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汪曾祺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多才多艺,不但金石书画皆通,而且学过很多乐器,也喜欢养鸟。汪曾祺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他从小看父亲作画有关;父亲的随和、富于同情心,对汪曾祺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1920年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父亲汪菊生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他不仅精通金石书画,而且酷爱运动、擅长各种乐器.汪曾祺从小耳濡目染,在文学、书法、图画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尤其是文学方面,在小学读书时就让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3.
鹭焱 《初中生》2007,(3):14-17
1920年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父亲汪菊生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他不仅精通金石书画,而且酷爱运动、擅长各种乐器。汪曾祺从小耳濡目染,在文学、书法、图画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尤其是文学方面,在小学读书时就让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传略     
一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这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父亲汪菊生,字淡如,多才多艺,不但金石书画皆通,而且是一个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一名足球健将,学过很多乐器,养过鸟。汪曾祺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他从小看父亲作画有关,父亲的随和、富有同情心,对汪曾祺一生的处世为人产生很大影响。 汪曾祺三岁时丧母,生母姓杨。第一位继母姓张,后因肺病去世。第二位继母姓任,是她伴随汪曾祺的父亲度过漫长而艰苦的沧桑岁月,汪曾祺对她很尊重。  相似文献   

5.
任娜 《文学教育(上)》2008,(15):142-143
汪曾祺是来自小城的作家,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作品构成了其创作的核心部分,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童年和谐自由的生活形成了他宽厚的品格。汪曾祺散文中的记人作品,从父亲母亲到恩师沈从文,以及其他师长、朋友、邻里等等,丰富多彩,感情真挚。汪曾祺强调文学是“滋润”,他对“和谐”有着天然的爱好,“滋润”、“和谐”也正是他重要的文学思想和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益智推理     
《好同学》2004,(11)
1、有A、B、C、D、E5个亲戚,其中4个人每人讲了一个真实情况,如下:(1) B是我父亲的兄弟(2) E是我的岳母(3) C是我女婿的兄弟(4) A是我兄弟的妻子====上面提到的每个人都是这5个人中的一个(例如:当有人说“B是我父亲的兄弟”, 你可以认为“我父亲”以及“我父亲的兄弟”都是A、B、C、D、E5个人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创办于1933年,前身是由“两岸皮冰第一人”胡秋原的父亲胡康民,于1920年发起创办的前川中学,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首任董事长,  相似文献   

8.
评论家刘锡庆评汪曾祺的散文时说 :“文字功夫极深 ,可谓不温不火 ,炉火纯青” ,“是雅俗杂糅 ,是陈年佳酿”(《散文 :五十年的沉浮与成就》)。正如这样 ,《胡同文化》语言朴实平淡不乏雅致 ,是“佳酿” ,很有味儿 ,尤其是地道的京味儿和幽默味儿。一、《胡同文化》的京味儿作者汪曾祺在北京生活四十余年 ,北京的民风民俗到了作者笔下 ,一股浓郁的京腔京调的“胡同”韵味 ,醺人欲醉。先看看那些独特的京话动词短语 :“约 (y仭o)二斤鸡蛋什么的”(意为称重量 )。“挪窝儿”(搬迁 )。“处街坊”(和睦相处 )。“随一点‘份子’”(随便表示个…  相似文献   

9.
可爱汪曾祺     
注: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①作家汪曾祺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觉得我还是个比较可爱的人,因为比较真诚。”不是真诚的人,说不出这样坦诚的话。汪曾祺确因真诚显得可爱,而他的可爱又往往以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体现在他的文章里,更体现在他日常的言谈举止中。②风趣幽默,不只是一种性格特色,更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道德品质和智慧修养的具体反映。汪曾祺在《谈幽默》一文中认为“:富于幽默感的人大都存有善意,常在微笑中。左派恶人,不懂幽默。”汪曾祺在与青年人交往中,常常自然地流露出善意的幽默,…  相似文献   

10.
一、《邂逅集》,1994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汪曾祺的第一本作品集。是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时写的,系沈从文先生所开“各体文习作”课上的作业。 关于书名的由来,作者解释说:“我的小说的题材,大都是不期然而遇,因此,我把第一个集子定名为‘邂逅,。”(见《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本书收入小说8篇:《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囚犯》、《鸡鸭名家》、《邂逅》。《邂逅集》现在已很难见到,今《汪曾祺短篇小说选》中选了原《邂逅集》中4篇作品:《复仇》、《老鲁》、《落魄》、《鸡鸭名家》。“虽然编集时都作了一些修改,但基本上保留了原貌。”(见《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相似文献   

11.
我父亲是农民,我当然也就是。农民有农民的活计,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做,很多农活都在父亲的“严”(严厉)传“申”(申斥)教下学会了。可惜后来到了城里,在大学里教书,评教授时这些技术都不算数。我还得去写叫“论文”的玩意儿。我知道我父亲的脾气,若他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是士大夫文化熏陶出来的最后一位作家。其“士大夫文化”主要来自于家庭,来自于他的祖父和父亲。他的小说创作与自己的生活贴得近,虚构的成分较一般小说家少,作品人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家自己的生活理想。最典型地写出了士大夫神韵,写出了汪先生的士大夫情结的是写于1996年的《名士与狐仙》,作品主人公杨渔隐就是晚年汪曾祺心灵的投影,精神的慰藉。  相似文献   

13.
在汪曾祺80年代以来的写作中,作为故乡的高邮和昆明构成了他文本中的“双城记”。汪曾祺不但对城市及街道的记忆是相似的,就是对“家”的记忆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作为故乡的高邮和昆明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构关系。这种关系在文本中以空间记忆、立体性记忆等方式表现出来,但最终都落实为对人的记忆。这其中体现着汪曾祺对老师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一种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三)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 进士王虬(杨赞禹榜) 《新唐书·艺文志》:“王虬,字希龙,泉州南安人。大顺初举进士第。”民国《福建通志·选举志》“大顺元年杨赞禹榜进士王虬,南安人。” 进士王仁缋(杨赞禹榜)  相似文献   

15.
王西彦年谱     
1914年(民国三年)一岁(浙江义乌) 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六)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县东乡青圹下村一个小康家庭。父亲王守伦,字槐三,1878年生,是乡间的小知识分子,一个农村私塾教师。母亲骆氏是目不识丁的童养媳,生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三个姊姊都从小“抱”给人家当童养媳。王西彦出生时,哥哥已三岁。因和堂房兄弟姊妹一起排行,哥哥是老六,就小名呼“六弟”,他是老八,就叫“入弟”,  相似文献   

16.
我实在记不得他的名字了,因为大家都叫他小满或满伢子。他比我小两岁,我们念同一所小学。他是二伯父最小的儿子。二伯父  相似文献   

17.
80年前,鲁迅写过一篇杂文叫《十四年的“读经”》(注:“十四年”指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严厉批判了那时鼓吹少儿读经的论调。他把主张读经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诚心诚意主张读经的”,是“胡涂透顶的笨牛”。对这种人,他认为用不着和他们讨论,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是来自小城的作家,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作品构成了其创作的核心部分,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童年和谐自由的生活形成了他宽厚的品格。汪曾祺散文中的记人作品,从父亲母亲到恩师沈从文,以及其他师长、朋友、邻里等等,丰富多彩,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19.
陈海英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3):30-32,,42,
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是独特的,他的作品平淡恬静,和谐温馨,显现了一位人间到爱者的博大爱心。童年的幸福,父亲的教诲,老师的影响,再加上曲折的生活经历,无不影响了他的处世、作文章的态度-对世人的爱。而这表现在创作中就是汪普祺为我们编织了一个个温馨的世界,其中的人物都具有着博大的爱心,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显得那么地和谐。即使是偶有风雨,也是尽量平静、平和、尽量“给予人们一份欢乐”。  相似文献   

20.
现代著名老作家汪曾祺以“父亲的儿子”和“儿子的父亲”双重身份,为我们撰写了一篇父子间无须代沟的传世佳作——《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全文的中心。开篇第一句用“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明主题。接着文章从“绝顶聪明”、“很随和”、“关心我的学业”三个方面表述了“父亲”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老家在江苏省高邮县,试想,文中事例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父道尊严”在作者家里已变成了情同手足的兄弟关系。这不能不说是对封建制度的背叛,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作者在第五段中用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