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载唯心主义的二元论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朱熹在许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思想,具体包括:从"太虚"到"理"的发展、"一"与"两"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读书之法、性说、"理一分殊"和"天人合一"等。朱熹成就的取得与张载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2.
在朱熹的教育思想中,“为学”的基础就是要穷理,而要想穷理就必须读书——朱熹坚信“天理”就蕴涵在圣贤书中,读圣贤的经典之作,是穷理的主要途径。他有关读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朱子读书法”之中。“朱子读书法”是关于读书方法的阐释,其中包含了前人智慧的结晶以及朱熹本人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儒,其教育思想对于南宋以后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朱熹以“明人伦”作为教育目标,期望通过明人伦,改变当时“风俗日蔽,人才日衰”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朱熹高度重视道德教育,他是中国教育史上以《须知》《学则》的形式来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第一人。朱熹把人的教育划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并就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朱熹的读书六法,分别阐述了读书的不同方面,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朱熹是中国古代继大教育家孔子之后,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与其哲学思想相互联结。哲学思想是其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导,而教育思想则是对哲学思想的运用。朱熹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奋斗,他在施教的过程中,积累了教育经验,并形成了一套优质的教育方法与原则。后人把他的读书经验和训导加以概括,归纳总结为"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六条在当今社会,对于学生读书、教师治学和指导学生学习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很重要的现代意义。主要归纳为启发式教学的教与学,学以致道式的知与行,虚心修为好和勤奋持衡的道德观与学习观三个部分,其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教学模式,并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令人反思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老子》一书问世至今,对《老子》的校注、译注、以及论述老子的专著、论文等的数目,数不胜数,这同《老子》书中反映出来的丰富哲学思想无不相关。在老子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其辩证法思想是他整个哲学思想的精华。它完全可以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媲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一是关于量的变化引起质的变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与书籍》、《读书吧》两篇文章,都是写读书。写读书的感受、读书的要旨、书籍的本质、阅读的导向,引导人们去爱书、读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读书贵在将书籍当作获取知识、精神力量和丰富感情的源泉。《读书与书籍》指出,“作品是作者精神活动的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萃     
宋代教育家朱熹,一生中有50年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提出过许多读书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下列几点。第一,要“循序渐进”。他举学习《论语》《孟子》二书为例,主张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他要求各人就能力所及,订出学习计划,严格遵守。读书,要理解每个字的意思,懂得每句话的意义;前面没有弄懂,不要去读后面的;这个道理没有弄通,就不要去研究那个道理。这就是循序渐进。第二,要“熟读精思”。他认为读书  相似文献   

8.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是苏霍姆林斯基倾其一生心得的一部代表作。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好一所学校的各种教学措施和经验。本文作者联系读书思想观点讨论了环境、美育、教师素质对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编辑手记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读书和“书香校园”建设是实现他的这一教育理想的有效途径。他认为,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欢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学校应成为书籍世界。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在学校读书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在他看来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他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读书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思想在帕夫雷什中学成为现实,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在帕夫雷什中学得以初步实现。在信息时…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几乎涉及到了古希腊所有的哲学问题,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第一次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潜能和现实.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两个范畴的论述都体现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这一辩证法思想对哲学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科举考试培养出了大量人才,但朱熹以自身读书的经历和从事教育的经验,指出了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认为“立学教人”才是教育的宗旨,传统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都要改革创新。朱熹教育思想中体现的规律和原则,是历史经验的积累,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都是以此为基点发展和稳定下来的。因此,在我看来,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他们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然而,我们的语文教育恰恰是抛弃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这个最重要的事情,而致力于其他事情,甚至做文字游戏,结果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好,而且也不可能做好。因为不肯读书,大多数中学生“语言  相似文献   

13.
阅读理解过程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品的过程。阅读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对话活动,是两个主体进行着的对话,作者固然是一个主体,读者也是一个主体。读者作为一个主体,主动地跟作者对话,尽管他或许已经不在了,比如说曹雪芹。但是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是面对着一个活的曹雪芹,我们是在跟他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阅读主体有不同的准备,他们的性格、能力、处境等不尽相同,这都影响着他们的阅读。  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德国接受美学认为,作品不是由作者单方面完成的,而是由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4.
作者:《博览群书》杂志选编出版:九州出版社定价:25.00元【内容介绍】这是一本介绍读书方法的书。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方法,而他们的读书方法,往往会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书里所叙述的事情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则变成了一个冷眼旁观的人。【读书人语】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当然是值得阅读的书),我们立刻会被吸引进去。在这本书里,我们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相遇,与他们交谈、争辩,感受着他们和我们共同的有关读书的悲苦和欢喜。【精彩选摘】我想谈的,都是些真正的杰作,这些书一直被公认为了不起的作品,似乎人人都…  相似文献   

15.
杨军 《师道》2009,(9):44-45
有这样一所名校,多年来,每次招聘教师,语文教研组有个不成文的老规矩:不管应聘者是高师毕业生,还是经历丰富的教师,第一次谈话时都要问“喜欢读什么书”“读过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他们重视教师的读书经验,把这一点看得与教学业绩同等重要。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师的读书是“底子”,有了这个底子才能教好书,他的学生才有可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6.
高侠 《现代语文》2011,(4):33-35
在朱熹的教育思想中,"为学"的基础就是要穷理,而要想穷理就必须读书,并且朱熹坚信"天理"就蕴含在圣贤书中,读圣贤的经典之作,是穷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拜读《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书,十分高兴。本书收录了李国梁和王志杰二同志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三十篇。当前,全国高校正在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本书的问世,无疑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书的两位作者,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他们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高,有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这本书是他们长期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成果,如作者在书中的《前言》所讲:是他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一  相似文献   

18.
魏书生同志是来自实践的教育改革家,他把马列主义哲学、教育科学、系统科学等现代教育理论综合运用,在教书、育人、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等领域创造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科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在学习、研究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和经验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辩证法思想是他的教育改革思想的基础和精髓。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为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并塑  相似文献   

19.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先秦以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改造,建立了完整的"理学"教育理论体系,其理学教育的中心就是道德教育。本文对朱熹"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两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朱熹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一生读什么书,往往是他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的反映。作家巴金的读书生活更是如此。巴金一生书,一生读书,而书是读书的丰硕的结果。对于他来说,读书的过程又是思索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