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学报稿源存在着的“马太效应”现象拉大了学报之间的天然差别。其原因包括学报本身发展具有典型的路径依赖以及现行的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这种现象对于学报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要从学报稿源“马太效应”中突围,需以特色栏目为抓手,以点带面提升学报学术品位;以优秀作者为引领,用心交流提高学报办刊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青年教师作为行业特色高校里的中坚力量,其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学校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在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走向“现代化”“青年化”的今天,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尚不完善,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支撑明显不足。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完善行业特色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可行思路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
周俊 《教书育人》2006,(5):18-20
陷阱一:“马太效应”,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社科类博士容易发生科研成果产出骤减的现象,这对于聘任制度背景下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十分不利。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出发,试图探索论文“高产”的社科类博士生在毕业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后却走向“停产”的原因。采用质性研究范式和扎根理论方法,按照目的性抽样选取12名社科领域的高校青年教师,通过访谈进行数据收集并在后期进行文本分析和整理。研究发现,科研身份和学术共同体机制的外部干扰使得社科类博士学术论文难以发表,而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期待偏差效应和倦怠滞后效应则是从内部束缚了社科类博士的科研发展,在主观层面终止了论文产出。社科类博士科研困境的背后暴露了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和科研个体两个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因此,需要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重新审视社科类博士的科研困境,基于其职业发展规律建立科研评价机制。对社科类博士个体而言,要在加强科研能力的同时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二级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包括坚持党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引领社会好风尚;完善青年教师阶段支持培养制度;以本为本,使青年教师实现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改进青年教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6.
“马太效应”与平等关爱《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中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受这句话的启发,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发现了这样的社会现象,即科学家荣誉越高,就越容易得到新荣誉;反之成果越少就越难创造荣誉。默顿将这种社会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有时也存在着“马太效应”现象。有的班主任和教师偏爱优秀生,如学生A学习成绩好,聪明伶俐,很受班主任和老师的喜爱。不仅让A当中队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存在诸多弊端,且未有青年教师专项评价体系,这些都制约着青年教师的发展,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合理的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应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实现青年教师人尽其才为目的,坚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为原则,设定工作态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为具体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明莉 《文教资料》2008,(29):163-16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日益扩大,他们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等各条战线的主要力量,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部分青年教师在育人、身教、敬业、协作等方面存在失范现象,师德状况不容乐观,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全面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高校党组织认真贯彻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方针,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党员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是也应看到,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不平衡,在中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青年教师党员比例偏低,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偏少,发展工作进展缓慢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给青年教师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但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弱…  相似文献   

10.
许珍 《文教资料》2011,(29):164-166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思想面临着诸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各种社会思潮对广大“80后”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同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困境和难题。,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从机制上加强巩固“80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改善“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环境.促进“80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系部+公司+研究所”的产学研模式的研究,进一步界定了系部、公司、研究所的职责。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信息系为例,对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得到了良好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示范性高职建设实践中,"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为例,分析"工学结合"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与出路。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呈现出层次、学科与地区性不均衡,既有优势与机遇,也存在劣势、面临挑战。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主要由文化基础、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要素构成,学校应从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入手,分阶段培养高职国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力图通过三年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在人才市场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工科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现代工业发展需求,探索学子"各尽所能"、社会"各取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大学先进材料塑性成形技术及装备研究所根据成功的实践总结出所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的优秀特征,界定出工业发展召唤的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特性及共性规律,据此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与实践,通过大量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主要培养场地,采用实习制、科研项目制、联合研发中心制、联合硕士/博士/博士后工作站制、企业挂职制等,构建了多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生产链,取得了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培养机制,致使大部分合作效果不佳、时效不长。为保证合作各方的利益,可以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人单位"五位一体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以保障联合培养长期有效进行。具体而言,是建立政府的激励机制、高校的衔接机制、企业的资源条件保障机制、科研的创新机制、学生的动力机制,以及合作的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加州理工学院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科技人才,尤其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科学成就。文章通过分析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从人才培养理念、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程设置以及研究型学习等方面,对我国高校物理学人才培养的改进提出几点建议:培养学生重视科学研究,师资力量的选拔和培训,交叉学科的设置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满映"成立于1937年,是日伪的"国策"电影机构。本文阐述"满映"这一国策机构的本质,并分析其部分影片所呈现出的本土色彩,指出其内里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力图还原一段尘封的影像历史。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学院商用汽车技术专业群与瑞典斯堪尼亚公司合作的实际,结合学院商用汽车技术专业群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借鉴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和舍恩(Donald A.Schon)在行动理论中发现的"信奉理论"与"使用理论"之别,以"信奉理论"与"使用理论"的框架为基础,从该专业群投入的质量、过程的质量、结果的质量三个方面,系统介绍我校商用汽车技术专业群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实践模式,这对深入认识教师的知与行统一问题,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拥有较为灵活的办学机制和新的管理体制,"与企业的天然亲近性"和"高校行政化影响小",使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体制缺陷、人才短板、模式趋同又使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面临诸多掣肘。独立学院应找准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利益均衡点,认识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与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校错位竞争,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取得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背景下,体育学院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多证书教育,突出了职业核心能力。同时,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切实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