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涛 《历史档案》2011,(3):79-90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906年11月6日),清廷颁布官制改革上谕,其中规定:"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这一上谕,拉开了晚清司法改革的序幕,从法律上宣告了晚清全国最高专门审判机关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有近代意义的最高法院,它的设立,打破了传统行政权力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司法权在近代国家机构中谋得了一席之...  相似文献   

2.
韩涛 《历史档案》2012,(3):114-125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后,清朝在删修旧律的同时,大量移植西方近代法律制度,在立法领域,尤其是实体法方面,基本上构建了近代性质的部门法体系的雏形。晚清大理院处理了大量民刑案件,形成和使用了数量可观的司法文书。借助法律作用于社会生活而产生的司法文书,可以更加直接地观察到大理院在司法转型时期对立法成果的真实适用情况。本文以大理院司法文书为中心,从实体方面对晚清中央审判中的法律渊源及其适用方法进行具体考察和实证研究,以期为透视辛亥革命前夜的中央司法审判状况提供一个微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沈家本(1840-—1913)字子,号寄,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沈家本于光绪九年(1883)考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三十年中有二十余年主管司法,先后担任刑部左侍郎、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司法要职。光绪二十八年(1902)起“奉上谕”研究中西法律,兼任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是我国近代在法学上力主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知识份子代表。在他主管清末司法工作的实践活动中,依据自己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的经验及其精通古今中外的司法知识,在中国近代法制改革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人对他评价甚高,称他为“法学泰斗”、“清代最伟大的法律专家”、“中…  相似文献   

4.
清末,为推进司法改革,中央和地方都设置了司法行政机构总揽司法改革的全局,在中央改刑部为法部,在地方改按察使司为提法使司,本文试图对提法使司的具体设置及执掌作一初步探讨,并从学理上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清末,为推进司法改革,中央和地方都设置了司法行政机构总揽司法改革的全局,在中央改刑部为法部,在地方改按察使司为提法使司,本文试图对提法使司的具体设置及执掌作一初步探讨,并从学理上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司法改革的转型时期,司法界提出了"能动司法"的理念,强调了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的主动性,而法官释明权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主要是阐述完善建法官释名权之于能动司法的意义,并对我国释名权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提出一点个人的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7.
张颖 《兰台世界》2014,(2):36-37
从社会司法的角度来看,科举制独设进士科,废弃了以选拔法律人才为主的明法科,扩大了儒家廉政思想在司法机构的影响,使司法机构日益儒家化,对明代司法审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司法的角度来看,科举制独设进士科,废弃了以选拔法律人才为主的明法科,扩大了儒家廉政思想在司法机构的影响,使司法机构日益儒家化,对明代司法审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波 《大观周刊》2012,(15):24-24,43
近代以来,在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古老的中华帝国在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接连受到重创。痛定思痛,国人不断反思民族传统中的优劣良恶。清末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以期通过实现民法法典化的变革,其变革途径主要为主法路径。但这一目标并未完全实现。民国前期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变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此时的社会背景与清未有较大不同.而且外国法与本体上升到司法实践层面。民法近代化继续推进的要求,民事制定法制度供给的不足,立法机关的虚悬、大理院拥有的统一解释法律权限、高素质的大理院推事队伍等因素,共同构成担保物权制度变革的内部动因,并形成了以大理院为主要推动力量的民事法律制度变革的司法路径。  相似文献   

10.
苏全有 《历史档案》2008,(4):114-118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其中中央政府体制方面是成立了11个部,这些部多是由旧部改设的,如兵部改为陆军部,刑部改为法部,巡警部改为民政部,户部改为度支部,工部并人商部改称农工商部,等等,新设的部只有一个,就是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1月6日)成立的邮传部.  相似文献   

11.
宋朝统治者设置诸多司法机构以相互制衡,制定严格的程序保障机制,执行严格的法官约束机制,以保障司法案件能够得到公正处理,在司法审判实践过程中有许多彰显“人文关怀”之处,值得后人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际高影响学术期刊主编选用机制个例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对2012年版SCI《期刊引证报告》(JCR)中415种高影响因子期刊的主编任用情况与刊物主办和出版情况的调研,分析有一定代表性的几个出版机构所办刊物的主编选用机制,了解了其主编的选拔和任用流程.发现国际高影响刊物在不同主办和出版模式下对主编的要求有所不同,专业出版商独立主办和出版的高影响国际学术期刊在主编选用上呈现不同态势,值得中国学术期刊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熙璇 《大观周刊》2011,(41):27-27,46
近年来,专家学者指出,从优秀律师中选法官,不仅可以维护司法公正还有利于改进法官队伍,是法官精英化的必然要求.是改变目前我国法官队伍素质不高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施行,实际上为各种司法职业之间的相互流动尤其是为律师担任法官提高律师地位提供了某种契机。在优秀律师中遴选法官这一司法改革的倡议,又向现实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4.
郝香 《今传媒》2013,(6):25-27
司法的终极价值为司法公正,而我国因现行体制羁绊,法院人事、经费及法官不独立,司法权与行政权及政党领导无法分离的司法现状均表明新闻媒介监督司法的现实必要性。社会化媒体时代,新媒介监督司法,放大审判的同时,人民法院也在转变观念,积极借助线聊天、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网络时评专栏、个人博客及微博等新媒介传播平台,达成新媒介与司法公正的互利互为。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年初,6位北京高校的法学教授,成为最高法院第一批挂职法官的学者。他们或多或少都曾是这个中国最高审判机关的批判者,如今,挂职期过半,体验过枯燥繁琐的法官生活,经历了生与死的审判抉择,享受了被人尊敬又压力重重的审理过程后,他们都显然地远离了曾经单纯的批判,但仍以独立学者身份,对这个备受注目的机构保持着审慎的理解。司法改革真的很难,一位学者这样说。但另外一位学者说,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16.
新闻榜     
77岁的中国籍法官史久镛2月6日当选为国际法院院长,任期3年。这是国际法院1946年成立以来首位中国籍法官担任院长。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由15名法官组成。成为国际上最优秀的司法精英之首,不仅是史久镛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的荣誉,显示出中国在国际上日渐上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雪英 《青年记者》2007,(14):160-161
众所周知,司法工作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需要与社会保持适度的隔离。相对隔绝各种公共权力、社会势力、社会情绪对法官的指令、干扰和影响,使法官“忠于事实、忠于法律”独立审判。但是,一些媒体滥用“第四种权力”,使“媒体监督”蜕变成了“媒体审判”,严重干扰了司法独立,影响了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司法权威的存在是实现法治社会的一个前提。司法权威的构建得益于法官队伍的专业化和和职业化,它决定着司法权威存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潇潇 《大观周刊》2012,(30):49-50
司法的目标是和平、和谐、公平与正义,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尊重、信任、信赖的能力,体现了社会公众对司法的认可和信任程度。然而,司法公信力不是独立生成的,民众的信仰、司法公正是司法权威提升的主要因素。笔者从和谐社会的司法基础——司法权威的分析入手,通过审视和检讨我国社会现阶段司法权威建设中的暇疵与不足,最终提出通过司法公正、司法公信以及司法的人本关怀,达到理性回归司法权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李玉成会长: 王胜俊院长强调法院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大事,更是人民司法事业实现利学发展的大事。法院文化分会的成立体现了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各级人民法院对法院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