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北宋中叶宋夏正式交战,北宋西北边境诸州军的战略地位陡然上升,其中尤以位于延路北端的延州为重。作为宋夏交通线上的枢纽,延州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承担着重要职责:在战争时期,北宋政府于此积极修筑堡寨、发展屯田,使之成为军事要塞和后勤补给地;在和平时期,该地不仅是宋夏交聘往来的指定地点,亦是宋夏争夺周边少数民族支持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2.
足球和马球分别盛行于北宋和辽朝,因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思想文化观念的特点、马球军体训练作用的反差、皇帝兴趣取向的不同,这两个项目在两朝的开展境遇迥然不同.本研究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观念对体育影响,以及体育对社会风尚与精神文明的强化和引导作用.启迪我们应重视民族体育精神的弘扬,关注多元体育文化形态的共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富弼(1004—1083),字彦国,河南洛阳人,出身官宦之家。天圣八年(1030)七月以考中制举的茂才异等科入仕②。富弼历仕仁宗(赵祯,1010—1063,1022—1063在位)、英宗(赵曙,1032—1067,1063—1067在位)、神宗(赵顼,1048—1085,1067—1085在位)三朝,在嘉(1056—1063)时期官至宰相,是北宋(960—1126)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富弼十分关注势力逐渐壮大的西夏对宋朝的威胁,更认识到西夏是影响宋辽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宋廷须谨慎处理宋夏关系,及早为御夏作好准备。御夏策略上,他认为宋要一方面维持庆历朝开怀通好的外交方针,另一方面要培养稳健的军事实力,以配合客观多变的政治局势,随时抵御二敌的侵略。除了范仲淹(989—1052)在御夏战争中有守御之功③,余靖(1000—1064)多次出使辽廷处理宋辽外交事务,有协和之劳④,富弼历仕三朝,他对御夏的建议对我们了解北宋御夏与伐夏的过程亦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有关"辽、夏、金的建立与宋辽、宋夏、宋金的和战"规定如下:(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以上子目与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五章第四节、第五节的子目完全一致。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史上复杂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对辽宋夏金时期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做了梳理,可见这一时期的文物特点:其一,文物丰富多彩。文物分布广泛,都城众多,保存大量遗址、碑刻绘画、古籍。其二,突显中华文化的共性。如存世西夏法典继承了《宋刑统》丰富、严谨、细密的传统。各地出土的农具和绘画中的工具,表明中原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对各民族地区的深刻影响。出土的钱币表明各王朝都主要使用宋钱,显示出各王朝在经济上与中原王朝趋同。其三,体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出土文献文物表明不少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的实例。出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工具书,突出地反映出民族间文化互学互融的事实。其四,展示民族和地方特色。民族文字文物多角度地再现各地、各民族的民族特性,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其五,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这一时期存留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出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史、科技史上的黄金期,并相互借鉴,弘扬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如北宋发明活字印刷后,为西夏借鉴发展,保存了最早的活字印制品,坐实中国发明活字印刷的史实。应将这一时期的文物与历史文献有机结合,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应加大力度进行...  相似文献   

6.
7.
韩琦,北宋中期朝廷重臣,他一生经历了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在朝为相长达10年之久,在北宋政治舞台上具有重要地位.御夏战争是韩琦所参与的政治活动中的一件大事.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韩琦在这场战争犯有重大错误,而对韩琦在这场战争中的贡献认识不足.事实上,韩琦在这场战争中既有错误,又为结束这场战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好水川之战乃北宋与西夏间一次重要战役,结果以宋军失败而告终。宋军之所以失败既有客观原因,如:投入兵力较少,宋军本身积弊重重;更有主观原因,如:宋对夏政策亦战亦和、摇摆不定,主帅韩琦对敌估计不足、用人失察。  相似文献   

9.
11世纪初期,喀喇汗王朝在灭亡佛国于阗之后,开始以于阗的名义与北宋进行贸易往来。至11世纪30年代以西夏攻占河西走廊为标志,西夏开始介入到宋与喀喇汗王朝之间的贸易活动。此后各方的关系通过它们在丝绸之路上的行为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华池寨是北宋西北缘边堡寨中地位特殊的一座堡寨,与此同时,华池寨紧邻同名的一座市镇——华池镇;关于华池寨与华池镇的关系,相关研究已有初步进展,但仍需作进一步补考,新材料证明了北宋后期华池镇通管华池寨这一特殊模式的存在。关于华池寨的流变问题,尚未有学者研究,相关史料显示,华池寨自北宋之后功能再次发生变动,北宋时期的华池寨至明清时期发展为华池镇,北宋时期的华池镇(库多汗古城)则再次废弃,自北宋至清代前期,华池寨经历了由华池县到华池镇再到华池寨最终又成为华池镇的变迁过程,华池寨完成了由宋夏缘边堡寨向明清市镇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的和平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子兵法>集中体现了孙子崇尚道义的尚德思想,崇尚"非战"的不尚武思想,以及强调有备无患的积极防御思想.孙子认为,要尽最大可能实现和平解决争端,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最后手段.这里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传统思想中尚德不尚武的传统,成为中国人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重要思想文化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史诗内涵、史诗架构模式、史诗建构美学素质等三方面论述了《战争与和平》的史诗建构艺术, 探讨这一名著在史诗小说创作上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战争是自有人类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战争文学是中外文学史上特殊的一页,在战争主题的言说上.“人性”、“和平”、“启蒙”,乃是战争文学的重要母题,以此为内核而构成的和平文化及其思想指向,亦是战争文学的价值蕴含与灵魂所在。故,战争文本承栽着“民族历史”与“文化记忆”,而战争文学对于“人性”有着立体的透视与深度刻写,战争主题则内含着“和平”的诉求与“启蒙”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学术支撑,在世界战争文学的背案上,对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展开理性透视与学理分析,在全面论述战争文学价值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阐释了战争文学内蕴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蕴含的智慧有战术智慧与战略智慧之分,其中战略智慧更值得重视。孙子战略思想中的止战思想是中国古代兵法思想的代表,孙子在其著作中详细并深刻地阐明了止战的形式、方法与目的,对当今的世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联为建立东方阵线向芬兰索要领土,其中焦点问题之一是汉科半岛问题。芬兰以中立国地位拒绝,这是苏芬战争爆发的真正起因。芬兰战败后被迫签订了苏芬和约,苏联取得军事上和外交上的胜利,但同时,也把芬兰推入德国的怀抱,致使芬兰成为苏德战争中德国进攻苏联的基地。二战结束后,芬兰的对外政策取向奉行置身于大国利益冲突之外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呈现出辽宋夏金等多民族政权割据的局面,这些地方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却皆以正统自居,承认自己是历史上某个朝代或某个政权的延朔,并多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文章主要以辽宋夏金割据一方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古代"中国"的含义和"夷夏"观念的演进进行分析,认为辽宋夏金政权皆属于历史时期的中国之范畴。  相似文献   

17.
刘庆 《滨州学院学报》2005,21(5):111-115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对二者从军事思想体系的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在体系架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文化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为思考未来西方的军事理论走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辽朝与后唐的定州之战发生于辽太宗即位之后,是辽太宗践行武力入主中原政策的一次试探。定州之战的导火索是后唐王都的反叛,辽朝出兵援助王都进而引发了辽朝与后唐的武装冲突,最终以辽朝兵败而结束。辽朝兵败的原因有出兵非时、军队补给不稳定、中原人民的反抗、地形限制等多种因素。定州之战对辽朝与后唐政权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后的辽朝与后唐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战略理论是孙子军事学说的主体部分,《孙子》十三篇,以“庙算”这一战略概念为核心,渐次论述了“安国保民”的战略目标,“五事七计”的战略运筹、“不战屈敌”的全胜谋略,“知彼知己”的指战原理,其主旨首尾一贯,结构率然有序,体大思精,成就辉煌,《孙子》的战略论对当今时代的战略研究仍有着重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