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青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锋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新时代好青年培育的逻辑起点、现实向度、关键要素与实践进路。青年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性工作,新时代好青年培育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在新时代好青年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关注青年的成长环境、成长空间、成长前景,引导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采取科学的行动方式、塑造坚韧的内在品质、坚守崇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时代的要求。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对于我们实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以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为主旨,以开展思想动员、激发精神动力、进行价值引领、促进关系协调、助力社会治理为行动指向,在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道路上发挥着“生命线”的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后,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层面应注重拓展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的空间和进路,注重推动内容建构的同频共振和深度嵌入,在实践层面应注重突出方法的传承运用和不断调适,注重推进载体的继承创新和整合优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强化自身服务保障功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三大新使命: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与服务世界各国发展并重,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重,促进中外语言交流与推动中文成为一门全球性语言并重。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三大使命,需要制定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步走战略,三阶段规划,服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各国广泛合作、差异化的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全球体系,构建国别区域中文教育学科体系,设立国别标准体系建设支持项目,大力发展虚拟空间中文教育,启动中文教育薄弱国家支持项目,推动中文师资“走出去”培养等十项行动计划。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到2035年使中文成为一门普遍教授的语言;中期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使中文成为一门广泛使用的语言;远景目标是使中文成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去”等重大核心问题进行探索后作出的客观科学判断。这一新发展征程有内在的客观现实逻辑和科学发展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必然、党和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取得重大成就与变革的现实必然、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客观依据等方面,生动体现客观现实逻辑;在持续壮大社会主义力量、增强我国综合实力、推进人民共同富裕、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等方面,充分体现科学发展逻辑。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的逻辑特性,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强国建设实践史诗。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降,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倒,根源在于中国共产党以其自身的先进性、时代性、革命性,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呕心沥血的改革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战略部署,描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也必将极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当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注重提高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不断增强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导能力、建设能力、批判能力、协同能力,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迅速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呈现出文化更加繁荣、蓬勃发展的历史性进步。文化建设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经验: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握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二是夯实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三是立足时代推动文化创新,坚持文化建设的改革动力。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命题以来,学界就党的政治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创新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特别是在党的政治建设的规律性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及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研究方面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形象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需从"中央八项规定"、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形象破题,正视党的形象建设中主体认识存在的核心要素——价值观,认识客体中存在的关键性要素——腐败和效能要素——执政本领,以及新媒体监管不到位四个方面入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形象建设的着力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捍卫党的历史形象;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不断提升党的引领者形象;以自信、开放、担当的积极态势,全面提升党的国际形象作为提升新时代党的形象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科学回答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化之问”,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中国式现代化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政治本色,又深深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思想精髓、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同时借鉴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纳入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不仅彰显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了文化强国建设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践逻辑的一脉相承。当前,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要关头,更应发挥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凝心聚力的作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紧迫性和使命感,人民是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享受者。因此,从多维层次去关注文化强国建设的人民主体性,能充分体现人民强、国家强、文化强的文化发展逻辑,反映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和奋斗目标。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理解党的百年奋斗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是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一个视角.二者交融于两个全过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全过程,二是党的先进品格始终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党百年来尤其是新时代十年来,中国人民在探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为新征程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万众同心的磅礴伟力、积极有为的民族精神、焕发生机的科学理论和更为强大的国力支撑。与此同时,人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未来前行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诸如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艰巨性、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效性等多重挑战。面对这些重重挑战,任何熟视无睹或盲目乐观显然都不是明智之举,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聚焦突出问题。既要不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做好经受各种风险考验的准备,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唯有如此,才能在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创造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6.
高校就业生态从主体来说包括毕业生个体生态位、学校生态位和用人单位生态位三个层面。这三个生态点位合力协作、互利共生推动了高校就业工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深刻复杂变化,产业结构的矛盾、就业市场的压力、就业观念的偏向等困境,需要就业生态主体在政策导向、创新实践、重点聚焦、就业育人等层面加强建设和引导,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此提出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民族建设的基本涵义是同一国家之内实现政治和民族文化的统一化。民国时期中国的民族建设话语是孙中山的“民族同化”思想和国民党的中央集权主义。广西新桂系势力迎合了这一民族建设诉求,实施了各项民族政策.取得一定的成就,同时也牺牲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但不管是民国时期的民族建设话语还是新桂系的民族政策.都必须“民族政策以民族平等团结、巩固和维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基准,才能实现民族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出突出强调,大会主题中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进的宣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力量支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强大精神武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题中之义,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提升全党的精气神,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对党的先进性的考验。彰显的民族精神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以凝聚民族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典范,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民族精神一次次地升华和迸发,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锋,是中国最能激发民族精神和凝聚民族力量的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审时度势,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求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她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高教强国是教育强国的主要标志与核心支撑。开启高教强国建设新征程,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新布局、聚焦重大战略任务新部署,明确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要认清高等教育在落实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方面存在的差距,认清高等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把准新时代新征程的主要任务;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原则,以高质量发展统领全局,以一流大学体系建设为龙头,以提升国际化水平为重要突破口,开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