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情报学的认知学派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ngwersen将情报学认知观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研究被称为"传统情报学认知观",而社会维度的缺失是这一阶段理论的主要缺陷.进入第二阶段以后,研究者们开始重视在社会或特定领域背景下研究用户的认知特征.这种新的研究方法打破了传统情报认知观停滞不前的局面,并产生了大量富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出现了社会认知观、领域分析、认知工作分析等宏观情报认知理论;在应用上,这些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信息系统设计和信息可视化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情报学认知观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控制论和社会科学中的反馈理论和模型以及情报学现有的反馈思想,在此基础上,指出情报学应该具有自己特殊的反馈理论及模型,而不是简单地搬用其他学科的反馈理论和模型。文章认为认知观和情境观是建立情报学反馈理论及模型的基石。建立基于认知观和情境观的情报学反馈理论,并对二者进行了统一。以情报分析这一具体领域为例,分析基于认知观和情境观的情报学反馈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陈述几个图书情报一体化事实的基础上,从情报学研究中三种不同情报观、图情渊源历史、情报工作重心等角度讨论了图书情报一体以及情报学发展,表达了在目前情报学研究存在争论的情况下以图情历史和未来关系以及情报工作本质为切入点采发展情报学发展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公共安全”为视角,从情报认知、情报工作模式、情报预警与失误3个方面,总结梳理了国外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和主要成果,并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情报学理论研究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90年代我国情报学研究的观念转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新华 《情报科学》2000,18(1):85-86,90
作者分析了传统的情报学研究观念的弊病,结合时代特征,提出情报学研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大情报观”和“大情报学”观念;重新认识情报学、情报工作、情报服务等概念;正确对待情报学的综合分化及与交叉学科的关系,进而提出转变观念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钱鹏 《情报科学》2006,24(8):1141-1144
通过对情报服务中认知情报学和用户主体情报学的分析,本文尝试建立创造性情报的模式p:c(i,q),这个模式中,情报工作人员(c)以创造力为核心、用户需求(q)为导向,利用可获取的信息(i),获得彰显自身价值的情报活动结果(p)。  相似文献   

7.
包琰 《情报杂志》2013,(6):1-4,9
包昌火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情报学家,他的情报工作论著是我国情报学苑的一簇奇葩。本文以《我国情报学发展的重要篇章—包昌火情报工作论著集萃》为依据,从力主以情报研究为主导,力推竞争情报的应用,构建信息分析的知识体系,建立情报研究和竞争情报学科和倡导中国情报学向Intelligence回归5大方面揭示了包昌火情报思想的核心是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化,即把信息转化为情报和谋略,为组织的战略和安全服务。揭示包昌火先生的情报思想,这对当今我国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的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认知观给情报科学带来的新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认知观点给情报科学带来的新思维:认为哲学不仅能被用来分析情报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也可以用来分析情报科学中实际的理论;情报学认知观将用户视为产生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因此,在情报检索中需要具有社会科学——认知科学的观点;情报学与认知科学具有强烈相关性,认为分类法不是无确定性质的理论发现.而是一种为某一活动而提供支持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国内情报学理论研究十年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尤玉新 《情报杂志》2007,26(1):98-101
利用全国报刊索引(社科版)数据库,对近十年情报学研究论文初步分析后,选择情报学、情报检索、情报工作、情报服务、情报资料、情报员和情报搜集为检索入口,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数据分析法,从主题、核心期刊、作者、综述四个角度做了定量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情报教育、情报技术、情报工作、情报用户四个领域做进一步剖析。提出近十年国内情报学理论研究呈现的特点与规律,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竞争情报界最有代表性的富德-格拉德-赫林竞争情报学院为例,通过浏览网站、文献资料研究、相关人员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该机构的宗旨、目标用户、师资队伍、开设课程、与用户的互动关系5个方面,研究归纳情报的要义和具体体现。通过剖析实际案例分析,透视美国同行关于什么是真正民口情报的认知和实践,为我国民口情报系统开展真正的情报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