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录片是电视的旗帜,随着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媒介产品的种类和形式更加多元化,中国纪录片迎来新的挑战,解决受众缺席问题,改变传统记录片的说教方法,成为中国纪录片努力的方向。本文从受众视角分析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范式,希望有助于大家对中国纪录片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蒋琳 《今传媒》2013,(5):132-133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促使高校危机事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经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新的以受众"参与"和高校"对话"为主体的范式转型正在逐步形成,并开始重新构建我们这个时代的高校危机观。  相似文献   

3.
从范式角度审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把握民生新闻的内在本质,是学界探讨颇多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范式理论出发重新解读民生新闻,提出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并全面梳理了其本质内涵,有助于深化对民生新闻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4.
朱倩 《新闻世界》2014,(8):373-374
媒体在传播信息时要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在选择信息时也有其心理规律,在网络事件中,这种规律变现得更明显突出,本文以传播心理学为角度从传播者和受众出发分析网络事件。  相似文献   

5.
蔡昊  赵娜 《兰台世界》2015,(6):60-61
本文是对《论语》所蕴藏的社会言语教育资源的汇总,也是对孔子言语观的解析。孔子所讲授的那些仁义礼智信的道理,正是通过犀利的、哲思的言语传递出来,成为其弟子成长的动力和一生的品格导向。  相似文献   

6.
任婕 《东南传播》2018,(4):143-145
言语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唯一手段.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衣装饰物、居所布置、时间选择、空间运用、副言语等非言语的行为和方式,同样起着传情达意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从非言语传播的视角,对小说《芳华》中刘峰与何小嫚的人物体语、物的非言语传播以及副言语进行分析,进而探析非言语传播与人物心理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孙琦  许可 《新闻知识》2012,(4):68-69,71
"叙事范式"是沃尔特.费希尔提出的关于人与故事之间关系的理论,它从修辞角度研究叙事作品,并将其看成社会影响的一种模式。本文以"钱云会事件"为例,运用叙事范式的相关理论,阐释媒体如何构建一系列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可信性的"好故事"来迎合受众,进而影响并引导受众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谷向伟 《新闻爱好者》2010,(12):106-108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分析了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嘉宾言语行为的类型和特点。透过各型各色的嘉宾言语,可以管窥我国当今社会的人情世态、交际文化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言语行为理论指导下,通过《非诚勿扰》学习交际过程中的言语行为策略,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言语行为转喻转喻的角度分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是从转喻的角度解释间接言语行为,这一理论更好的解释了人们理解和应用间接言语行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对领域分析这一认知学派新范式的起源、构建方法以及在情报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释,揭示出当前领域分析范式在我国情报学应用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会客厅》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一档大型新闻讨论型谈话类节目。本文试图对《新闻会客厅》这档谈话类节目的分析,透视这种新闻讨论型谈话的特点、缺陷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红岩 《传媒》2016,(13):81-82
本文以《真诚沟通》为例,从策略层面分析其内容创作的技巧,总结归纳其在电视化处理、标准化叙事、故事化表达和现场化意识四方面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片的创作带来有益启示,从而更全面、清晰地把握此类栏目或广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钱莹莹 《大观周刊》2011,(17):73-74
本文通过语用学中的基本原理,合作原则,对3D电影《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台词进行分析,研究人物之间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语幽默。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对幽默言语的欣赏水平和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15.
《档案学理论范式研究》一书从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视野探讨了档案学理论范式的构建及其影响因素。本文是笔者在通读完丁华东教授所著的《档案学理论范式研究》一书后,就其内容、写作特色以及笔者研读之感所做的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9月22且开播,风靡世界10年的《老友记》,共播出236集。它以曼哈顿一家公寓为中心,讲述了发生在6名青年男女身上的各种搞笑、离奇、浪漫和感人的故事。这部关乎友谊的喜剧无疑是美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迹。本文从《老友记》来分析美国电视剧的制作及经营特点,以及对中国喜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1998年与2008年两次ACA分析透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对于情报学研究范式的影响。指出网络的开发和利用为情报学的发展输入了驱动力,从而促进网络计量学、知识图谱等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促使认知趋向的明朗化,引导学科整合化的趋势,带来学科定位向用户研究的回归,并因此催化情报学网络范式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托德·吉特林的《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是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学实证研究学派与批判学派开展研究范式之争的经典文献。本文尝试将其置于范式争论和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境的历史背景中,解读该文对于大众媒介研究的主要价值。文章梳理了以媒介效果为代表的实证研究,自1940年代起,成为美国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因果脉络;并从吉特林的学术旨趣和写作背景出发,揭示其学理逻辑和批判价值——如何评价媒介效果研究在成为主导范式后,对媒介社会学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了传播学科的发展缺失独立性的根本原因——应用性研究领域的主导范式不可避免受权力宰制;而实证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使其难以担当媒介社会学研究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黄少梦 《云南档案》2013,(11):45-46
本文分析了丁华东教授所著《档案学理论范式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并从档案学理论体系的新建构、档案学研究群体主体意识的新觉醒、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方向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著作。  相似文献   

20.
2010年被称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中的"微博元年"。这年中,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占网民的13.8%。①一系列事件由于微博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如宜黄事件、李刚事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事件可被称为"微博事件"。"微博事件"作为中国"新媒体事件"②的新类型,不仅意味着事件平台的新转换(从论坛、博客等转移到微博),而且可能带来对舆论生态、新闻生产常规的新冲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仍然拥有更大规模受众的"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处理和对待新出现的"微博事件"?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微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