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日本政府、足协对女子足球运动员发展的规划、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俱乐部的竞赛机制等方面入手,对日本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在政府多年来的重视和投入基础上,日本建立了以学校为载体,广大中小学生为生源,拥有高水平教练员队伍的各种女子足球俱乐部,同时建立了健全的培养模式和完善的竞赛机制。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了日本女子足球职业联赛。带给我们的启示:提高足球普及程度;把学校作为足球运动发展的载体;金字塔式的运动员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结合教学训练的实际,对足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进行了重新认识和理解,提出了以下几点培养方法,即重视足球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对运动员观察力的培养;在技术训练中提高比赛意识;通过战术训练强化比赛意识;通过对典型战例进行分析提高比赛意识;欣赏、参加高水平的比赛,提高足球意识。  相似文献   

3.
足球战术意识的特点及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观察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足球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运动员大脑对足球运动自觉能动的反映.如何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水平,则是运动员进一步获得比赛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说明足球运动员不同位置的运动量,从生理的角度来检验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都知道近代的足球运动对足球运动员的机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练或比赛中(特别是在教练中),保证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是训练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应该把它看成是不断和迅速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随着运动量的加大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运动员机体内的机能也有了良好的变化和发展.从1958午冬天以来,我们对我院足球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测验了脉搏、血  相似文献   

5.
一个足球运动员的一切行动都受他的意识支配.足球意识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意识在现代足球运动训练与比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培养一个优秀运动员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因而足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应从少儿抓起,应重视对少儿足球训练中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培养足球运动员的足球意识是提高足球运动竞技水平的关键,足球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培养对技战术训练和意志品质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结合足球运动项目的特点,从心理学理论来分析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紧张状态和情绪波动等方面变化,对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影响足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因素纷繁复杂,通过对影响足球10大因素中地理位置、赛场噪音两因素的分析、归纳、总结,试图探求出足球运动内在的某些规律,对足球的训练、比赛、教学工作起到帮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影响足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因素纷繁复杂,通过对影响足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十大因素中气候,场地装备,偶发因素分析,归纳,总结。试图探求出足球运动内在的某些内在规律,对足球的训练,教学,比赛工作起到帮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足球运动员的无氧训练是体能和足球综合训练中重要的一部分。结合足球运动和比赛的特点,分析足球运动员无氧训练的意义、基本内容和训练原则,并提出专项训练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综述、数据分析等方法,梳理了日本空手道的入奥历程,总结了日本空手道奥运备战的模式与体系,重点分析关键队员的技术状况,以期为中国空手道奥运备战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日本空手道奥运备战体系完备,在运动员选拔、培养和训练上有其独到之处。日本空手道注重国际、国家与地区协调发展,积极参与、举办空手道的比赛与培训。东京奥运会,需要重点关注、分析日本8名空手道运动员的竞技状况。建议中国空手道要协同作战,做好赛事、培训和竞赛科研分析工作,力争东京奥运会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水平成年女子足球队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法。在 2 0 0 0年 ,2 0 0 1年两次冬训中 ,对全国高水平成年女子足球队 12支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目前我国女子足球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以及教练员、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研究发现 ,目前我国女子足球管理体制尚不明确 ,既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 ,又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俱乐部管理形式 ;女子足球普及面窄 ,后继乏人 ,没有形成良好的梯队建设 ;经费严重缺少 ,女超联赛没有看点 ,缺少高水平的比赛 ;教练员队伍不够稳定 ,需要专门培训提高。应该重视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 ,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 ,保证我国女子足球能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外籍球员引进与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与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足球职业联赛引进外籍球员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外籍球员引进对提高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的水平,促进球市发展,引入职业足球运动员素质、球队竞争机制和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足球职业化、国际化和与世界接轨的进程.同时发现我国引进外籍球员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名人效应,影响国内球员的锻炼与培养等问题.从而对中国职业足球的持续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我国职业球队引入外援成为普遍现象,也由此引发了我国职业球队跨文化管理的问题。运用跨文化管理理论,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以及由此造成的职业球队跨文化交流冲突、跨文化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我国职业球队跨文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0年奥运会男、女排比赛技术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实施新规则后的排球比赛技战术具有如下特点:网上实力强的球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进攻仍是得分的主要技术手段;技术全面的球队同样能取得好成绩.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反过来影响球队的比赛成绩,从而构成当前世界排坛新格局.研究还发现亚洲球队与世界球队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相似文献   

16.
摘要:外籍球员的引进管理既是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衡量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中超俱乐部高薪引进外援在业界存有国内球员的生存之忧以及中国足球发展的利弊之辩等的不同声音。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超足球俱乐部高薪引进外援现象进行了研究。在概述近年来中超俱乐部高薪引进外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中超俱乐部外援引进的利弊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高薪引进外援是世界职业足球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可促进中超足球联赛赛事品牌的推广以及我国职业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当前中超俱乐部高薪引进外援存在着球员溢价情况严重、转会市场经验不足以及俱乐部建设规划不善等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国际交流,洞悉国际球员转会市场规律与方法、促进我国职业足球经纪人建设、优化俱乐部的内涵式建设与发展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及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我国网球运动员现行的培养体制,和目前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培养途径,认为我国网球的职业化步伐仅仅局限于比以前参加或举办更多的国际网球排名赛,而选手的培养模式、训练模式、参与办法等等,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之下。因此,提出改革与完善运动员的培养机制,高度重视职业化导向前提下的运动员作风培养,健全和完善与职业化相适应的协会管理机制等成为中国网球“职业化”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体制、训练理念、训练实践、文化素质培养、社会学因素、培养模式以及教练员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青少年足球应转向市场化、职业化;纠正与青少年足球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训练理念,让青少年足球回归其自身发展轨道;青少年足球训练要切实体现出足球项目的特点并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科学选材;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充分吸取原有培养模式的优势,特别是对体校模式应加以完善;提高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手段对日本足球的传入、转型、联盟成立等职业化进程及其职业化的催生动力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传入日本军中的足球在文部省体育传习的大力支持下,先于师范学校体系推广,逐渐普及为各级学校的体育竞赛项目,奠定足球职业化的运动参与人口基础;二战后经济高速成长与劳工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公司型态的足球俱乐部的成立,学校与社会的足球组织渐成体系,全国性的业余足球联盟应运而生;由于业余运动模式无法符合日本对于足球国际整体战力的期待,日本职业足球联盟除拥有一线与二线队伍外,另下设19岁、16岁与13岁以下的青训队,提供源源不断的足球人才和参与人口,建构由下而上运动体系,展现职业化实力。其中文化培植下的足球人口形成;合理的梯队组织以及同步世界职业化标准的虚心态度和快速改革是日本职业化快速成功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东北地区中超球队U-15与U-17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东北地区中超球队U-15与U-17队员的非智力因素整体水平较高;主力与替补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情绪稳定性、运动焦虑和运动自信心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U-15与U-17运动员运动热情和运动坚持性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