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意图】“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加剧了独生子女的“骄”、“娇”二气,导致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同伴互助行为缺失。他们大多对父母的关爱表现漠然,对同伴的困难视而不见,存在着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等自私行为。如何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培养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的古训家喻户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思想老少皆知。然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青少年感恩意识非常淡薄。他们经常埋怨父母,把他人的关爱看成是理所当然,更勿论关心和回馈社会了。  相似文献   

3.
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工具教育论”正在制造“孩子的成长苦难”。教育应当以教会弦子做人为基本理念,而教弦子做人应当从培养感恩意识开始。所谓感恩是指主体(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感恩包含“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艾。家长、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感恩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基本品德,然而,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了社会的主体,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的自我膨胀意识,致使多数孩子在一切活动中都以自己为中心,幼儿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自私、霸道、任性、脆弱缺乏同情心与爱心。  相似文献   

5.
刘付云 《学周刊C版》2014,(4):177-178
“我想报复他们,我恨他们,我不需要感恩,因为除了我的生命,他们什么都没有给我……”看着这篇偏离了“感恩”主题的周记,我怎么也想不到它竟然出自我的得意门生——兰兰之手。问题是从周记中发现的,我就以周记为支点,在班级开展起感恩教育,竞取得了“一石多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结合儒家文化道德规范探讨“感恩”意识的来源和核心及我国特有的“感恩”意识实质。接着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的现状与原因,并指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最后就如何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由于情感教育的苍白与失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或缺,因此,现代社会呼唤有效的感恩教育。这就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体现不同内容的感恩意识的启发,对父母感恩,以“孝”为前提;对他人感恩,以尊重为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感恩,以责任感为落脚点;对自然感恩,体现生态伦理观。同时寻找进行有效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历来强调感恩,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特别是先泰儒家有着丰富的感恩传统,从对父母的感恩,到对社会的感恩。而当今大学生缺乏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学校和社会应该教会学生知恩感恩、开展“角色互换”唤起感恩之情、加强社会感恩楷模的宣传,以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由于情感教育的苍白与失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或缺,因此,现代社会呼唤有效的感恩教育。这就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体现不同内容的感恩意识的启发,对父母感恩,以“孝”为前提;对他人感恩,以尊重为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感恩,以责任感为落脚点;对自然感恩,体现生态伦理观。同时寻找进行有效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哺育长大成人,父母、老师、亲戚等等花了很多心血与汗水,可以说是在恩泽的海洋里长大,而他们忘了拿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为之付出的一切:进入大学,他们感恩意识缺乏,对老师、父母亲情淡薄,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感恩,生活色彩单调,在大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从而奏响成人、成才、成功三部曲。  相似文献   

11.
唐跃 《湖南教育》2010,(11):49-49
中学生处在社会建设预备队的位置,是一支新生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否,决定着将来国运之兴衰,非可等闲视之。新华网11月20日在京发布的《中国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显示,胸中有爱、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发展是当今中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总体精神风貌。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缺乏感恩与敬畏之心,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严重,“利他”观念淡薄,习惯于索取。因此,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宋军 《现代语文》2009,(3):10-11
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这意味着要永远记住别人所给的帮助,认恩、知恩,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素材、活动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认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它需要切入学生个体心灵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现象、事件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些抱怨、矛盾、仇恨和对抗,多些理解、宽容、友善和快乐,才能明确责任,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和高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某方面道德素质难免有欠缺,缺乏感恩之心在他们身上日益凸显。感恩意识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样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为此从感恩的涵义入手,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对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时下,“感恩”突然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有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带生鸡蛋上学”,体会父母呵护他们的一片苦心;有的学校专门设立了“感恩节”;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体悟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有的学校甚至以“剖腹产手术DV”为题材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积极实施“感恩教育”本无可厚非,但以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这些方式能否使感恩教育得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感恩意识缺失是当代“90后”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种感恩意识的缺失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碍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有很多因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三个视角来看,早期家庭教育不当、学校德育的忽视、多元文化的冲击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从大学生对感恩的认知、认同、实践三个层面入手,从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师教学工作、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提出提升“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的感恩教育可以说源远流长,自古就“有羊跪哺,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应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在素质教育日趋主导的今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以此展开,对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培养感恩意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一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顾默默付出而忽略了对他们的感恩教育,致使孩子养成了只懂接受别人的爱,却不施爱予人的习惯:二是社会上经济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的影响,使童稚的美好情感逐渐利益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中学生中广泛存在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虽然原因不一,但在中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模式,是导致中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感恩教育的现状出发,在教学课堂中灵活地渗透感恩教育,以达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如今很多孩子却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只知道享受,却不懂感恩;他们只知道被爱,却不知回报。如何通过教育让孩子真正懂得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该从娃娃抓起,孩子常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学会感恩才能体会幸福"被十堰市实验幼儿园确立为核心文化理念。多年来,该园积极探索,努力营造出尊重传统美德、以感恩为核心价值的幼儿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感恩意识是架通孩子与父母、学生与老师、朋友与朋友、兄弟姐妹之间和谐相处、相互敬爱的重要桥梁,它不仅是一项传统美德,更是衡量做人标准的重要标尺。自古以来,关于感恩方面的名言佳句数不数胜,更有许多的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父母长辈朋友的感恩,比如“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又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