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历史解释基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统筹于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是系统培育核心素养之关键。对达标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而言,《课标》中学业质量水平4要求学生在历史解释素养方面,要具备“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的能力,这就需要在历史解释中充分建立联系性解释。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科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笔者认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阐述方案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课程标准的重新编订,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灵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历史学科兼具逻辑性和人文性。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基于历史演进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正>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理念与目标,其中“历史解释”是关键素养之一,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教师应该将初中历史课程与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以期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强化学生对历史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能力。现以七年级历史“盐铁专卖”为例,探索初中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在深圳市中小学探究性课题活动中进行了“新生代与客家文化的奇遇”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此次活动在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型上具有借鉴意义。一、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缘起与目标制定1.核心素养生成的思考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课程目标一致。初高中是一个连贯的学习过程,同时“由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分类初高中是一样的,这意味着必须解决核心素养培育的分层问题”。[1]  相似文献   

8.
<正>翻阅《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其对“历史思维”的意蕴共有四次阐述: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要帮学生“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素养即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高中历史课程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基础上,更加“拓宽历史视野,强化历史思维,确立正确历史观念”;“史学入门”选修模块需在“提高学习历史兴趣,发展历史思维能力”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其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连接教学与评价的学业质量水平也在深入研讨中,作业设计作为达成学业质量的重要环节则亟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4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提出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当下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探索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落实,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笔者在统编版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中,尝试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出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了诸多尝试,过程思路如下文所示。  相似文献   

11.
<正>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本质联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其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几个层面。在此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模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向。基于此,本文以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灭亡”一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通史、寻史、释史、鉴史达成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行后,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历史教学新的目标定位。那么,如何将五大核心素养化用到历史教学中,并在化用过程中对历史教学的内在逻辑进行审视,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加以补益,使历史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培育都指向实现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立德树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尝试以“认知历史—审视历史—解释历史—化用历史”的“鸦片战争”四环节教学构思为例,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依据核心素养发展体系,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标准》)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教学中要指向核心素养,积极探索各种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本文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为例,探究历史教学中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体会历史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其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1]为使史料实证素养的落实更具操作性,“新课标”将史料实证素养划分为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四个素养水平。高中历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生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浸润,可以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我的知识架构,培养关键能力。如何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渗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笔者试以“人民的解放战争”一课为例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解释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中的核心与关键,既是诸素养中对学生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对学生在历史辨析与判断方面的发展颇有裨益。以下结合“安史之乱的起因”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史料分析,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历史解释”涉及历史学习的多项核心素养和能力,具有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特征,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要求。我以为对“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理解可简化为“史料”“史观”“问题”“现实”四个部分,也就是说要对历史作出解释,首先要占有足够的史料,其次要有基本的历史观知识,再次还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提出合适的问题,最后还要有关照现实的眼光。下面笔者以历史地图与“史料”“史观”“问题”“现实”为线索,以《中外历史纲要》的中国古代史为例,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不当之处欢迎斧正。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高中历史第一课肩负着传递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方法、核心原则、价值情怀及融通师生关系等重担。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解释是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历史问题的理解,不能停留于浅层次的事件解释,而是要深入分析史料,从理性分析、客观研判中获得对历史问题的深层解读。这就要求我们要依托历史问题,让学生从时空观念、史料证据层面有意识地思考、辨析历史事件、现象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并不是面面俱到讲故事,而是融入理性的辨析。本文以“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课为例,试说明如何通过问题引领渗透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