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是有着伟大奋斗精神的政党、民族、人民。新时代新征程上,奋斗精神的内涵和表现不断丰富和延展,主要包括艰苦奋斗、顽强奋斗、团结奋斗、接力奋斗、永远奋斗等五种样态,具有五个方面的育人价值。培育青年学生奋斗精神,要引导他们树立奋斗志向、提升奋斗本领、保持奋斗姿态、涵养奋斗品格、投身奋斗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2.
“躺平”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对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躺平主义以安于现状、消极逃避的生活状态作为处世原则,其实质是奋斗精神缺失、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劳动价值观偏离的产物。究其原因,躺平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不良社会思潮冲击、网络媒体导向以及自我认同危机协同作用的结果。对此,要从培育正确价值观、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综合引导“躺平”青年转变观念,主动应对青年奋斗精神消解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红船精神"是我党先进性之源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新时期发扬"红船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结合"红船精神"的学习、实践,培育一批有信仰、能实践、善创新、甘奉献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扬"红船精神",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着重解决"信仰"、"奋斗"问题,而且要注重实践,着重解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许多关于奋斗的论述,他们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和无产阶级的立场,从奋斗的主体、奋斗的本质、奋斗的目标以及青年奋斗的意义等,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奋斗的价值目标和一般规律,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奋斗观的基本理论基础,为我们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奋斗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就要坚持人民立场、科学立场和实践立场,着力在坚定青年学生的奋斗理想、提升奋斗本领、塑造奋斗品格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培育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有特定内涵,但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面临诸多挑战。在新时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奋斗精神,必须讲好党的奋斗故事,加强媒体舆论引导,增强青年奋斗本领,激活青年奋斗自觉。  相似文献   

6.
在躺平心态的影响之下,青年一代的奋斗精神有所弱化。从内容表现来看,奋斗精神内涵着艰苦奋斗、团结奋斗及赓续奋斗,躺平心态表现为降低内在需要和满足现实状况的态度趋向、宣泄内卷压力和重建良好秩序的情感表达。从价值逻辑来看,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能够涵育时代新人的思想素质、推进民族复兴的实现进程及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从生成逻辑来看,躺平心态是社会内卷严重、主体认知偏差、阶层固化存在等综合因素的产物。从现实路径来看,应该从奋斗自觉、奋斗意识、奋斗信念、奋斗动力和奋斗本领等方面入手,以主流文化、典型榜样、历史教育、内在需要和实践活动为契入点,培育青年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7.
奋斗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珍贵精神财富,始终激励中华儿女不惧艰难、肩负使命、奋力拼搏。新时代赋予奋斗精神更多的意义,它不仅是激发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驱动力,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要遵循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奋斗精神的内涵实质,加强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养成,搭建奋斗精神培育的网络平台,从而实现大学生奋斗精神“认知”与“践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总结与反思“强国有我,奋斗正青春”主题班会活动情况,认为开展新时代中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要加强“顶层设计”。要拓新奋斗精神培育理念,落实“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将奋斗精神的培育渗透在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方方面面;要夯实奋斗精神培育内容,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奋斗观、联系生活与时事政治案例、回应个体心理诉求与疑惑;要强化奋斗精神培育践行,通过榜样学习强化责任担当、主题演讲促进情感升华、校园文化浸润内心情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落实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青年的劳动精神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现实需要。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青年要坚持和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奋斗。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不仅是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精神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生动范本和重要载体。以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需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体多面出发,依循知、情、意、信、行五重维度,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理路,明晰伟大建党精神与塑造青年理想、担当、吃苦、奋斗品质的契合逻辑,探究用理论知识教育、精神情感教育、意志品质教育、激励感染教育、实践行动教育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产生着深刻影响,青年的奋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弱化倾向,主要表现在部分青年奋斗价值被曲解,奋斗动力被削减,奋斗信念被动摇。梳理青年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分析青年奋斗精神的弱化的主要成因,针对性提出培养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主要方略,通过加强青年奋斗幸福观教育、强化文化管控与文化引导、树立奋斗成功的青年典范、为青年提供奋斗的实践平台等措施,实现青年奋斗精神的。  相似文献   

12.
奋斗是指行为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为之付出努力的过程。奋斗精神是行为主体为了目标而孜孜以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显示出顽强的毅力和强大的勇气、敢于排除艰难险阻甚至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状态。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传统,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要求。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就是探索在新时代,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尊重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规律,研究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为提升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水平提供依据和借鉴,找寻引导大学生立"鸿鹄志"的渠道与着力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是善用目标牵引,引导大学生有的放矢;强化榜样激励,激发大学生做事热情;加强实践锻炼,强化大学生积极体验。探索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实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着力点、探索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实践机制的问题、探索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规律,则是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工匠精神以卓越信仰为引领,内蕴劳动奋斗“求真”、创新奉献“向善”、精益求精“崇美”的深刻内涵,激励高职青年在理想、实践、道德、态度向度的自我超越与全面发展,饱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青年劳动价值观教育,以卓越理想教育为起点和主线,通过奋斗幸福观、创新奉献精神、精益态度培育,引导学生信仰求真、信仰向善、信仰崇美,遵循知情意行的育人规律,以劳动价值观教育为核心,辅之劳动素养教育,促进高职学生工匠人格的塑造、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聚焦“青年奋斗”这一核心命题,在立足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理论之基、深受中华优秀传统奋斗文化滋养、积蓄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实之需的基础上,集中阐明了“青年为谁奋斗”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青年何时奋斗”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机遇、“青年何以奋斗”的小我融入大我的奋斗格局,深刻揭示了青年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观的重要论述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投身奋斗强国伟大实践的三重现实规引,对促进青年自由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着深厚科学内涵,其价值意蕴对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伟大建党精神与锻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之间存在着严密的内在契合。高校育人工作应当以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崇高价值引导青年,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青年,以优秀的行为示范影响青年,实现价值正人、品德利人、学识启人、行为化人。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树立青年理想信念,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强化青年使命担当,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培育青年吃苦功夫,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激发青年奋斗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与锻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耦合共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孙娜 《高校后勤研究》2023,(5):56-58+61
奋斗精神是青年的青春底色。但现时青年出现了“内卷”下亚健康的奋斗状态、“佛系”的弱奋斗意志、“躺平”的不奋斗行为等问题。破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中面临的困境,需要培植出敢于有梦,追求“高级卷”的精神力量;锻造出勇于追梦,摆脱“佛系”的意志品质;研炼勤于圆梦、治愈“躺平”癌症的特效良方。  相似文献   

17.
青年劳动精神涵养实干品格、砥砺奋斗意志、成就时代新人,对于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存在的青年劳动意识欠缺、教育单位育人手段单一、用人单位评价手段相对片面、整体劳动氛围较为浮躁等现象,影响了青年劳动精神的培育。要更好地培育青年劳动精神,需要青年自身树立劳动意识、提升劳动素质;需要用人单位改进工作机制、改善管理思维;需要全社会崇尚劳动、形成劳动光荣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生力军,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接班人,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为了能够在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过程中贡献力量,关键和首要因素就是要练就青年学生理想人格。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且独一无二的育人价值,为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明确了方向,打下了根基。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工作,可增强其志气、底气、骨气,不断推动青年学生实现精神主动,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座谈和书信中多次论及青年奋斗精神,为新时代青年砥砺奋斗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开展斗争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遵循。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维度出发,深刻认识、精准把握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可以更好抓住青年特点、健全完善青年工作体系、推动青年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工匠精神以积极改变现状、实现更大人生价值和促进社会发展为内核,从古至今都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推崇。对当代青年来说,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在提升工匠精神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以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基于此,我们首先要阐述工匠精神的时代传承及培育当代青年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探讨培育当代青年工匠精神的关键任务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