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的健康状况,笔者收集了湖北大学1983~1992年学生健康的有关资料,对学生患病种类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湖北大学学生1983~1992年因病休学、退学累计86人,平均每年7—9人,休退学率为2.33‰。精神疾病、肝炎、结核等病在80年代仍是大学生因病休、退学主要病因。近十年来,这三种疾病引起休、退学占因病辍学总数的80.33%,而精神疾病占大学生因病休、退学总数的1/3以上(33.72%),超过了传染病,已成为突出的健康问题。这一现象很值得心理、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研究报告显示,20%-3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因神经和精神疾病休、退学人数占总休、退学人数的第一位,表明心理卫生问题已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构成了对健康的严重威胁。为帮助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克服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各种心理疾患,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对本校(交通学院)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分析,以求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心理教育的策略,并为学校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近来,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原国家教委曾做过的一项调查反映,高等院校中,近年来因精神疾病休、退学人数占休、退学总数之首,已经超过了传染病。不久前在南京召开的一次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也透露,高校学生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4.
从近几年高校领域的法律实践来看,许多对学生开除或退学的处理决定显然已经直接剥夺了公民受教育权的案件都被法院以不属于受案范围为由而驳回.我国法律在高校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上,缺乏明确的规定.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为保障高校学生受教育权,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救济制度,并通过法律明确司法审查对于高校管理的合理介入,以充分保障我国高校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学生身份权是公立高校绝大部分学生的重要权利.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为了监督公立高校退学权的合法行使,亟待把学生身份权的救济纳入司法领域.从现代公共行政的视角分析,公立高校退学权是一种行政权力,公立高校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亦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因此,司法完全可以介入,为学生身份权的保护提供司法救济.对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的目的合法性,程序正当性和校规解释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司法救济学生权益的三种方案.  相似文献   

6.
建立大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鉴于欠缺救济的制度保障,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几乎无权利可言,提出了建立大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指出此举是增强学生法制观念,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有利于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历来是社会的宠儿。亿万人民希望和注视着他们,各行各业在期盼和等待着他们。然而,他们的心身是否得到了正常而健康的发展呢?《湖南教育报》7月25日一篇有关大学学生情况的报导中说:北京市16所大学的本科生在1978——1987年因精神疾病休、退学者达732人之多。北京邮电学院一医生分析了该校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的状况,发现大学生中精神病、神经症和其他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从1980年的1.3%,增加到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权益救济是依法治教的重要表现,是维护教师队伍稳定和壮大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维度。当前教师权益救济制度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种,二者由于处理范畴、执行基础不同,处于明显的割裂状态,使高校教师权益救济制度本身产生了桎梏。由于教师地位和权利结构不明确,高校教师与学校权益关系复杂,且以申诉制度为代表的行政救济制度在程序上、受理范围、时限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申诉制度效力不强。由于教师权利结构不明确,再加上高校属于学术自治的范畴,在没有具体程序法法理依据时候,司法救济难以对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权益纠纷产生效力。可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创新权益救济机制、建立一体化的权益救济制度体系推进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的制度融合,切实保障高校教师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高校强制退学处理是高校强制性解除学生在学法律关系的行为,包括纪律惩戒性退学和学术淘汰性退学两类。强制退学处理的法律属性属于国家行政行为,在具体行政行为类型上属于对未型式化的授益行政行为之撤销或废止。鉴于强制退学处理对学生的身份权和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形成过度限制甚至剥夺,所以强制退学制度在形式合法性上必须遵循法律保留原则、规范明确性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在实质合理性上应当符合比例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基于制度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查的结论,应该从四个方面对该制度展开法治化匡正工作:其一,退学依据应当部分遵循相对性法律保留原则来分配权限;其二,退学事由应当分为政治标准、纪律标准和学术标准分别确定;其三,退学程序应当构建起公开程序、听证程序和期间程序制度体系;其四,权利救济应当完善和探索校内申诉、行政复议、司法诉讼和行政赔偿等体系化救济理路。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精神利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法律也已经对人们的精神利益进行了保护,这集中表现为对精神损害的法律救济。然而,就我国《国家赔偿法》而言,虽然第35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的救济方式,但是,在具体救济方式的适用规则方面却规定得不尽合理.因此,有必要在对精神损害内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精神损害适用恰当的救济方式,以期真正地弥补受害人的精神损失.  相似文献   

11.
我校从1980—1988学年初共有休退学学生189人,其中还有相当部分高年级学生。这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直接影响了国家对医学生的培养计划,给国家、学校和学生本人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必须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减少在校学生的休退学数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医学生。  相似文献   

12.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性分层使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显。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权利明显弱化。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范围不断扩大,而相关权利保护却相对薄弱,尤其在法律救济上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农民工的讨薪难、就业歧视、贫困儿童缀学等等,这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保护弱势群体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我国当前弱势群体的认识,对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概念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指出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所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分析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的现状及存在的司法问题。进而从司法层面对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体系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中部分司法救济的缺失,导致农村中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众多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已经严重影响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施,本文在分析了村民自治权司法救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之后,提出了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和构建司法救济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社会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社会救济类型与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吏民救济、宗族救济、宗教救济等,其主要特征是:宗族、地方官吏与社会互助组织是民间救济的主体;宗教组织的社会救济带有浓重的神秘性与宗教性;民间救济以物质救济为主,精神救济为次.民间社会救济在整个社会救济体系中的地位相当突出,是社会救济的主体,显示了积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而国家救济仅在灾荒特殊时期才显示出强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与组织优势.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的法律素养对国家的法治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学生权益遭受损害时的权益救济。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生权益救济制度,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共同构建合法有效的学生权益救济体系,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建立法治校园。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校在校学生五年来病休、退学的统计资料,我们发现,因神经、精神疾病而休、退学的人数已占休退学人数的第二位,仅次于病毒性肝炎人数,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鉴于此类疾病在发病前常有社会心理因素为其诱因,因而从保健目的出发,亟需研究大学生的“生活事件”的特征,及早采取对策,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存在部分高校校规校纪和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程序瑕疵以及学校行政管理权缺乏有效制约等法律问题.构建符合法治精神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奉行正当程序理念,建立健全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尊重学生合理合法的权利救济和利益诉求,促进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因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的休学、退学人数约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0%左右。大学生心理疾病已成为突出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针对高师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出发,高师院校可以从四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抓住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即领导重视;二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干预网络系统;三是以心理咨询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四是激活各种教育载体,营造心理健康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退学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社会、高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对大学生主动退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及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并依次在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适应性问题、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困难生工作等方面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以期从根本上降低大学生主动退学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民生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本文仅从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和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就加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来促进社会和谐等一些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