道德观.不能承领学生葆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道德观。道德相对主义导致了道德的解体、道德价值的混乱和学校道德教育价值的窄化、形式化,使道德教育成了“弃德”或“没有道德”的教育。德育学理论必须审慎地处理道德相对性与道德相对主义的紧张关系。消除不必要的歧异与视差,以获致对其的完整把握与辨证理解。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法,以213名大学生为被试,调查其道德认同、人性哲学与道德判断的状况,并探讨前两者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群体在道德认同、道德判断以及人性哲学两个维度方面得分均较高;(2)道德认同得分与道德判断呈显著正相关;(3)人性哲学与道德判断总分之间无显著相关,但是人性哲学中的"愤世嫉俗"维度与道德判断中的"该受谴责"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赖文龙 《教育探索》2005,42(2):79-80
人性也称人的本性,即人的本身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不仅是社会调控的特殊方式,而且还是个人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在充分发挥道德对个体自我完善与发展作用的前提下,把道德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内在地统一起来,才能为道德接受找到可靠的人性基础和自觉的道德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个体道德发展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很多因素都对道德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近20年来,西方道德教育心理学领域出现了道德认知与品格教育的争论,其哲学伦理学基础就是规则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之争。最近,西方道德心理学出现了多种整合的道德教育观,寻求把上述哲学范式的各个方面融合起来。对此,笔者认为,对于第一种观点可以通过教授道德技能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对于第二种观点可以强调通过教学和环境的必要变化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道德生活是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基础.人的道德生活表现为个体性(内在性)和社会性(外在性)两方面,从疏远走向整合是两者历史发展的路径.在多元化、民主化社会的今天,德育更加凸显人道德生活的主体,培养具有独立、自主、创造、践履的道德健康人,不断提高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企业行为既是经济行为也是道德行为,因而对企业行为进行道德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对规范企业行为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评价的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原则,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则,符合人性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此外,还必须建立企业德行代价的社会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人”是什么?人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人存在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使人成为人……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阐释构成了人类思想史上人性观的嬗变。而残疾人作为人类中差异性较明显的弱势群体,其命运、生存状况和教育状况更是与作为时代精神反映和集体无意识的人性观有着密切联系。在中西方人性观的嬗  相似文献   

16.
传统理欲之辨实际上所探讨的是如何处理人的道德理性及其情感欲望间的关系问题。人性既包含有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感性欲求的另一面,因此,从道德与人性这一关系来讨论传统的理欲之辨,无疑有助于对道德意蕴有更为理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的情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情境如影随形,道德不仅其本身就是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其发展和变迁也主要借助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人环境的调节与影响,其价值取向与行为产生更受具体情境的直接影响。对道德的情境性予以重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现代社会情境中的道德价值;有助于促进良好的道德环境的形成,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更有助于弘扬人的道德主体性、优化道德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日益困扰着人类,本文认为,拓宽伦理学的调整范围,给予环境以道德关怀,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之一,生态危机和由此引发的生存,独人类对环境的道德关怀成为必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和哲学思考以及人类在此领域的道德实践,使得人类对环境的道德闰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提及"道德论",人们常常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看上去似乎道德与伦理异名同谓,可是提起伦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人类脑中浮现。从词源上看伦理英文单词为"Ethics",而道德一词的单词则为"Morals",单单从词面上看,两者不难看出一定有着差异,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一是取向不同,伦理是中性词,道德是正面取向;二是大小不同,伦理不仅包括道德,也包括权利(权利是道德的前提),本文将着重分析西方伦理学大家休谟、亚当.斯密、卢梭的有关"道德论"的思想,从而更好的为大家阐释当今社会下的"道德论"含义。  相似文献   

20.
薄伽丘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肯定与对人类道德的反思,他关于人的观点已经脱离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思维框架,不仅看到人类的堕落是由人自己引起的,同时也指出了人性中积极向善的一面,认为人只有克服人性中的恶才能获得善行。对人性的反思影响着薄伽丘关于社会生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