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多年探讨,应用文具有审美因素,应用文的美属于社会美,已成不争的事实。应用文的美是由构成文章的多种元素共同完成的。从审美的角度去深入探讨构成应用文内容和形式要素的美,即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美等,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审美因素的调动,以提高应用文写作的层次和水平,这也是应用写作教学中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应用文内容构成的首要因素——主题及审美特征作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大家。一、应用文主题释义应用文因其特定的交际功能而使它的主题内涵方面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应用文的主题是指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的目的和意…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审美特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应用文学习中的功利倾向,从美学角度对应用文丰富的人文内涵进行探索,多角度地揭示了应用文的审美特质,并指出其对应用写作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反思应用文写作受到学生冷遇的现状,原因之一是人们否认或忽略应用文的审美价值事实上,应用文是有审美价值的.应用文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语言审美特征可概括为六个方面的统一一、典雅与通俗的统一;二、精确与模糊的统一;三、程式与创新的统一;四、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五、直露与婉转的统一;六、朴实与生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对应用文的审美特征的研究,学术界不是很深入。本文作者就这个问题,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应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不很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文写作受到学生冷遇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否认或忽略了应用文的审美价值。事实上,应用文是有审美价值的,主要体现在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诗经》婚恋悲剧的主题和审美特征袁定坤关键词《诗经》婚恋悲剧主题审美特征作者袁定坤,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诗》三百”,约占三分之一的篇目是表现男女婚恋生活的情诗。这些情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爱情文学。从情感基调着眼,《诗经》情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相似文献   

8.
语文美育的审美对象是教材中文章的思想内容美和语言形式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美创造活动,必须坚持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具体把握其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主要是对土家织锦这一特定对象作出审美经验的解释,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即通过对土家织锦发生学的研究,批土家织锦的自然审美意识;通过对土家织锦的技艺、形式、风格的分析,总结土家织锦的形式美学风格;通过对土家族族源的梳理揭示出土家织锦纹样符号隐喻中的深层次审美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花鼓灯作为一种融歌、舞、戏于一体的地方传统民间艺术,是淮河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深受淮河流域人们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呈现出斑斓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安徽花鼓灯艺术奔放的人物角色、铿锵的锣鼓鼓点、劲道的舞蹈动作、婉转的灯歌小戏、灵动的布巾绢扇,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以"秀美、壮美、华美、优美、精美"五美并举的形式揭示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训练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教学中,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大部分是通过教学训练完成的。它一方面促进学生获得新的技能,另一方面又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胡立新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2):46-51,94
在中国赋史上,苏轼是“变赋”的创始人,”骈、散融汇”的开拓者。他有意识地追求赋的“新变”,既吸收了诗骚、汉赋、骈赋的传统精粹,又向“现代诗化散文”似的方向转变,并从题材的开拓到艺术的创新,从意象化抒情盲志到意境的象征超越,皆多所建树,在理论与实践上确立了“变赋”的体式和审美特质,为新赋体注入了艺术审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是早期人类社会的一种艺术表征,其形式特征主要体现在整体与部分的韵律化、艺术形式的简化与放大以及艺术表达的崇高性。从美学的角度探讨花山岩画简洁艺术形式下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内涵,有着一定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分析《红楼梦》的梦境审美特征,认为全书以梦境为线索贯穿全书,带头“色空”思想的外壳,观照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及心理焦虑。提出《红楼梦》的又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审美个性化的特征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同时,尝试厘清审美个性化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策略,力求为审美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提升审美教育品位,提高教育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汪龙成 《教师》2012,(7):48-48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文学是美的集中体现",蕴涵着大量美的因素。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通过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绘画作品中经营诗的意象,是中国画的共同特征和普适审美标准,也是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画与诗的结合扩大了绘画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使中国画的思想情感、寓意更加豁达、深远,艺术趣味、艺术境界更上一层楼。但正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下这一命题的普适性及其“理所当然”的地位,反而使中国画教师和学生对之熟视无睹。而且,凡论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论,也多是从诗中有画的角度论诗者居多,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信息化,使应用写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认清当代应用的主要特征:综合性、实用性、科学性、社会性和时效性。讲究应用的写作艺术,做到主旨正确、集中且鲜明一致;材料真实、典型和新颖;结构固定,格式规范;语言准确、简朴、庄重、模糊,才能写出像样的当代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对杜夫海纳审美对象构成要素的认识尚存分歧.事实上,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就其自身的内在结构而言,主要由感性、意义与形式构成.这是一种内在式的包蕴结构:意义内在于形式,形式内在于感性.其中,意义是内核,感性的形式是外观,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杜夫海纳思想的复杂性已经有所显现:作为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他并不固守现象学的方法,而是积极吸纳各种思想来充实自己的体系.这也是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一个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20.
赋体文学及其语言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赋体文学的源起、形成、发展和演变 :发源于先秦 ,形成发展繁荣于两汉 ,变化丰富于魏晋南北朝 ,延续于唐宋元明清。二、赋体文学的语言审美特征 :体制的规范美(体物写志的模式 ,铺排辞藻的手法、主客问答的形式 ) ;语体的创造美 (丰富多采的辞藻、骈散结合的句式、回环和谐的声律、贴切得体的典故 ) ;风格的追求美 (阳刚与阴柔的风格美 ,繁缛、精约、壮丽、轻靡、婉丽、超妙的风格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