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趣的汉字     
《中国漫画》2023,(3):16-17
<正>细细解鱼类生活在水里,是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甲骨文的“鱼”字就是一条鱼的样子,可以看得到鱼头、鱼鳍、鱼尾和鱼鳞。隶书中“鱼”下面的四点不是表示水或者火,而是表示鱼尾。给小朋友的话人们常用“鲤鱼跳龙门”来形容得到功名,现在则表示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传说黄河中的鲤鱼只要跳过了龙门,就能变化成龙。为此,鲤鱼们逆流而上,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纵身一跃。  相似文献   

2.
三种脊椎动物运动方式的比较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519000)胡小萍鲤鱼的运动鲤鱼的躯体由大量肌肉构成,肌肉的强力收缩使鱼体能在水中自由游动,鱼鳍则可使鱼身保持稳定和平衡,并控制运动的方向。鱼的滚动和两侧摆动是由奇鳍所控制(图1中的A、B),至于升降...  相似文献   

3.
生物趣闻     
在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观察"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实验中,书中用捆绑鱼鳍、做模拟鱼等实验方法来研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不仅难于操作,同时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我采用对鱼的不同鳍进行局部麻醉的方法,使鱼体局部神经传导阻滞,被麻醉的鳍在短时间内停止摆动,这样观察鱼鳍的作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在制作鱼类标本时,为呈现出活体时的自然状态,对鱼进行展鳍,提高了鱼类标本的质量。一、展鳍浸制法和步骤: 1.将活鱼刺死,放在清水中。 2.取出鱼体,用镊子轻轻地展开收缩的鱼鳍,使鱼鳍显出活态时的形态;用干棉球把鳍条和关节部份的水沾干,再把熔化的蜡涂在鳍条和关节部分,用蜡把鳍逐个包起来。 3.待蜡完全冷却后,把鱼置于8%的甲醛溶液中,轻轻剥去鳍周围的蜡。再泡半小时。这样,鱼鳍条  相似文献   

5.
鱼类是一种用鳃呼吸、卵生、以鳍游泳的水生脊椎动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接触到许多“鱼”,如鳄鱼、鲎鱼、甲鱼、鲸鱼、墨鱼等,这些动物名字上虽然带有“鱼”,生活于各种水域中,而实际上不属于鱼类,因为它们的基本特性不同于鱼类。  相似文献   

6.
“鱼”非鱼     
鱼类是一种用腮呼吸、卵生、用鳍游泳的水生脊椎动物。可是,在生物学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鱼”,如文昌鱼、桃花鱼、墨鱼、甲鱼、鳄鱼、鲸鱼、美人鱼、娃娃鱼等,这些动物虽也生活在水域中,且称呼冠以“鱼”字,但实际上并不具备鱼类的基本特征,不属于鱼类。  相似文献   

7.
在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的江河里,生长着一种介于鱼类和两栖类之间的珍奇动物,它叫肺鱼。肺鱼出现于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它身上披着瓦状的鳞,背鳍、臀鳍和尾鳍都连在一起,并有构造最古老的“原鳍”,所谓原鳍与正常鱼鳍不同之处是一个肉柄状的东西。肺鱼的鳔的构造很像肺,可以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有人将肺鱼的鳔称为“原始肺”,肺鱼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肺鱼还有内鼻孔,它在水中用鳃呼吸,当河水干涸时,它们钻进泥土里,用“肺”和内鼻孔呼吸。科学家们认为肺鱼是自然界中最先尝试由水中转向陆地的动物。非洲肺鱼是4亿年前已广…  相似文献   

8.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中,提供了几个探究的思路:①直接观察。这个方法显然不行,因为鱼在运动时几个鳍同时摆动,不能看出每个鳍的作用。②剪掉鱼鳍。这种方法虽然效果很好,但对鱼造成的伤害太大了,不符合新课程关爱生命、热爱动物的理念。③制作模型。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但由于制作过程较复杂,需要时间也比较多,且学生制作水平差异比较大,此方法在当前课时较紧张的情况下不具有操作性。④捆扎鱼鳍。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条小鳊鱼,快乐地生活在资江里。我很小,长6厘米,宽2厘米。我有个小小的头、扁平的身体和小尾巴。在我的背上和腹下,长着鱼鳍。如果我是一条船,鳍就是  相似文献   

10.
<正>尾巴是脊椎动物的标准配置,功能也多种多样。曾经,人类的祖先也有尾巴,为什么后来又把尾巴淘汰了呢?这要从尾巴的起源说起。尾巴的历程脊椎动物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祖先生活在5.3亿年前,它的化石发现于中国昆明,所以叫“昆明鱼”。它的体长只有几厘米,身体后段尖尖的,带有一点儿鳍,这样的尾巴我们称之为“原形尾”。后来,鱼类日渐繁盛,身体形态出现了很大变化。到4亿年前,海洋鱼类中出现了大家伙,例如邓氏鱼,人们通过化石复原了它的形象。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的尾巴不太一样了,主要是尾尖上翘,且下方长出大片的鳍。由于上下不对称,我们叫它“歪形尾”。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许多动物都长有一条尾巴。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动物尾巴在形态上区别很大,在功能上也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动物尾巴有哪些功用吧: 用尾巴游泳 鱼能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究竟靠什么游泳呢?它靠身上的鳍和尾巴。鱼鳍是用来控制身体平衡和升降的,而  相似文献   

12.
田力 《生物学教学》2005,30(5):47-48
1教学准备 1.1教材分析“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是在学生认识了水中各种鱼的基础上,做的一个探究性实验活动,目的使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鱼类的主要运动器官——鳍,在鱼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科学实验方法的严谨和科学性,帮助学生走近科学、树立探究生命奥秘的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墨西哥加利福利亚湾沿岸的普尔莫角国家公园的海面上,成千上万只“魔鬼龟”跳出海面,凌空飞跃.这会“飞”的“魔鬼鱼”到底是什么生物呢? “魔鬼龟”又称为蝠鲼(fú fèn),属于脊椎动物门,软骨鱼纲,蝠鲼科,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及热带沿大陆即岛屿海区,在我国南海海域都也有分布.成年的“魔鬼龟”体长约7米,重量可达到5000千克,是鳐鱼中最大的种类.蝠鲼背部呈现黑或蓝色,在灰白色的腹部上有着独一无二的斑点,这也成为科学家辨别蝠鲼的重要依据.蝠鲼背鳍退化,身体扁平,加之它那如同翅膀的三角形胸鳍,以及胸鳍前两个类似耳朵的头鳍,性状吓人,因此被称为“魔鬼鱼”.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基本思路 自然课中教学生认识六类动物,前五类是脊椎动物,最后一类是昆虫。两栖动物的认识居五类脊椎动物之末,因此有条件把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为类似科学家发现新物种的过程,让学生处在探索的情境下学习。基本思路: ● “青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 “什么动物和青蛙相似?”找青蛙的同类——蟾蜍。 “这两种动物有什么共同点?” ● “这两种动物同属于哪一类动物?”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比较,与前四类动物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海马,并非顾名思义的“生活在海里的马”,而是一种小型的硬骨鱼类,体长一般在6~20厘米,分类上隶属于刺鱼目、海龙科、海马属。海马是个大家族,全球都有分布,主要是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中。我国自南至北的近陆浅海均有它们的踪迹。世界上最大的海马当属太平洋海马,体长约30厘米,最小的可能是近期海洋生物学家在马来西亚海域13米深的水中发现的一种海马,只有16毫米,仅相当于成年人一根手指的宽度,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海马种类。与其他鱼类相同,海马也用鳃呼吸,背部有鳍,食物通过吻进入腹中且终生在水中生活。与其他鱼类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是要依靠教育及其具体的学科教学来进行的。生物科虽是学科之中的“副科”,但亦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我们不是希望每个学生都会成为创造的伟人,但重要的是如何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例如上《鲫鱼》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先观察,再几个人动手解剖,学生知道了“鲫鱼”的鳞片、侧线、鳍、体形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知道了“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鱼与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的特点区别。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道理,这也可以说我们实施的是创新思维。可见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种以创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7.
幼教三则     
<正> 一、注意发现和培养特殊才能儿童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和教育情况的不同,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儿童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语言能力、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人们把智力发展水平明显超过一般儿童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而今的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特长,超过一般儿童的发展水平,也称为“超常儿童”或特殊才能儿童;把智力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儿童的儿童,称为“低常儿童”,也叫弱智  相似文献   

18.
它们不是鱼     
晏爱民 《课外阅读》2010,(11):173-173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我们学习了鱼类,鱼类是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它们具有高度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身体多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常见的青鱼、鲢鱼、鳙鱼、草鱼、鲫鱼等是淡水鱼类;带鱼、  相似文献   

19.
王雯 《福建教育》2023,(39):23-2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狭义的跨学科学习,表现为通过立足学科知识,以主题的形式来实现关联其他学科知识、方法和思维的一种综合学习方式。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立足的学科称为“主导学科”,关联的其他学科称为“辅助学科”,主导学科与辅助学科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主导学科(“1”)和辅助学科(“N”)整合的不同程度,可以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类型划分为“1←N”“1&N”“1→N”“1∪N”四种不同实施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生活中,我们非常喜欢"十"这个数字,比如完美称为"十全十美"、满分爱用"十分".我们对"十"的偏爱,似乎和手指、脚趾的数量脱不开关系. 那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有十根手指呢? 从鱼鳍开始 要探究十指的起源,得从我们的海洋祖先——肉鳍鱼说起. 这群老前辈出现于距今约四亿年的泥盆纪.起初,它们依靠鳍在海洋中自由游弋.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