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文献资料上的匮乏和局限,关于罗贯中的研究至今未形成一个足够沉甸的丰硕成果.尽管如此,<三国>学界的专家们仍然奋力开拓,就关于罗贯中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形成了较为广泛共识.结合20世纪末两部专门为<三国>作者塑像的演义类作品,针对如何更好地塑造罗贯中的艺术形象,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当代的作家、艺术家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献资料上的匮乏和局限,关于罗贯中的研究至今未形成一个足够沉甸的丰硕成果。尽管如此,《三国》学界的专家们仍然奋力开拓,就关于罗贯中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形成了较为广泛共识。结合20世纪末两部专门为《三国》作者塑像的演义类作品,针对如何更好地塑造罗贯中的艺术形象,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当代的作家、艺术家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剧家罗贯中的生平事迹、生活时代及思想进行了考证,并全面论述了他唯一流传至今的杂剧《龙虎风云会》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曾在现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大宝山麓拜师,不仅记载在口碑文学中,《四明丛书》、《慈溪县志》等史料上也有所记载。他的《三国演义》、《忠义水浒》等著作有宁波人情风物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王冠 《课外生活》2011,(5):26-27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整天神魂颠倒、手不释卷,闹出不少笑话。  相似文献   

6.
一有关《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史料,在明代,形诸文字的实在甚为寥寥。最早的是天一阁抄本《录鬼薄续编》中的数十字,其余如许自昌《樗斋漫录》、郎瑛《七修类稿》、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王圻《续文献通考》诸书,所记都不过一二话,且各有轩轩。此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两大著名的军事巨著《三国演义》与《战争与和平》相比,后者中的女性不仅占人物形象的一半,而且是艺术形象和社会生活的一半。作家对女性具有美好的感情。娜塔莎、玛丽亚王爵小姐、丽莎等风姿绰约、仪态万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前者中的女性几乎没有什么地位而言,罗贯中没有认真地描写过她们的生活、心理以及情感波澜。她们只是被作为政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奇书之一。拥刘反曹既是作者的基本立场。也是全书的结构主线。在三国鼎立之势中,东吴一方陷入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既不是作者极力歌颂的汉家后裔,也不是鞭挞批判的篡权贼子,而主帅周瑜这一形象在夹缝中不断地徘徊,一会儿是神勇无比、屡建奇功的英雄,一会儿是心胸狭窄、愚蠢无比的小丑,不同的性格奇怪地缠绕在一起,塑造成了一个扭曲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9.
罗贯中在创作我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的过程中,一方面重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主导面,不断强化其“定性”,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主要人物思想性格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性,甚至有时一些相互矛盾的性格元素也聚合在某些人物形象之中。这个客观事实一般论者都看到了,但如何理解罗贯中笔下人物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天翻地覆、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闪耀的时代。它不仅是西晋以来人们特别关注的一段历史,而且是文学艺术,特别是通俗文艺反复取材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今存于国家图书馆的黄正甫刊本<三国演义>的正文中,有大量证据证明,该书是一个早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刊本,其成书时间在明中叶,其最初写定者是南方人.最近,杜贵晨先生撰文不同意这一观点,但杜文所作的分析论证或言之无据,或证据不能成立.本文针对杜文作答,以更充分的证据说明<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中叶,其作者不可能是罗贯中.  相似文献   

12.
罗贯中籍贯太原说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贯中的籍贯是中国文学史的重大悬案之一。近期学术界否定罗贯中为太原人的文章、书籍较盛,影响颇大。《罗氏族谱》、《罗氏神轴》等文物的相继发现,证实了罗贯中确系太原府祁县河湾村人,由此,这一文学史悬案基本得以廓清。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小说史上,罗贯中无疑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不仅创作了著名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而且还写出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等小说以及《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杂剧。此外,《水浒传》的成书,至少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14.
传统历史小说的解构与重新生成--鲁迅与罗贯中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史诗般气魄的《三国演义》凝塑了罗贯中历史小说创作的大家角色。《中国小说史略》梳理了古典小说嬗变历程,也奠定了鲁迅是现代文学拓荒者和传统文学梳理者的身影。由于熟知古典文学的脉络和传统文化的经纬,他与其他“五四知识分子一同加速了古典文学的现代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于14世纪元明之际在中华大地横空出世,闪亮登场,六百年来,世代风行,深受人民喜爱,几近妇孺皆知。那么,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呢?《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近百年历史,以三国时代各个政治集团奋发图强、问鼎逐鹿的军事斗争为中心,同时全方位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实。全书结构恢弘,气势磅礴,内容丰赡。所以要概括它的主题其实并不容易,历代读者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一部歌颂英雄人物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诗史”,…  相似文献   

16.
以赤壁之战为例,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巧妙地改变了描写的侧重点,在战争的细节描写上轻吴重蜀,把赤壁之战的大部分功劳归给刘备君臣,从而贬低了在赤壁之战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吴军.从情节上看,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里的赤壁一战中,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蜀军的主要情节描写有舌战群儒等六处,而对吴军的主要情节描写只有群英会等三处.  相似文献   

17.
一、把罗贯中当成小说家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罗贯中只是一个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杂剧作家,而根本就不是什么小说家。标明为“罗贯中著”的那些明代小说,人们早就看出许多都是冒名假托。至今被信为罗贯中所著的小说只有《三国演义》和《三遂平妖传》两种。所以只要证明这两本书并不是罗贯中作,罗贯中作为“小说家”的桂冠就应当被取消。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民喻家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作者在一派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艺术氛围中,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真实地表现了汉末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在对赤壁之战的描绘中,作者尤其对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孙刘联军一方加以浓墨重彩的描绘。同时使联军的主帅周瑜的雄才大略,气量狭窄,和孔明的足  相似文献   

19.
田国丽 《考试周刊》2013,(44):16-17
《三国演义》中的谋略被描写得出神入化,谋略作为核心要素,在整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强调武将须有谋略,而且着重描写谋臣在整个战争中的决定作用。罗贯中之所以强调谋略如此重要,一是因为受制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影响,二是想借此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20.
关于罗贯中之籍贯,以山西太原说与山东东平说之争论最为激烈。主山西太原说者,依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认为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主山东东平说者,依据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认为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又有学者提出"东太原说",致使罗贯中籍贯的争论更加复杂化。罗贯中籍贯山西太原说的合理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山西太原说"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山东东平说"则至今未发现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之"东原",不仅指山东东平,也指山西太原,"东原罗贯中"应是山西太原罗贯中之意;古今只有一个位于山西的太原,所谓山东之"东太原郡",是个侨置而虚设在山东的地名,有郡名而无实地,其实质指的还是山西太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