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惠洪和黄庭坚有两度交往,二人初识于南康,第二次则由于黄庭坚晚年遭贬,与惠洪遇于湘中,并有一月之谊。惠洪求名心切,曾伪造山谷赠己诗以张大声名,由此遭到后人的诟病。他与《江西诗社宗派图》中其他人亦多有交往,而诗、禅乃为他们交谊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作为苏门文人,李之仪与黄庭坚之间交游较为频繁,关系甚为亲密。他们相识早,且有同朝为官的经历,彼此之间诗文唱和,相互欣赏。李之仪还注意搜集黄庭坚的作品,并为之作了一些题跋,从中表现出对黄庭坚人品以及书法艺术的钦佩之情。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最重要的知音是亦师亦友的天才艺术家苏轼,说苏轼是同一时代中对黄庭坚影响最大的人,也许并不为过,但这种影响并不导致黄庭坚艺术审美向度的简单归顺。本文从苏黄交游的角度出发,以苏黄交游的时间阶段为经,黄庭坚书风演变为纬,对黄庭坚书法创作与苏轼的关系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以期获得对黄庭坚书法艺术成就更进一步的认识。苏黄交游以及他们对于艺术创作道路的自主选择,对于今天的书法教学依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通过学习杜甫,建构了自己的诗法理论,其要点是夺脱换骨。黄庭坚创此诗法理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他的个性是分不开的。黄庭坚的诗法理论被他的门徒奉为金科玉律,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的理论。历代都有诗话对它进行宣传、发扬,但随着江西诗派的发展,其诗法理论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后人对他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并给予批评和修正。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诗及诗论对宋诗乃至明清诗的影响极大,但历代褒贬不一,该文试对黄庭坚诗的内容和形式及其诗论作一分析,指出其形成缘由、特点及其影响,以重新认识其诗坛地位。  相似文献   

6.
元符三年七月初,黄庭坚从戎州出发乘船前往青神探望其姑。此次青神之行,对诗人来说,既是一次探亲访友之旅,又是一次旅游观光之旅,更是一次传播文化之旅,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段余香满口的佳话和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名作。纵观黄庭坚此间的创作,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数量众多;二是纪实性强,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三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为人极重孝悌忠信,笃于亲情,在诗学上也着力培植其侄甥们.黄庭坚之甥"洪州四洪"就受到黄庭坚不少诗法上的诲示."四洪"在诗法学杜、化俗为雅、以故为新等方面对黄庭坚诗学多有继承发扬,同时又有所创新,从而在诗歌创作上取得较高成就,成为"江西诗派"中的著名诗人.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的咏梅诗主要描写梅花的傲雪凌霜、馥郁幽香、凄惨飘零等内容,赞美了梅花凌霜斗雪、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借以抒发诗人自身清高耿介的气节。诗人和梅花一样,即便有着高尚的品质也不免凄惨凋零。  相似文献   

9.
山谷诗讲究句法,增加了诗歌容量,促进了情感内敛,融合了哲理与形象,对宋诗独特面目的形成,关系重大,并非单纯的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0.
黄爵滋的《读山谷诗评》,专门论评黄庭坚诗作,对黄庭坚诗歌出入众作饱参本色、自成一家的创新精神、渊雅富赡的用典艺术、透彻老横的艺术境界、纵横捭阖的文法结构以及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进行了多方面评说。黄爵滋的论析,固然体现了他自身的美学趣尚,但也确实纠正了后人对黄庭坚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诗歌最初是以单篇零章的形式流播的,其主要方式有书作、石刻、题写、酬赠等,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使黄庭坚诗歌即时传播,并拥有了广大的受众,从而促进了黄庭坚在宋诗史上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深受禅宗影响,其作品往往有较浓的禅味,或者喜欢在作品中使用禅宗或佛教典故,加上其用典灵活隐晦,往往让人难以得其真意。如果典故本意未明,就不能准确地理解黄庭坚的作品。古代注家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以具体例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的佛教实践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很大。游历佛寺、结交名僧、阅读佛典等,促使他的诗歌呈现出新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的七绝变体是其诗歌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继承杜甫的诗歌艺术,在七绝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上进行了许多探索,突破了唐代绝句的艺术法则和风格传统,体现了鲜明的宋诗特色。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诗歌在清代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标举、学习宋诗风气的日益浓厚,黄庭坚诗歌的传播也随之进入其全盛期。黄庭坚诗歌在清代不同的文化空间广泛传播,借阅、抄购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别具特色,强化和促进了黄集秘籍的流传;诗歌选评促进了黄诗传播的普及性和经典化;宋诗选本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以两类选本的传播,将黄庭坚诗歌推向社会的各个层面;旧本翻刻是比较通行而又便于实施的传播行为,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发挥了其长久性的信息存储功能。  相似文献   

16.
黄粱梦诗歌美学是研究邯郸黄粱梦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黄粱梦诗歌旷达美学特质的研究首先论述了旷达这一美学范畴内在的独特品质,进而从深层次解析了黄粱梦诗歌表现出的人生彻悟美、梦的形态、精神超越和现实态度,第一次提出了黄粱梦诗人群的概念,对黄粱梦诗人群中王安石、范成大、王世贞的代表作品进行了深入探索,推测了作品的创作年代,分析了诗人们在面对人生中重大事件、失败、痛苦时的情感态度,指出了作品中的美学特质与作者人生经历、人生态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诗歌在明代不同的文化空间广泛传播,书法作品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显示了特殊的功能;诗歌选本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产生了重大的驱动力和影响力;集本翻刻是比较通行而又便于实施的传播行为,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具有长久性和信息存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诗人黄仲则一身漂泊无依,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有对自身价值的强烈肯定,充满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强烈自信.反映在诗歌当中,一方面是寒士的嗟贫叹卑,一方面是名士的高迈健举,二者颇具张力且相互映发,共同构成了黄仲则感愤诗歌的主题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