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奥运设项,本文初步探讨了武术对练相对于武术单练奥运设项的几个有利因素,认为武术对练更能直观体现中华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更具观赏性的更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在进行武术对练时要了解武术对练的基本概念,这对于他们掌握武术的精髓、提高武术修养是十分有益的。武术对练是在各种武术单练的基础上组成的套路练习,它包括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砍、点、蹦等技击方法,由2人或3人进行。武术对练的作用在于使练习者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各种武术单练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的技击意义,从而提高练习者对武  相似文献   

3.
在武术日益面临丧失技击本原的当下,探求武术对练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和逻辑研究方法,再现了武术对练的历史形象和发展轨迹,并针对当下武术对练动作编排出现的暴力性、随意化问题,发出正视武术对练历史并使其回近历史本原的倡议。  相似文献   

4.
李建炜 《武当》2009,(12):34-35
想练好武术技击,首先要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的拳法,从基本功开始,使自己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得到发展,再从传统拳法中找到技击中所需的“劲”、力道、速度,然后再进行操手对练,最后就可以接近实战了。想练好技击,不但要进行肢体训练,而且还要进行意识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把武术练好。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加强练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竞技武术比赛对练套路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暴力意向动作,完全背离武术文化的本质属性,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解决问题.运用现场观摩、录像观察并结合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厘清武术对练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对练套路中暴力意向动作编排在传统武德文化迷失方面的各种表现;从分析武德文化内涵人手,指出这种对练套路编排思想不符合传统武德中“和合”、“仁爱”、“中庸”的思想和“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解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重塑对练套路设计思想继而调整与修改现行竞赛规则,积极探索武术自身美学表达形式,提高创编者传统文化和武德文化水平,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等.  相似文献   

6.
吴刚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201-202
运动损伤在武术对练中是普遍的现象.文章通过研究分析武术对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归类,并探讨相关安全预防对策.希望为减少运动损伤,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武术对练项目空翻技术加大难度系数,增加翻腾周数及转体的可能性与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武术对练中空翻难度动作进行归纳及技术分析,进一步发展创新武术对练项目高、难、新、美动作,以大力发展武术对练项目的精彩性,增强武术的观赏性,强化武术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教学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并依据非体育院校学生的自身发育特点、心理生理特点、认知特征,针对非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状况,就武术对练引入非体育院校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武术文化中的武德、自强不息、传统文化等思想对非体育院校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及行为举止,将武术对练纳入非体育院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是可行且十分必要的。武术对练对非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学产生诸多积极因素,对非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对练动作的攻防含义、攻击目标、假想的对手等等真假实质,合理地阐述对练在培养人的竞争意识与竞争精神,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增强自我防卫意识,提高自卫能力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一项以攻防技能为内容,以套路和搏击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运动。套路项目是武术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同流派的拳、械套路。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套路一般分为: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套路3种。单练套路包括拳术和器械;对练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套路包括徒手、器械和徒手与器械。其基本特点是:融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台一,形神兼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鉴于武术套路项目的特点,其套路项目中各单项技术动作的训练过程如何实施有效的优化控制,是武术专业教师或教练员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攻防技击性是中华武术的主要特点,也就是说,武术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每个动作都具有攻防内涵.因此,人们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能够掌握一些攻防格斗技术.散手,则是中国武术集中表现其技击性的一个方面.中国武术产生于我们的祖先为了维持生存而进行的狩猎和原始战争,不论是狩猎还是战争,生活要求人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能.人们为了总结格斗经验,提高生产和作战的能力,便把各种格斗动作编组在一起,并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生理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03年全国武术冠军赛(套路)对练项目的35名武术运动员的赛前安静心率和赛后即刻心率进行了监测,为不同种类对练项目的运动负荷的评定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更好地推动武术对练项目运动水平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的技击对练,是道家内传技击上乘套路。它与武当内家拳独特的功理功法,一枝独秀,至今仍是道门众弟子以及武林界所渴望得到的上乘技击之术。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在对练时,充分体现了唯有道家才拥有拂尘这一独特防身宝器。它在  相似文献   

14.
武华彦  徐亚乐 《精武》2004,(2):10-12
“学会六手翻。打架把人掀”这句八极拳谚,直白地揭示了六手翻就是用摔法赢人。武术中讲“打”的对练不胜枚举,而讲“摔”的对练却寥若晨星,由此可见六手翻的宝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顶、抱、单、提、挎、缠”是八极拳的技术核心,“挨、傍、挤、靠、崩、撼、突、击”是八极拳的技击特点,它们都在六手翻中有所体现。可以说,六手翻是一个能够显示八极拳风格特点的短小精悍的对练。它易  相似文献   

15.
从"暴力美学"视域审视武术技击美的心理归因及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暴力美学"的全新视角,对武术进行客观审视.武术的攻防技击美是武术之美的核心,踢、打、摔、拿、击、刺、劈、砍等组成武术攻防的基本要素是原始暴力元素的体现,对人性攻击本能的崇尚和人们的英雄情结是武术彰显攻防技击之美的心理归因;武术技击是"暴力美学"时代武打影视的核心素材;通过对武德的强化、武技的规范、规则的制约、美感的提升等,最大化弱化和消解武术中的"暴力元素",使武术呈现出适度体现"暴力元素"又巧妙消解暴力的二律背反态势;弱化和消解暴力是武术技击美的特质,也是"和谐社会"理念下武术的生存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武宣 《中华武术》2005,(8):15-15
7月16日晚,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江苏省体育局、南京审计学院承办的2005年“南审杯”全国武术对练精英赛落幕。来自广东、广西、宁夏、河北、江苏等11支代表队的60多名武术精英进行了男、女对练比赛,他们都是十运会男、女武术对练预赛项目的前12名选手。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各种套路和对练单势的练习。武术包括不同的流派,风格各异,技法有别。但他们都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都包含格击攻防的含义。这鲜明的特点,也正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关键之处。因此,我们说武术具有两个鲜明的基本特点:一个是它的技击价值,一个是它的健身作用。关于这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生理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参加2003年全国武术冠军赛(套路)对练项目中的35名武术运动员的负荷强度进行了某些生化指标的监测研究。采用血乳酸和心率作为指标来评定对练项目的负荷强度,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武术对练项目属于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的大负荷强度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教育技击缺失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武术套路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防身自卫主体需求之上。文章对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武术套路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从武术套路内容本身着手进行调查研究,指出武术套路教学内容需要包含更多的技击动作,以激发学生练习武术的动机,提出攻防技击回归武术套路教学,以新的武术套路内容诠释武术的技击含义,保持武术的技击本质。  相似文献   

20.
武术赛事在当代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丰实的成果,为武术国际传播与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武术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武术对练大奖赛与以往的武术比赛注重个人展示不同,赛事以对练比赛作为切入点,努力打造一个武术赛事品牌,不仅迎合了市场,拉回了观众,吸引了企业参与,而且宣传了武术人和传统武德文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武术事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