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为思想作为战国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共同“母题”,并非专属黄老道家,除黄老学派外,尤以儒家。无为思想最为突出。在汉初政治中,首先提出无为的陆贾不仅继承了儒家无为思想,而且在这一思想的时代改造中,将周公拉到了无为范畴中,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儒家的礼乐教化。由于刘邦的离世,吕后对陆贾加以排挤,这一思想逐渐转为黄老无为,其中完成转化最为重要的人物是曹参,在治齐的过程中,他抛弃了儒家无为,而采纳黄老无为,并最终推至全国。黄老的上台既是当时具体政治环境的综合后果,其思想特点也决定了它左政治峰活巾的暂时牲.  相似文献   

2.
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学说作为治国之圭皋。集中体现黄老思想的《黄帝四经》是研究黄老学说的重要典籍,其中的《经法》篇对于法制的具体阐述集中体现了黄老学说的法律思想。其余各篇中也有法律思想的具体表述。《黄帝四经》的法律思想同儒家法律传统之间存在诸多契合点,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后世的发展中,黄老思想已融入以儒家为主流的帝制政治法律思想体系之中,并成为后世一些具体法律制度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3.
西汉初期,统治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实行了名的黄老政治。史学界对于黄老政治研究尤其在黄老政治的解释,实行的起始时间等可谓聚讼纷纭。本通过对黄老思想的主旨,汉初黄老政治的具体分析等一些问题的探讨,提出黄老政治起始于汉高祖时期,从而修正了其源于汉惠帝时期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4.
“黄老”是黄帝、老子的简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因此,《史记》是研究黄老历史的文本依据。对黄帝、老子的尊崇孕育出黄老之学,黄老之学运用于政治形成黄老道德之术。“黄老”是道家思想发展的产物,其特征在于学术与政治的联姻。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从汉初到武帝前经历过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先秦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时期。虽然焚书坑儒给儒学造成了极大打击,但秦统治者并未完全放弃儒家思想,而且汉初的黄老思想中也渗透有很多儒家的观点。此外,儒学在民间的传承也从未中断。在这一时期,一些儒家学者积极地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使儒学适应了汉代现实政治的需要,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这一切与儒家思想在汉初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在汉朝最初的百年之间,统治者所采纳的统治思想大体上是从黄老思想转向阳儒阴法。这种变化既与黄老、儒家和法家三家思想各自的特点有关,也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统治者个人的特点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淮南王谋反案是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刘安之死既反映了他注重养士却疏于管士,治家不严,不会随时局变化改变自己行事方式,最终导致身死国亡的管理局限;也反映了西汉前期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政治斗争、黄老学说与儒家学说的思想文化斗争.  相似文献   

8.
汉代统治思想的变迁,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黄老无为而治、少干预的政策下,私学得以重新复兴。私学作为汉初文化教育的主体,在收集、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颇有建树,并为汉初统治集团输送了大量人才。汉武帝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了儒家经学的政治思想文化统治地位,从此,以教立国、重视教育成为汉代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剧中,有关“儒家学说”和“黄老学说”的论争十分激烈。那么,什么是“黄老学说”?如何认识“黄老学说”?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体系是什么?这是司马迁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自班固本之其父提出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观点而后,历代评论者对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体系都有所探究,但大都是从表象上来看司马迁是属于道家还是儒家,亦或是杂家或史家,也有人提出司马迁思想结构组合论。如何从总体上恰当公允地把握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体系,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我认为,如果把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体  相似文献   

11.
《文苑英华》其诗歌类分依据不一,但总体而言仍以文化观照为主。《文苑英华》诗歌类分排序明显受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有浓厚的儒家政治色彩,其选诗分类崇尚"雅正"之作,是宋初文化现象的影像。  相似文献   

12.
黄老思想指导了西汉前期的主要政治活动,汉高祖及其后继者所采取的"与民休息"政策,其实质就是黄老"无为"政治的集中体现.由于"无为"政治的持续推行,以至于在景帝末武帝初年出现了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府库余财的繁荣富足局面.黄老"无为"政治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都能从消极处世的黄老思想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3.
出身于岭南的唐代名相张九龄的政治思想中特有的、具有岭南特色的礼治思想、吏治思想、选举思想、黄老思想及经济思想都与岭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出张九龄是在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影响下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14.
思想文化的统一是秦汉时期统治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秦王朝统治者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策略,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政体格局,以法家思想独尊。秦朝的灭亡,实际上是法家思想作为统治策略的失败,汉代统治者与思想家经历了从黄老道家思想的实践到儒家思想的认同的过程,最终确立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根据现实政治的需要,吸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原始儒家进行改造,并使儒家经学阴阳五行化,加快了秦汉思想文化统一的步伐。汉代儒学大讲阴阳灾异,加速了儒学的世俗化,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吸取黄老“道论”、“精气”精华,充实儒家天道理论体系;采纳黄老“无为”精要,弥补儒家“治术”不足;提炼黄老养生之道,充实儒家修身之术;融会黄老阴阳尊卑学说,论证儒家伦理三纲,成功实现了对先秦儒学的革新与转化,使儒学由先秦学术的一支成为封建社会定于一尊的官学,进而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政治的指导思想是儒家的政治哲学,而民本思想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孟子是继孔子后儒家的旗帜人物,他的“性善论”与仁政学说进一步系统化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树立起民本思想的丰碑,达到儒家民本思想的高峰,而且把民本思想与政治实践相结合,探索民本思想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荀子的思想一直不被正统的儒家所接受,因此他儒家大师的身份也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特别是建国后的五十多年,在荀子的学派属性问题上,产生了儒家说、法家说、黄老说和自成一家说四种观点。然而,一向被人们忽视和误解的杂家,其实更能体现荀子的学术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思想来源多元,经过整合构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反思周秦,批判黄老政治和"汉承秦制"积弊,提出复古更化,以解决西汉治理危机。对汉初各家治道思想进行整合,完成了王霸结合,以王道为主,霸道为辅的主体治理模式构建。阐述了王道统治德刑兼用、阳德阴刑、阴兼于阳、德主刑辅的基本原则。以《春秋》为基础,在政治实践上提出引礼入法、礼法并用、以礼主法。当代中国面临社会治理危机,应重视对儒家治道资源的开发利用,复兴儒家礼治模式,与德治、法治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汉文帝时存在较广泛的朝政制衡机制,包括廷议制度、大臣奏疏、吏民上书言事制度等。这种备受史家称道的"治体",其实便是以黄老兼容儒家的政治原则为支撑而塑造的一种伦理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墨家和儒家影响最大。秦朝“以法为教”。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一度占据主导地位。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经过历代的发展和融合,逐步形成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佐、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即“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的兼容并蓄的特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鸦片战争起,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洋务思潮、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先后成为主流思想。特别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其产党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