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如何正  相似文献   

2.
3.
现行中专语文编选的文言课文,大多是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课文不仅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和认识价值,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语言鲜明生动,气势流畅,适合朗诵吟咏。在讲解课文的基础上,重视朗读指导,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姚鼐说过:“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经过证明,通过反复朗读,对作者的情思、文章的韵味、结构的匠心、语言的技巧,往往体会愈来愈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来愈浓。因此,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言词句和现代汉语有较大  相似文献   

4.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朗朗。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对其重视度不够,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开展诵读训练,教会学生具体的朗读方法,以有效促进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古人用古代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学生学习文言文,既有语言的障碍,又有时代隔膜和思想距离。总结以往的经验,文言文教学以教师串讲作为学生学古文的主要方式。以为只有讲,才能克服学生的语言障碍,消除时代的隔膜,领会古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王汴生 《语文知识》2001,(9):F003-F004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上,还应该注重章法。因为章法是文言作品艺术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点文言文章法,不仅有助于他们读懂文言文,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现代文写作水平。古人撰文,谋篇构思首重立意,力求中心鲜明突出。如《采草药》、一开始就提出“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开宗明义,使文章的思路端正,接着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此殊未当”的道理,正面说明采药应当根据用药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而不能限定时间。这种立意方式实用易学,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本文是宋代的文言作品,不像先秦、两汉的文言作品那样佶屈聱牙,可在字、词、句的讲解上节省些时间,用于章法的讲解。  相似文献   

7.
8.
目前文言文教学中,诵读训练往往被忽视。不少教师重讲轻读,以讲代读,搞得死气沉沉,事倍功半。其实,诵读训练是前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文言文教学应紧紧抓住诵读这个环节,把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同讲求效率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在每篇课文中我们都能找到相应的精髓,但这样做并不等于给每篇课文都贴上标签.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把这些古文精品用整体的眼光来审视,加以更有效地整合,进行更充分地挖掘,使它们在交叉互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学中,也要求我们用时代的发展的思维进行判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提升其文化品位;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11.
12.
文言文是古人(除个别例外)用古代通行的汉语书面语写下的文章或作品。学生学习文言文,既有语言障碍,又有时代隔膜和思想距离。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都是以教师串讲为主要方式。以为只有讲,才能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古人的思想感情。殊不知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光靠听取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学好的。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多读多练,而“读”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所说的读,主要指诵读。所谓诵读,就是出声朗读,并熟读成诵。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应当予以继承的。当然,在  相似文献   

13.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是调整语词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其目的是追求“意与言会,言遂意遣”这种语言使用的“极致”。足见修辞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修辞能力的强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的教学跟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也要重视能力培养。怎样努力实现文言文教学中的知识积累、特别是能力培养的任务呢? 我以为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反复读。应该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课文;不一定背的,也要能琅琅上口,读得很熟。宋代的朱熹曾说:“凡读书……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话说得有道理。但是,要帮助学生解决朗读中的困难,给以指导。如《游黄山记》中“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学生朗读时句读不清,原因是对“上”“下”方位名词作动词用没  相似文献   

15.
王桢璟 《中学文科》2005,(10):39-39
学习文言文,不仅使学生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生动,从而更加热爱母语,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而要学习文言文,语言积累很关键,只有不断积累,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河。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学文言文教学一直在走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概括的套路,这实际上是把文言文教学简化为古汉语教学,至于品味语言少有问津。毫无疑问,能否把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固然是评价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尺度,但手段本身不应该成为目的。语言学习的核心问题是语感的习得,作为历史上的书面语言,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仅就教学手段而言,文言文教学也不等于词语解  相似文献   

17.
一、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回顾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纲》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如今,是否真正达到了这一目标呢?从学生毕业会考成绩和高考成绩来看,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木尽如人意,这与语文老师的教学思想及教法不无关系。笔者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不仅听了很多一老师的课,还向各种类型的学生征求意见,并留心于各种语文刊物上所介绍的文言文教改情况,总括起来,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下:”,(一)串讲加分析。这种教法面面俱到,费时费力,最容易…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以便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一般地说,学生能够串讲课文,理解文意就可以了。但我觉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工力也不可忽略。且举两个例子。一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话(“邹忌修八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传播交流的工具,而文言文则是桥梁,是沟通古今文化的桥梁,是承载中华古典文化的工具。但是由于古今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无疑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乎,许多学校和老师采取了“淡化”、“略化”、“弱化”文言文的教学,美其名曰:减负。其实这种不该“减负”而“减负”的做法,既不符合《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更对学生的后期学习产生了无穷的祸患。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诗文所占分值明显增加,新近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诗文所占分量也明显加大,可见我国教育界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对文言文教学给以足够的重视,本不容置疑,但有一种观点却认为,中学生学习母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准确使用现代语文的能力,过多地在文言文教学上用力,似乎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这种观点若被更多的人接受,将会造成语文教学很大的缺失。笔者认为,文言诗文的教学,不能仅仅以教给学生阅读理解文言诗文的有关知识为目的,更应该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在更深远的层面上重新认识文言诗文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