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07,(4):43-43
<正> 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日前宣称,通过来自多学科领域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一些可以阻止细胞分裂并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基因被找到。当普通细胞按照信号指令产生分裂时,它同时也开始激活一个"制动系统",这个系统最终会终止细胞的分裂活动,使细胞回归到静止状态。但是,如果"制动系统"出了问题,细胞分裂就会得不到控制,引发癌细胞进行分裂,从而产生癌症。魏兹曼研究院及谢巴医疗中心等科学家通过研究,终  相似文献   

2.
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基因芯片,能帮助科学家找到控制基因的开关,从而解读已经基本破译的人类基因组图谱。  目前科学家已经基本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接下去是弄清基因存在于DNA的哪些位置。在这之后,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将是寻找基因开关。基因开关又称基因激活器,可以控制基因在人体内发生作用。目前已知的基因激活器约有600种,但科学家们对这些基因开关控制着哪些基因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基因等都还不清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怀特黑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近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上介绍说,他们发…  相似文献   

3.
1碱基对改变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间隙区)中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除了基因外,DNA分子中还有许多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存在于基因与基因之间.这些片段不能称为基因,可以将之称为"基因间隙区".因此,这些"基因间隙区"的碱基对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一般不会改变.这些"基因间隙区"虽然不能控制生物基因的表达,但却有个体差异,可用于侦探罪犯或身份鉴定.所以科学家仍然把"基因间隙区"纳入"人类基因组草图".  相似文献   

4.
<正> 1 背景材料2006年10月2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因发现了控制基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而获此殊荣。1990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给矮牵牛花插入一种催生红色素的基因,希望花开得更鲜艳,但没有想到的是,花瓣竟然变成了白色。这是怎么回事呢?法尔和梅洛经过大量研究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 RNA 的干扰下,生物体内某种特定基因"沉默"了。以前,人们只知道 RNA 是从 DNA(脱氧核糖核酸)到蛋白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发现,在人体细胞中含有一种叫做BMAL1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广泛地分布在人体除脑组织外的其他各处脂肪细胞之中。BAML1与脱氧核糖核酸结合产生“时间基因”,可以控制人体生物中,并指令细胞存储脂肪,成为脂肪仓库。  相似文献   

6.
据新一期美国《科学》周刊报道,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拔苗助长"的新方法。他们从一种实验室研究用芥属植物中分离出了控制幼苗生长的基因,这种被称为“斜视"的基因能加速植物生长,使植物跳过易受害虫侵袭的幼年期。而且它还能通过种子传给了下一代。科学家说,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新型玉米和其他各种能开花的植物,使其可以跳过易遭虫害的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遗传现象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是 ,近几年来科学家发现 ,朊病毒是一种可遗传的蛋白质粒子 ;DNA甲基化也导致一些遗传现象的发生 ;性状间的相互制约也可引起不受基因控制的表型出现……这些现象说明DNA并非遗传的全部。  相似文献   

8.
1 DNA探针的概念 DNA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如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长度在几百碱基对以上。它包括整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或由之转录而来的RNA。现已获得的DNA探针数量很多,有细菌、病毒、真菌、动物和人类细胞DNA探针。  相似文献   

9.
<正>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7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以表彰他们在基因修复机理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在颁奖词中这样说道,三人在分子领域绘制出了细胞如何完成DNA修复及保护遗传信息。他们的工作为活细胞功能的认知提供了基础知识,研究成果在未来甚至可以为  相似文献   

10.
基因里藏着长寿的秘密科学家认为,理论上人类寿命有120岁,乌龟有150岁,狗有20岁。这种物种之间的寿命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科学家已经在若干个物种里找到了跟寿命有关的基因,其中既有延长寿命的“长寿”基因,也有缩短寿命的基因。生物体内有一种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叫活性氧,也叫自由基,与机体老化、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细胞氧化会造成细胞损伤或老化,而“长寿”基因的产物能防止细胞氧化,从而使人长寿。还有些基因的产物能修复受损的DNA,或通过控制染色体长度而控制细胞的老化过程,也能使人活得更久。科学家认为,生物体内与寿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给植物打预防针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原理,制成一种DNA病毒基因,将其植入植物细胞内,它长出的幼苗从中就获得了这种基因,而且,这种基因能够遗传,可以抵抗该种病毒的侵袭。这有些类似人体免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对泛素调节蛋白质的功能的发现,使人们能在分子水平上认识和理解细胞中如何控制许多非常重要的化学过程,比如细胞周期、DNA修复、基因转录,以及新生蛋白质的质量控制。这种对蛋白质控制死亡的新知识对阐明免疫防御功能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缺欠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某些癌症的发生。特颁以200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  相似文献   

13.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却要打破生物生产的基因,移植到生物体的DNA上进行重新组合,使生物体按人的意愿生产,因此,这项技术也叫基因工程。197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科恩和博耶首先创立DNA重组技术。80年代后,这项技术进入实用阶段。它的基本过程是:首先,合成或用其他方法取得所需要的基因,再用内切割酶切取所需的基因片断;其次,选择合适的基因载体,与上述基因片断结合,借助DNA连接酶联接,重组DNA;再次,选择安全而有效的受体细胞,将组装好的DNA装配到受体细胞内。一般是…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2005,30(11):72-73
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科学家发现能影响肿瘤细胞生长的一组基因;美国科学家发现影响胚胎发育的150个基因;美国科学家发现致细胞癌变“关键基因”;英国科学家发现10%左右的欧洲人拥有天然抗艾滋病基因;香港和英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耳聋基因;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睡眠时间长短的基因。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一定会死亡?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热切地关注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在细胞的染色体顶端发现了一种物质,被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平均分裂次数是50次,这时,端粒已无法再缩短了,于是细胞也就死亡。这是促使生命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还有氧化作用、DNA损伤等也能促使生命衰老。  相似文献   

16.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如何终止某些基因的功能。如果获得成功,科学家就将通过“关闭”致病基因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该研究所的科学家已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即所谓的“ RNA干扰法”。它摧毁在细胞复制中传递信息的遗传物质信使 RNA,使有关基因无法获得表达而失效。 运用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已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关闭果蝇的几乎任意一个或多个基因,在人体细胞培养试验中也成功地关闭了个别基因。而按照传统方法,科学家们要想锁闭一个基因,需要进行长达数年的努力。 据估计,这种方法将来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逐一分析人类基因,以研究各基因对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影响,将来科学家们甚至能够对活体器官中的某些基因,甚至包括癌症基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英、美等国科学家通过对一种微小蠕虫的全部DNA遗传物质解码,首次完整地揭示出多细胞动物的基因信息图谱,从而在遗传基因研究领域再次获得了一个有着重要里程碑意义的突破。这项研究被认为是1998年国际上最重要的进展之一。这项在全世界共有250个实验室、1500名科学家参与的合作研究,是由英国剑桥桑格研究中心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专家主持的,前后共花了15年,动用科研经费3000万英镑。遗传信息被全部解码的虽只是一种长约1毫米的无脊椎动物线虫,但它仍带有959个细胞。近20000个基因。其被科学家们破析的基因密码,长达9700万个字节,…  相似文献   

18.
生物志     
1973年·美国科学家科恩和博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完成基因重组实验。基因重组技术为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重组人胰岛素首次研制成功。1980年·研究人员成功地将编码蛋白质干扰素的一个人体基因导入细菌体内。·美国科学家伯格等人因为创造出首个重组DNA分子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81年·俄亥俄大学的科学家将取自其他动物的基因植入老鼠体内,创造出世界上首个转基因动物。·中国科学家首次克隆出鲫鱼。1982年·首个用于家畜的重组DNA疫苗问世。·首个生物技术药品——人胰岛素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  相似文献   

19.
基因工程是指将某特定的基因(DNA片段),通过载体或其他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将一种生物DNA片段(外源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使两者的遗传物质结合起来,以改变其遗传结构,从而创造出新物种或新品种。1 基因工程操作的主要步骤1.1 获取目的基因(外源基因) 利用基因“剪刀”——DNA限制性内切酶,将外源DNA切成许多片段,从中获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1.2 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载体是基因的“运输工  相似文献   

20.
英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出一种可定向摧毁血癌细胞的免疫细胞,为血癌及其他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英国伦敦哈默史密斯医院和伦敦帝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经过 6年努力,取得了这项研究成果。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 WT1的基因在引起血癌的细胞中显得过于活跃,它便成为寻找致癌细胞的明显标志。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开发出了相应的免疫细胞,它可寻找携带 WT1基因的细胞并将其摧毁。实验表明,这些免疫细胞只杀死特定的癌细胞而不会对健康组织造成伤害。 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一成果也可用于乳腺癌、肺癌等其他癌症的治疗,因为在这些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