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 1.进行去形式化的教材内涵挖掘,坚持依标施教,对待教材“人乎其内,出乎其外”。 2.立足于真实的生活化课堂构建,融情感目标于知识、能力目标之中,德育无痕。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两期并存的特殊阶段,倡导利益和谐尤为必要。因为,利益不仅是联结社会成员的纽带,而且利益的主观需求和客观实现之间是否均衡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尺。因此,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而言,致力于利益主观需求与客观实现之间的动态平衡,消解利益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层面的大系统,政府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和谐社会决定政府和谐,政府和谐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以政府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政府和谐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进行界定.分析政府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区别与联系,并对“以政府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和高校的834名教师进行问卷。结果表明,广大教师认为当前我国教育总体来说是基本和谐的,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和谐性。教师对教育和谐程度的总体评价,因学校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性。教师对教育不和谐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认识在学校类型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中分别表现出非常显著的、显著的和一定的差异性。造成教育不和谐的原因,有的来自教育内部,有的来自教育外部。通过问卷和访谈,把影响教育不和谐的因素归纳为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政策、教育环境和教育主体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和谐教育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的分析,提出党内和谐能够促进社会和谐。通过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解决党内不和谐因素,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闫培新 《中国德育》2013,(14):50-51
目前,课堂上仍然普遍存在不协调、不和谐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集中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学习的氛围不够和谐;二是教与学的关系不够和谐。具体而言,课堂氛围不和谐主要表现在硬件层面(教室环境)和软件层面(人际关系)上的不和谐。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重大理论命题,包含着要实现党内和谐,重视党内和谐对社会的和谐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社会和谐对党内和谐的促进作用,建立党内和谐机制以促进社会和谐等几层涵义。“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对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命题的进一步回答,对党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旭鑫 《文教资料》2010,(31):120-121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诸多不和谐的现象,只有认真分析这些不和谐现象.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党内和谐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党内和谐,就是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并得到切实贯彻,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并得到充分发挥,党员的各项权力和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体现,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和要求、党的各项纪律得到落实,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得到增强。从而在党内形成的一种平等公开、奋发向上、人尽其才、律令畅通、真诚团结、党心凝聚的整体氛围。  相似文献   

10.
和谐课堂是指以教室为载体,课堂上教学各要素之间的一种和顺、协调、融洽的关系。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追求,以学生终生发展为境界。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造成在课堂上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严重影响了师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和深入,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个师生、生生、生活以及情境等要素之间互促互向、共生共长的和谐课堂,以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1.
"社会排斥"是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社会问题所用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主要围绕解决弱势群体的贫困、失业、社会权利的剥夺等窘迫境遇而展开。"社会和谐"是我国目前致力于追求的目标,与社会排斥理论向往的境界不谋而合。实现"社会和谐",需要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努力创造消除社会排斥的制度环境,竭力避免强势集团操纵权力,全面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度,并开放整个社会系统,促进社会各阶层及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2.
和谐农村建设同社会管理失序、农村道德失范、农村公平失衡以及农村生态失衡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农村的不和谐。因此要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富裕农村;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设自治农村;创新道德形成机制,建设文明农村;创新农村再分配机制,建设公平农村;创新治安防范机制,建设平安农村;创新环境保护与治理机制,建设生态农村。  相似文献   

13.
檀庆双 《生活教育》2008,(11):10-14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和谐性就在于,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下述两种机能协调和平衡起来:一方面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自我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和性格  相似文献   

14.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谐校园,主要包括主体和谐、管理和谐、环境和谐三个社会维度。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成才目标实现主体和谐,创新以人为本的成才模式实现管理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成才环境实现校园环境和谐。三个维度的复合适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心理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表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尺度,是社会创新的心理要求,是社会稳定的心理保障。客观刺激事件和心理挫折是诱发心理不和谐的主客观原因。构筑心理和谐可从:转变行为理念,加快推进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积极推动人的心理和谐建设;提升人的道德需要等三个策略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传统“和谐”理念价值观与新时代价值理念的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该文试从“和谐”思想的研究领域、党的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题中之义。然而,中国由于正处于长达百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中,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封闭二元社会向开放多元社会、由统一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复杂过程之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并呈现出多元、异质、失衡、失范、无序的非常态化特征。因而,现阶段不可能构建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而只能在承认现阶段矛盾的基础上,在利益差异中和多元格局中实现社会的相对和谐。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构建已成为世代的主旋律,一种潮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提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重要思想。可以说,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我们党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为完成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9.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矛盾发展到原始习惯不足以解决的阶段的产物;法不是凝固的,它随着古代社会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稳定演进为近代社会民主治理下的社会协调而由专制型发展到民主型。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人类迄今最高级的社会和谐,与之相伴随的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法律。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在法的完善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指出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校园组织结构的协调,也需要"人的和谐"。建设和谐校园要以人为本,特别要关注一些"特殊"学生,实现学生的和谐、个人素质协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