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物质条件的具备,笔、墨、纸、砚书写工具的发展,为这一时期众多书家发挥艺术才能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儒家学说已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势,外来的佛教对书法艺术产生了积极影响;社会崇尚书法,品评、收藏书法,帝王倡导以书法取人的风气,也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隋唐之际的书法艺术受到佛教思想的渗透,译经、抄经、写经等佛教传播手段也促进了隋唐书法艺术的繁荣,一些书家在临池研修过程中多涉足佛教来提高书艺,书学高僧对书法艺术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以禅论书理论也在书籍中大量涌现,禅学与书学相互影响,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禅宗书法艺术,风采独特,其书学著述,丰富多彩。综观禅宗书学著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写经"是禅家所从事的书法艺术创作活动,是禅家特别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僧人通过写经,宏扬教义、传播佛法、善行佛事、参禅悟道,乃是"栖身大乘","游戏翰墨,作大佛事"。禅宗书学著述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论述了写经的重要意义、巨大功德、书写宗旨、价值取向、艺术特点、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4.
叶锦峰 《学周刊C版》2010,(5):101-101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的书写应做到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书写有一定速度。其实,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为了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历代文人墨客曾经为此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悬腕挥毫,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为后人所鉴赏。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引起人们淡化书法的观念,忽视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篆体(下)     
<正>上古篆体书艺虽然只是当时的实用书写及其技能,并非自觉的书法艺术,但已经具备了作为书法艺术所应具备的艺术因素。也就是说,虽然上古时期先民们尚无"书法艺术"的观念,只是按照实用的需要书写文字。但是,由于上古象形文字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图形性,铭金刻石祭祖纪功的文字书写本身极为郑重,极为讲究并带有一定程度的美饰性,也由于手法极其熟练的书写者心存敬畏、态度端严、倾力为之、追求完美,这种能书者不多、书写作品也很少的篆体正体书艺,其实是比后世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6.
吴江 《甘肃教育》2007,(11X):62-63
从文字诞生直到今天,和许多艺术门类的发展有着相似之处的中国书法艺术,也经历了发展、成熟、繁荣、多元化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形式,从“书法”名称的更替到文字字体的演变,从文字字体结构的发展到碑帖之争,从书写工具材料的不断完善到个人书写风格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7.
汉字的书写能够升华为书法艺术,是由汉字形体的特征决定的。汉字的表意性特征使汉字获得了最基本的艺术品质——形象性。汉字线条和结构的丰富性和形象性为汉字书写艺术化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汉字的方块结构使汉字可以自由地排列组合,大大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汉字的形义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书法艺术的风格取向并制约着书法艺术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五千年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辈们创造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其中书法就是其重要标志之一。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的法度,也就是书写的法则。我国的书法艺术在汉字成熟阶段就已经出现,随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不断发展,书法艺术也在不断地完善,一般来说书法大致包含这几部分内容:笔法、字法、笔势、章法、墨法,其中笔法是核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如何在书写过程中科学运笔。  相似文献   

9.
很多体育生在书写汉字时都存在书写马虎、错别字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既影响书写美感,又影响学习自信心。书法艺术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书法艺术课程教学质量,还能够有效提高思政教育亲和力,而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能够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反复临摹书法艺术作品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强化综合能力和养成良好品德习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故必须借助书法艺术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与书法艺术的相互影响,早有人研究。《田永昭书(道德经)》提示我们:中国道教与书法艺术也应是相互影响的,我们也应着手研究。中国楷书艺术以至整个书法艺术,已迈过漫长而又光辉灿烂的里程,我们从田永昭这位年轻书法家所取得的楷书成就中,亦看到了中国楷书艺术以至整个书法艺术的更加锦绣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唐代及以前的女性书法家在书法艺术创作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新、旧石器时期母系氏族社会以女性为主的在岩石上刻划象形文字或符号,就是我国书法艺术最早的"祖先",这与湖南省江华县"女书"、女字碑刻有着密切渊源。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女性书法家是春秋时期的鲁国秋胡妻,秦汉以后能留迹于后世的女性书法家主要有东汉末年的蔡文姬,晋朝著名的卫铄以及唐朝的女皇武则天等,她们法书宗师主要是父传夫教以及家庭、周围环境之影响,其作品均有大丈夫气,笔力激峻,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作品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个性化特征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而得以区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书法艺术家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笔墨语言,在楷书艺术作品创作中书法艺术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师授、家传的影响;地域性书法、美术风尚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对外交流水平、所处时代大众审美观念的影响;书法家个性、志趣、爱好的制约等等。固然与古为新是创造的基础,但探寻书法家个性化笔墨语言的形成轨迹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创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南北朝至明、清各朝代刻写、书写《金刚经》蔚然成风,佛经促使书法的发展,书法弘扬了佛法,特别是《泰山金刚经》刻石书法,结构疏朗空灵,笔势奇古雄秀,体在隶楷之间,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佛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书法艺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和凝固了一根立体线条在时间里的一段流程,因而这一视觉造型艺术兼有了时间艺术的一些特点。汉字书写中笔顺的约定俗成,字序的文学化、有序化是书法艺术时间性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书法艺术的时间性体现了人类的生命气息和情感色彩,书法创作中,书法风格对运笔速度具有根本性的制约作用,而不同的运笔速度与不同的字体、不同的书写工具材料等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中表现了不同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技法与工具的异同,从同源自摹物的共同点开始。文章结合了大量古今文人、画家、书法家等等的精辟言论来论述书画之间的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关系。  相似文献   

16.
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开展书法教育有助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审美趣味,陶冶学生情操修养。当下书法教育严重缺失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使传统的书法艺术教育回归到正常轨道。让书法教育回归语文教学的怀抱,把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传承给学生,是历史赋予语文教师的一项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起"、"承"、"转"、"合"分别表征着一次性书写过程的开端、发展、变化和结束。正是在起、承、转、合的连续性转换过程中,书法作为时间性艺术的特点得以清楚展现,书法是"时序展开"的艺术,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而这一切都是在书法时序展开的过程中通过用笔的起、承、转、合来实现的,正是书法用笔的起承转合体现了书法形式随机生成和变化的内在肌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都有一些勇于探索者,在"创新"与"狂怪"圈中进行艰辛的演变和追求.从历代书法创作主体、客体以及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来分析书家创作观念和性情、书法创作环境及社会意识对书法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影响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创新"与"狂怪"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书法大家辈出,书法作品美妙美伦,它们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大组成部分。中国书学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深入研究书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有重大意义。本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总结了唐代书学“意在笔前”和“忘机兴发”两种创作心理,分析了唐代书学情感表现与笔法的关系,从而探讨了书法作为艺术,情感表现与笔法的深层结构,对在艺术理论的语境中进一步研究书法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