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伦理角度看,哈代<还乡>中主要人物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物处理家庭伦理关系时对伦理原则的违背所导致的矛盾.姚伯太太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违背了代际伦理原则,束缚了儿子克林与侄女朵荪的自由意志,不仅导致了她与克林之间的亲情悲剧,而且对克林的婚姻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使朵荪成为一桩悲剧婚姻的无辜受害者.游苔莎与韦狄在处理各自的家庭关系时则置婚恋伦理于不顾,双双招致了殒命之灾,从而导致了各自夫妻关系的解体,给两个家庭造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2.
灾难电影的薄弱,一直是中国电影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与我国同属儒家文化圈的韩国灾难电影,则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商业类型体系。通过对韩国"千万电影"之一《釜山行》中的"拿来主义"与本土化改造的分析,加深我们对韩国灾难电影的创作方法和类型模式等的了解,并从中探寻解决中国灾难电影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展示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的《一九四二》颠覆了以往灾难片的模式,突破了灾难电影美学的诸多窠臼,给国产灾难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作为展示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的《一九四二》颠覆了以往灾难片的模式,突破了灾难电影美学的诸多窠臼,给国产灾难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影片《唐山大地震》以其真实而撼人心魄的生命镜像,演绎了地震灾难造成的普通家庭生死离别悲恸的三十二年,现实主义地表现了女儿无法直面的人生,回避中始终无法完成的自我认同和母亲惨痛的废墟记忆。通过心灵转换生成中的意象、苦难废墟记忆的光与色及日常生活写意话语的背后三方面从影视本体论的层面上,分析影片如何探寻并成功地营构了震后幸存者心灵伤痕及日常生活中难以抚慰的心理空间的余震。创作者用饱含生命温度的光线刻划出生存者背影中沉重的灵魂,以生命镜像完成了召唤结构中个体生命疼与痛的人类内在生命体验的哲性思考,以源于生活真实的深厚民族底蕴,诉说出北方古老的土地上绝望而不屈地存在着的生命力量。与同类灾难影片比较分析,该剧显出独特的摄影造型观念,更加注重灾难之于人心灵的强烈震颤与难以愈合的伤痕,层层捕捉震后心理干预的心灵维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对科技的工具理性的反思和人类前途命运的焦虑,灾难电影已成为世界电影一个新的类型和潮流,它的积极作用在于把人类从"自我"中心主义的自大自恋中唤醒,回到"认识自我"的轨道上,恰当确立人在这个尚属未知和神秘的宇宙自然中的位置。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以好莱坞为主导的灾难电影是资本主义实现资本增殖,推行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策略,它以电脑特效作为技术基础,以奇观、震撼的视觉效果刺激人的感官,达到娱乐受众的目的。灾难电影以游戏的态度来看待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属于后悲剧时代的娱乐化的灾难叙事,缺乏从哲学、宗教的终极追问的角度,去反思人类所面临的苦难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同为表现唐山大地震在震后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电影《唐山大地震》与小说《余震》在内容表现上有很大的不同。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而《余震》不仅仅表现出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破坏,更着力表现那场浩劫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在电影里,疼痛被温暖取代。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以其塑造的明净空灵、田园牧歌式的湘西世界而闻名,亲情是构筑这一理想国的主要情感支柱,同是表现母爱的两部作品《菜园》与《王嫂》,其同质性体现在:人物设置简单、在情感上体现尊重生命,探究生活原生态。异质性体现在:全知视角与受限视角;诗性与非诗性;死亡悲剧模式与等待悲剧模式。试比较这两部作品,透过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上艺术技巧的探索,来体会沈从文对母亲深深的爱及愧疚。  相似文献   

9.
曹桐 《文教资料》2014,(36):139-141
昆汀·卡伦蒂诺作为西方暴力美学的杰出代表,影片以黑色、暴力、荒诞为主要特色。擅长运用非常规叙事、血腥的场面和精彩的长对白。其将暴力与荒诞性的巧妙融合,使昆式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电影《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威利·旺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厂,生产的巧克力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然而,他的工厂整日大门紧闭,从未见有人出入,这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个谜。有一天,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威利·旺卡将在全世界挑选5个幸运的孩子参观他的巧克力工厂,并且其中一个最幸运的孩子还将会得到一份额外的礼物。  相似文献   

11.
"后悲剧时代的灾难叙事与人文关怀"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于2010年5月14日至5月15日在宜宾学院举行。此次会议对"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与地震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的社会生态伦理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与影视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的文艺审美研究"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贾仁与阿巴贡是中法古典戏剧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但俩人在与其儿子的情感关系上可谓泾渭分明,一个是和睦温情,一个则反目成仇。其原因:金钱在社会生产关系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同的支配作用,不同的民族伦理观念,不同的价值观取向。  相似文献   

13.
14.
《搜索》《浮城谜事》《万箭穿心》三部独具电影现实主义精神既"真"又"美"的"即时文献"影像,积极触摸女性以"暴力"方式寻求出路和解脱之"真相",细腻展示了当代中国女性创伤性成长的过程,为当代中国女性生存的现实处境提供了有力例证。  相似文献   

15.
【原文】密码 孙道荣 为了防范儿子擅自使用电脑,我们可谓动足了脑筋:将房门锁起来,他总是能想办法找到钥匙;将房门钥匙带走,他竟然冒险从阳台爬进我们的卧室。  相似文献   

16.
《窦娥冤》与《桃花扇》是中国古代悲剧代表作,两剧的悲剧意蕴有同有异,体现为三方面:注目凡生的悲悯与割断凡根的悲叹;服膺伦理的悲壮与信念危机的悲惘;激越抗争的悲亢与渔樵冷眼的悲抑。两剧也是文人意识介入戏剧的代表作,分析两剧内容,可把握戏剧作为文人意识载体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技术并未能免除灾难,技术的缺陷和失控会导致所谓的技术灾难。技术与灾难的关系值得再反思:灾难不仅可能产生于技术体系的缺陷或技术操作的偶然失误,它更可能是不断膨胀又不受约束的技术发展及其有效控制的合理化后果。犹太大屠杀就是一种孕生于现代技术理性内在合理、合法特质的技术的灾难。技术发展中手段—目的结构的变异、道德的分立、脱域机制下技术责任对道德责任的替代等因素孕生着灾难的可能。对现代技术体系的自我反思是应对潜在灾难的必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邱瑞洁 《文教资料》2008,(29):61-62
顾长卫说,<立春>是一个关于梦想和励志的故事,但是解读<立春>,却是讲述了追求梦想而梦想破灭的悲剧与救赎,有人在悲剧中毁灭,有人在悲剧中重生,从而展开了对人生悲剧的救赎之路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文探讨了从鲁迅到余华等现代中国作家以及中国现代文艺对于暴力的不同关注和思考,尤其以电影《悲情城市》和《霸王别姬》为中心讨论了台湾和大陆不同的历史经验和记忆。文革成为了大陆知识分子历史记忆的符号,《霸王别姬》是大陆“伤痕文学”的发展,凝结了大陆知识分子的历史悲情。“二二八”则成为了台湾历史记忆的符号,《悲情城市》是台湾经验的一种表述。民族——国家成为了这两部电影暴力批判的对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世界现代民族——国家是在抵抗帝国主义暴力入侵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因此,实际上,民族——国家包含了抵抗与压迫的双重性质。在民族主义的建构中,往往忽视了民族主义内部的暴力和压迫。而在对民族——国家的批判中,也同时压抑了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暴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绝秦书》以真实笔触将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图景再现眼前,同时揭示了导致灾难的多重因素。该长篇小说对灾难的反思实现了文学抵制遗忘这一社会历史功用。灾难下的反思,以故事情节和历史资料互相佐证的方式突显大灾背后的原因,是小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