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中的记录表,主要记录小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等过程中的发现、描述、解释、形成的认识。记录表还具有“计划”功能,它能揭示并规划学生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在长周期的、动态的观察活动中,记录表的“计划”功能会很明显。例如,《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观察天气》《月相变化》这些内容,由于需要进行观察、动手实践的活动较多,我在教学时都作了统筹安排:要求学生设计记录表格作为一个可操作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2.
《测量气温》是《变化的天气》单元中的第二课,教材中只编排了“测气温”这一个主题活动,教师用书中的课时建议是2课时:第1课时进行气温的观测和记录,第2课时进行数据的处理。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况且一天中的气温观测和记录是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进行,因此教学中,我运用《科学拓展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拓展指南》”)的“助学、评价、科普”三大功能,将教材和配套教辅书结合起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让数据说话     
《在斜坡上》一课,课本安排了“探究斜面是否省力”和“探究斜面省力规律”两个活动。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都会让学生填写记录表。  相似文献   

4.
陈晓芳 《学前教育》2014,(12):36-37
案例中,孟老师发现了如下问题。1.虽然精心设计了记录表,但在分享时,幼儿对自己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的何种“操作方式”即使看着记录表也仍然“混淆不清”。2.幼儿即使看着“教师当场拍下的照片”,也表达不清自己探究或操作过程中的“新异玩法”。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估、考核的法规性文件。《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评价中,强调了对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种主…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更关注学生的经历与体验,一句话“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  相似文献   

7.
李延忠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种植活动”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地连续地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养成学生“坚持观察、坚持记录”这种良好的科学品质。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坚持性有限,所以往往使教学的目标达成度不高。可我认准了一个理。不管种什么,只要让孩子亲自种了,亲自去观察、测量、记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本课是《盐到哪里去了》一课中的活动一,目的是以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为线索,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等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根据固体物质在水中的不同变化,可以把物体分成两类,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最近,应邀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其中三年级有一堂《天生我材必有用》,观后感慨颇多。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跑上跑下,观摩教师自然也目不暇接。本人在课堂观察中却发现,活动过程中的“思辨”严重缺失,“热闹”的只是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11.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单元第3章第二节内容。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做了一定的处理,强调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自主学习,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去实践,去创造;通过探究活动建构“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的核心概念,为以后学习“动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1):36-38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本单元围绕“吃”的话题设计了《我们吃什么》、《食物中的营养》、《一次奇妙的旅行》、《祝你胃口好》四个步步深入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3.
活动记录表,就是记录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情况的表格,也叫区域活动记录表(以下简称记录表)。记录表的形式各种各样,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常常利用它来进行区域管理。在实践中,我们设计了以周为单位的幼儿记录表,直接贴在每个区域的进区位置上,要求大班幼儿进区前或活动后在记录表上做记号。在规定的区域活动时间内,幼儿可以玩1~2个区域,换区前要收拾好活动材料并做上记号。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记录表在有效调控幼儿区域活动中所具有的三大好处。  相似文献   

14.
有次参加了一个中班下学期的圆形拼贴画活动。这是一个家长开放日活动,老师设计了一份家长观察记录表.请家长们观察幼儿的行为并进行记录。在表格的最后有这样一些问题:“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你觉得这个难吗?什么地方难?”“如果下一次再做,怎样才能更好呢?”设计这些问题的用意就在于看看孩子的反思水平。一位外婆看着表格,很疑惑:“这么点小孩.他们会反思吗?”  相似文献   

15.
〔简要说明〕由于本课活动内容较多,活动时间长,所以,教师进行活动指导宜采取下列几项措施。1.只要求学生口述并整理“发生烫伤的场合”,不作文字记录。2.把“研究热水上浮原因”的活动推移到第二课《热胀冷缩》中,与《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活动相结合。3.观察热水袋在冷水瓶中的沉浮现象。教师把热水袋和一只大杯子都装好热水,分发到各组,供学生使用。4.自制轻小的保温瓶,供学生使用。制作方法:将空酒精瓶的外壁包上几层薄泡沫垫(商品的包装垫衬),盖上橡皮塞。5.教师要亲自动手观察几次“扩散”“沉浮”的现象,以便指导学生操作。6.把材料…  相似文献   

16.
《夏天的小虫》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火热的夏天”单元中的一课,引领学生通过看、闻、听、查、比较等途径发现和观察夏天小虫的种类、活动方式、生活习性等,结合运用电子白板集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功效,加之更简便、易操作、能及时反馈等优势.让学生于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千姿百态的昆虫世界,增长学生对昆虫种类、特...  相似文献   

17.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植物的一生”内容的学习是一次长期的、动态的观察活动。由于他们年龄小、阅历浅,又易于满足,有意注意和坚持性的心理品质并不成熟,因此,我在教学时间上做了较大的调整,指导学生用事实和科学数据说话。一、记录生长变化,获取事实数据观察记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没有观察记录,就无法获取科学事实和数据。因此,教学时,我向学生分发“三卡”、“一图”,“三卡”即凤仙花《生长发育》卡、《高度变化》卡、《研究发现》卡;“一图”即折线统计图。鼓励学生认真观察,随时记录,将“三卡”、“一图”合一,形成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如何恰当地组织学具操作活动?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如何恰当地组织学具操作活动?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0):48-49
教学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