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推进地方综合实力建设的需要。2008年凤阳民歌继凤阳花鼓之后又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是重振凤阳民歌的重大机遇。本文通过《王三姐赶集》研究凤阳民歌,重点把握其传承性、集体性和象征性,从而深入挖掘凤阳民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准确把握凤阳民歌保护传承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2.
上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紧要关头提出了文化大都市的战略构想,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都市的现代化进程存在着矛盾,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形势下大都市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上海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传承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和文化性格,是上海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目前上海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文化大都市建设是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培育城市精神、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所以上海应该借鉴成熟的理论和建议,分门别类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其纳入乡土教育体系,走产业化之路,因为文化大都市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如何持续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和形式,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寻找、摸索、革新,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路。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完善保护机制、建立保护体系、制定保护措施、合理有效利地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使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得以存活、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南这个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大省,其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却在迅猛发展的市场化经济浪潮中濒临湮没。据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滞后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需要。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将成为河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得以保留和演变,这些文化需要得到继承和发扬。然而,目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有些甚至濒临消失。保护和传承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教育是推进山西省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效途径。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本地高职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社区内推广,可极大地丰富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也为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社区文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选拔培养。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历史的记忆和文化活动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众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了诸多问题,很多国人尤其是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当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渗透到生活和教育之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断加强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温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温州本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温州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品位,更是重建温州人形象与精神内涵的需要。地方高校具有传承本土文化的明显优势。温州各高校应正确认识代表着温州人民智慧和人文精神内涵的本土文化意义和价值,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活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实施的关键。"活态保护"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间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动态的文化场,在这个场中进行着疏通传承渠道、存留文化空间和延续文化时间的工作,以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活态保护"具有的再创造性的确认、核心价值的确立和当代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个关键点。"活态保护"必须贯穿回归生活文化,表达个性特征,突出多样性,展示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文化身份认同为视角,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传承主体为对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传承主体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和"完整性"中必须厘清政府、地方、社区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三者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升个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判断的意识;赋予地方社区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采用主袭方式传承与"活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有利于增强群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益于培养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文化意识",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京剧、书法、中医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方法。根据民族文化的信息特性,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处理、展示及传播,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修复和再现,还原为共享和可再生的数字文化形态,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构建传承和保护机制,科学地进行保护和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发源于乡村,与方言关系密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保护方言入手。烟台各地方言是烟台乡村文化生态的核心要素,是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土壤,还是烟台语言文学类非遗的原始载体。烟台乡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文化生态正在消解、人才断层化、个性淡化等问题。将保护方言与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相融合,改善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生态,提升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队伍。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坚持创新,构建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凝结了一个民族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创造力,凝结着这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引入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环节是大学文化传承功能的具体践行,是其专业建设的创新和特色。文章从实训原则、实训内容、实训成效三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境下艺术设计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取得了艺术设计实训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密切联系的,应该实现互动发展。黄山市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正视的制约因素。在总结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互动发展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人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在活态保护的语境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逐渐被纳入教育与文化产业的轨道。20世纪末期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更加多样。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模式为例,分析现有保护与传承模式的利弊,探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献计献策,贡献力量。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传承和研究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自己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优势,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培养大量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相关人才,为提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持久性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产业化经营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传承和保护的维度讨论了云南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丽江文化产业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将遗产资源通过商品生产经营的方式转化为文化产品,在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赢得了资金支持,且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效保护、"活态"传承,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