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政府必须随时注意,在人民与立法和行政部门之间打通必要的通道。听证会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它既可对立法和行政形成一定作用力,又能提供相对明智的立法和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12月北京、广州等城市拟设“乞丐禁讨区”之后,又有一批城市加入了这个行列,并且得到了城市居民相当多的民意支持。然而,我们对民意跟对习惯一样,都不应盲目地接受,需要进行理性的辨析、判断,而进行辨析、判断的标准.就是西方人所说的自然正义,中国人所说的“天理良心”  相似文献   

3.
蔡士博 《大观周刊》2011,(31):121-121
近十年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民众意愿表达方式一“网络民意”。本文从其概念、特征和对我国司法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在现阶段网站设置有影响力的建言渠道是网民的需要也是政府了解民生的需要.有必要从网民构成、表达权利实质和反馈机制等角度分析现存机制的问题.进而提出建立畅通建言渠道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新闻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这就要求我国新闻界法治建设必须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务实的手段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网民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其中初中生占37.9%,高中、中专和技校生占25.5%,且有逐年向低学历、低收入人群扩散的趋势.这样的网民结构,使得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比如占网民多数的年轻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存在着一种发泄和游戏的心态,以“愤青”的面目出现,激情澎湃、口无遮拦、全无理性可言.而真正的民意则是一种理性的、严肃的民意,它兼顾了国家策略与社会诸方面关系等因素.因此,网络民意并不能真正体现民意,如果让网络民意支配一切,就意味着主流群体意见的缺失,就意味着真正民意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民意与民愤     
很多媒体及其记者动辄以国家、社会、公众的名义说事时,其实更像赶集、看戏、逛庙会.  相似文献   

8.
Web2.0时代的网络民意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用户参与为本质的Web2.0,以其开放性、真实性、自组织性、聚合性等特性为网络民意表达注入了新元素,Web2.0通过上述革命性的传播特性为网络民意表达搭建了以开放个人为主体的意见表达机制、以开放动态互联网为技术平台的意见组织机制以及以自组织的弱联结为主要联结方式的意见传播机制,从而使得网络民意表达变得更加开放多元、成熟理性和集中有序.  相似文献   

9.
解读法治社会中的图书馆法与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设社会法治的角度出发,解读我国的法律制度与图书馆法和立法的渊源,明确图书馆法出台的重大意义和图书馆立法原则与程序,指出图书馆法在进入立法程序之前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0.
当前,采访报道死刑犯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是新闻媒体的惯常做法,其实这种做法存在法律意识上的偏差;本文从法治视野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肯定其传播目的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法律差错和疏漏进行了详尽的阐释,认为这是有关方面集体“无意识违法”的典型表现,并从媒体促进公民实现“法治化生存”的高度剖析其危害:新闻媒体在法律传播中应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自身在法治报道中的违法做法无疑将损害其社会公信力,削弱其社会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的舆论空间和思想阵地,网络民意近年来颇受关注,但其易变性、跟风性、随意性和非理性等特点极易使其形成所谓的"民意审判",对社会方方面面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民意审判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而对网络民意审判进行理性反思,旨在为建立全新的网络民意应对机制和避免其负面影响提出一点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网络民意的勃兴。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各具特色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公民的参与能力,加速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当前,网络民意方兴未艾,对建设公民社会既有推动作用也有不利影响,而公民社会的推进反过来也对网络民意进行了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民意表达新通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论开辟了反映民意的新通道 ,并将互动扩展到媒体之外 ,促进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它不仅为政府了解民情民意开启了一个视野宽阔的窗口 ,也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使政府领导者能够更多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世间百态、发掘民间智慧、看到来自网上的建议和批评。然而 ,网络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其不平衡的一面 ,它代表民意的程度还毕竟有限  相似文献   

14.
吴丽  李景龙 《新闻世界》2012,(5):115-116
作为网络问政的方式之一,微博问政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特别是在2010年到2011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开通微博与网民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开通了网民民意表达的新的渠道。作为新媒介,微博提供的空间不仅是140个字符、一张图片、一段视频,还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5.
民意体现的是大众普通理性,而司法裁判体现的是法律人的精英理性,近年来这二者存在着紧张的对峙关系。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通讯手段的便捷化,社会典型案例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民众表达的心情和愿望对司法裁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沈某某集资诈骗一案来探讨民意对具体的司法程序及司法裁判的影响,分析了民意能够对司法产生影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进一步阐述如何来平衡民意对司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众在参与社会监督、舆论批评的过程中,生产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成为当代中国民意舆情的重要表征。然而,流行语为什么能够传达民意?对于这一本源性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媒体认识自身在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林克勤 《新闻界》2007,(1):125-126
一、公众咨询的内容界定及意义从新加坡政府的角度来看,公众咨询是政府聆听人民对制订和实施政策的看法及意见的过程。这个过程赋予了国人一个与政府坦诚交换意见及观点的舆论平台,并以政府公开咨询的方式让国人更加了解国家大事,并让他们知道公众的意见对新加坡的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尚杰 《网络传播》2009,(10):95-95
我们处于一个人人都在拼命做事,却绝少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那样做的时代,因为没有什么可想的,目的明确而简单。我们处于一个谁也不拿思想当回事儿的时代。结果呢?凭着生命的本能做了很多事情,幸福了身体,贫瘠了精神,因为我们几乎从来不思考那样做的意义,或者我们认为那样的意义很简单,再没有什么可以想的了。  相似文献   

19.
朱颖 《新闻前哨》2013,(8):96-98
融合了手机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兼具移动通讯、网络社区和人际传播等传播特性的微博,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成为公众民意表达的新平台。微博这个民意表达的新平台具有自由表达、有效整合、表达通畅等主要特质以及面临无序性、碎片化、边缘化等挑战,需要政府、公众、媒体三方共同努力促进微博这个民意表达新平台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下,民生新闻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公众话语表达空间的延续和扩展。民生新闻的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推动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本分从民生新闻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民生问题的价值取向,结合新闻采访工作经验,认为民生新闻的采访需要顺应民意,将民意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内容,才能推动民生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