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小的女孩,在爬满玫瑰的高塔上,把昨夜关于王子的美梦纺成长长的丝线,纺车旋转着,呼噜噜,呼噜噜。女孩子的第一个教母,北风婆婆来了,她祝女孩子的皮肤如白雪一样洁白。祝福的羽毛飞进了房间,变成了纯白光滑的丝衣。  相似文献   

2.
一位姓佟的朋友生病住院,他去探望,在那里,遇到了朋友的远房表妹。这是一个娇小甜美、清纯可人的女孩子,才18岁,从一个北方小镇到省城来读书。他一下子就爱上了她,从佟姓朋友那里要过她的手机号码,热切地给她打电话约她,向她表达爱意。在电话那头,她十分惊慌、害羞,语不成句地拒绝他:"对、对不起,我、我、我还小呢。"后来,他们还是交往起来,因为他的攻势实在是太猛烈了,她没能抵挡得住。她大学毕业时,他们的爱情也瓜熟蒂落,于是他拉着她的手踏上了红地毯。  相似文献   

3.
婆婆跟亲妈毕竟是两回事。有很多事,婆婆恐怕在心里暴跳如雷地骂了你成百上千遍,可她老人家就是不说出来让你知道。你奈她何?你最终会知道,如果你遇上一个肯念叨你、敲打你、说你这不对那不对——其实就是不跟你见外的婆婆,那还真是你前世修来的福气。不过,婆婆毕竟是你生活中不得不直面的人。再会隐藏感受的婆婆,你也得学着读懂她的心思。有些话,不管她说出来还是藏在心里,你都得有个应对之法。  相似文献   

4.
胡谋 《老年教育》2009,(1):27-27
一位来自重庆山村的农妇,贫困的家里有太婆婆和聋哑、失明的瘫痪婆婆。可她十五年如一日,把婆婆当亲娘。甚至背着婆婆到深圳打工。  相似文献   

5.
瑞拉·玛莉从十三岁起就为她的长相感到难过。那时,她长得比其他的女孩子都高,为此她感到很难为情,另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太瘦了。到二十岁时,她确信她的长相实在有点太难看了。其他的女孩子看上去都小巧玲珑,动人可爱。可瑞拉的衣服总是皱巴巴地穿在身上。男孩子和女孩子们都喜欢瑞拉。她是个好女孩——如果忘掉她的长相的话,她的头发也不对劲,总是一串一串的,但她有一张快乐的脸。尽管如此,瑞拉有了一个男朋友,帕特·鲁迪,他的父母开着一家杂货店。  相似文献   

6.
婆婆练摊     
吴婷 《家长》2012,(5):42-42
几个月前,我们把乡下的婆婆请到城里,让她接送孩子上学。除了接送孩子时出门,其他时间婆婆都呆在家里。日子久了,婆婆便说呆在家中太闷。我和老公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7.
女孩子,爱美之心可能觉醒得更早一些。我的女儿两岁多,就知道穿上一件新衣服以后要到镜子面前照一照了。现在她五岁多了,常常自作主张,找出她喜爱的衣服来换。到节假日,还希望我给她抹一点口红,扎上两个蝴蝶结。当爸爸的常皱着眉说:“小孩子不能太爱漂亮,心思用在打扮上,将来读书都读不好。”可是我在孩子殷切的月光中,每每最终还是依了孩子。看着她收拾得眉目清楚,鲜艳生动,又加上发自内心的一个灿烂的笑,  相似文献   

8.
百岁老人     
“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我的太婆婆(妈妈的奶奶)今年已经104岁了。她有57个子子孙孙,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太婆婆个子不高,有点驼背,花白的头发像银丝一样,白白的脸上布满了一条条很深很深的皱纹,妈妈说:“这是岁月留下来的”。太婆婆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坐在离电视机很远的地方也能看清电视机上的小字,更有趣的是她有两个又长又大的耳朵,很像电视剧《孙悟空》里“如来佛”的耳朵,太婆婆笑起来露出几颗又崩又烂的黄牙齿,像要换牙的小孩子一样,说话时带点漏风,可爱极了。妈妈常说老人就像小孩子,太婆婆现在跟我一样爱撒小孩子脾气,喜欢吃零食。…  相似文献   

9.
镜中人影     
正我是1924年生,在北京一个大的四合院里关起门来长大的。我的祖父比较保守,他说:"女孩子就是不能让她到外面的学校去读书,一到外面读书,女孩子就学坏了。"可是女孩子也要读书,读什么呢?读《女诫》,学三从四德,因此对女子的教育是"新知识、旧道德"。我的祖父绝对没有想到我会到  相似文献   

10.
和一个女孩子聊天时.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梦想。女孩子说她很喜欢唱歌,并认为自己很有音乐天赋.她将来要尝试进入音乐界;如果不成功的话,就去考律师,因为她十分敬佩电影里舌辩无敌,扬善惩恶的律师;如果考不上律师,她就尝试写作,因为她从小就梦想着能让别人读她的文章……女孩子说着,眼里神采奕奕,充满向往。我不由得想到春天细雨之后的清晨,花瓣上的雨滴,纯净剔诱,纤尘不染。  相似文献   

11.
玲珑颦儿     
一棵枯树,苍硬的枝条,在飞雪中坚强地挺立着,是在衬托那玉带皎洁的光辉,还是为展现雪中金簪的神彩? 林黛玉,一个在诗意中成长、在孤独中成熟、在幻想中长大的女孩子.有人说她太刻薄,有人言她太敏感,多愁善感已成为她的代名词.她不会做人、处事,不八面玲珑.真的是这样吗?不!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笔者到某小学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人教版第九册的《青山处处埋骨》。听后觉得不太理想,朗读没有感情,讲解支离破碎。课后交流时,我问那教师:“上课前,课文你读了几遍?”那青年教师说:“记不得了,七八遍肯定有的。”“你是怎么读的?”我追问。那青年教师有点惘然,似乎想说:读书还有怎么读的?她想了想解释说:“就这么一遍遍读过去,想过去,有时还做些记号。”  相似文献   

13.
天黑了。 月亮婆婆笑眯眯地走出了月宫。她又扶起那把亮闪闪的银犁,在漆黑的夜空中耕种起来。 想知道月亮婆婆播种下了什么吗? 夜空中闪闪发光的小星星们会抢着告诉你:“我们都是月亮婆婆种下的星星花,天亮时那一轮艳阳是我们的果实。” 月亮婆婆不知疲倦地劳作着,不分春秋冬复。为啥?她是为了送给我们一个个阳光灿烂的明天呀!  相似文献   

14.
往事随风     
光子是初中时转学来到我所在学校的。她并不像一般的女孩子那样活泼、开朗,相反,她有一丝忧郁,性格内向,有弱柳扶风之美。 光子极不善于交际,平时言词很少,所以,她也没有什么朋友。好在她学习还算不错,同学们对她并不是太反感。  相似文献   

15.
婆婆     
读了这篇文章,不由得让人感到揪心。显然,作者把婆婆的形象写活了。婆婆是一位不幸的人,一个山村里平凡而又特殊的妇女。她是一个瞎子,几十年来,含辛茹苦带大了子女,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辛的生活。尤其到晚年,家庭的不幸,使她受尽心灵上的折磨,并且在失去心爱的孙女的阴影下生活。作者选择了几个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两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例如,当有人开玩笑叫作者把婆婆丢到水里去淹死时,作者立刻作出有力的反击,婆婆便开心地笑了;当别人送婆婆鱼时,婆婆首先想到的是作者;当作者因父母离异而离开婆婆时,婆婆痛苦的心情令人潸然泪下;文章在最后形成了一个情感高潮:当作者从东北回到山村叫一声“婆婆”时,婆婆惊异得手里的锅铲掉下来……作者以生活中的事例,记述了两代人的亲情,写得细致、真切、水到渠成。婆婆是不幸的,婆婆又是幸运的。婆婆的身世确实令人同情,而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两代人之间的爱。这是人世间最值得赞颂的,为此我们对婆婆也表示深深的祝福。  相似文献   

16.
本班有一奇女子,说她“奇”,实在是千古难寻,因为你若拿着放大镜把她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看上一遍,也不会找到半丝女孩子的气质,活脱脱的一个假小子。她还跟男生们打成一片,称兄道弟。  相似文献   

17.
    
东院里有一个女孩子,西院里有一个男孩子。女孩子长得很清秀,经常抱着她的小猫说悄悄话。男孩却是一员“闯将”,一放学就在西院里踢足球。每隔几星期,家里就会有一块玻璃成为男孩子脚下的牺牲品。男孩和女孩在同一所中学,同一个年级读书,只是不在一个班上。东院和西院间只隔着一堵矮墙,矮墙上装着一扇  相似文献   

18.
文文是一个7岁的女孩子,她在运动和学习上的问题都比较大。父母带她来咨询的时候,反映她在模仿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时经常出错,头部经常爱摇动,写字看书时总是低垂着头,感觉像脖子支持不住脑袋一样。无论爸爸妈妈怎么让她保持好的读书姿势,可她就是做不到,往往刚刚读了一会儿就又低垂了脑袋。爸爸妈妈还说,文文在运动时,身体肌肉好像很紧张,感觉特别笨拙,全身僵直,  相似文献   

19.
我的婆婆     
当先生第一次对我说他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他是母亲最小也是惟一不在身边的儿子时,我就开始想像养育了八个子女,已年近八十的婆婆长什么样,并盼望着见到她了。去年回家过年,我终于第一次见到了婆婆。随先生经过一天的颠簸,黄昏时分推开了那两扇不知被我想像过多少遍的老木门。  相似文献   

20.
朋友有一个上六年级的女孩子,她说:"我们看个书可累了,读书批注篇篇要,阅读笔记天天做,读后感想周周写.我是一个小小小孩,阅读笔记呀记也记不完."最后两句她竟学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改编了歌词.林语堂说:"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