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愚公移山》的种种问题,师生间进行了三次讨论即三次思考。现择其要点,简记如下。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合理设置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在双线统一下开展“四维五环节循环式”的阅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水平。以人教版为例,探讨小学语文“四维五环节循环式”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愚公移山》一文一直被世人称道:愚公的“愚”其实是“大智若愚”,愚公敢于改造大自然是气魄伟大,毅力坚强.连毛泽东也从中提炼出鼓舞世人的警言:人定胜天,  相似文献   

4.
《春秋》三传皆释“河阳”为地名。《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历朝历代大都绘有“河阳”这一邑名,县名,府名。虽然“河阳”本义为“黄河北岸”,但春秋时早已凝固成专称性地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严格依据古代寓言《愚公移山》原文,从分析太行,王屋二山不必移。不可移,不应移、不能移入手,阐发了愚公精神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6.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故事,被收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对于这篇寓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及落实教学内容,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28篇教学设计及2篇课堂实录显示,当前《愚公移山》教学存在忽视文体属性、教学过程模式化的问题。文章基于文体视野,对《愚公移山》进行解读,并为《愚公移山》教什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很高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排列。  相似文献   

8.
牛银安 《辅导员》2010,(6):14-14
一次到学校去听课,一连听了两节,一节是《看云识天气》,一节是《泉》,两位老师用的都是阅读教学“四步法”——审题目、悟主题、看选材、找特点,但各有千秋,殊途同归,使我产生了许多感悟。  相似文献   

9.
10.
为贯彻执行国家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深入落实“坚持德技并修,培育工匠精神”的职教新理念,结合教育部“双高计划”的建设与推进要求,根据“物以载道、匠心筑梦”的职业新诉求和工匠精神的时代阐释,论述了基于职业知识技能、职业意识信念、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价值取向的“四维进阶”的工匠精神顶层培养理论模型;然后,以理论模型为指导,阐述了工匠精神培养的“四重迭代”运作路径和实施方案,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资源库和课程群、重组专业课程任务点和知识链、提升师资力量和水平;最后,以质量闭环为原则,阐明了人才培养需要“课程、实践、单位和社会”四方联动进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由此可见,理论模型的有效运作和实施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课内外育人资源,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进行工匠意识的提炼与人文精神的思考,也能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与自我建构,从而不断激发成就感和获得感,以适应产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和对人才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话说玉皇大帝命夸娥氏二子搬掉了两座险峻的大山,从此,豫南和汉阴畅通无阻,可谓“望望头上天外有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在冀北,河阳的老百姓都欢腾了,称愚公为“移山英雄”。于是乎愚公这名声一传十,十传百,不胫而走,名扬四海,威震五岳,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此事传到县太爷耳中,县太爷觉得愚公为老  相似文献   

12.
《诗经》"四始"之说在四家《诗》及《诗纬》中各有不同的解释,后世学者对此多未详加考论,或简单解释,或混杂而谈,或单执一面。通过具体而详细的文献考证,可以看到真正有明确文献记载和根据的只有以《诗大序》说为代表的《毛诗》说、以《史记》说为代表的《鲁诗》说和《诗纬》说。《毛诗》与《鲁诗》说通义在于立足于《诗经》四部,而《诗纬》则杂糅了阴阳五行、律历等庞杂的内容。从中也可以看到各家解《诗》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同学、作者、编者和文本的“六方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的教学不能仅靠教师的串讲来学习,要靠教师的方法指导来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借助一定的工具去阅读、去探索,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益。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说:“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文言文教学尤其如此,所以在教授李密的《陈情表》之前。笔者就确定了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力争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读出文章中的真情、真心、真意。  相似文献   

16.
朱瑛 《湖南教育》2006,(7):12-15
一、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 案例一:美国教师教学《灰姑娘》的片段 该教师先组织学生说出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接着,发生了以下对话。  相似文献   

17.
著名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在评价浙江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时指出,“郭初阳老师把《愚公移山》当成‘引起议题文’来用,通过‘对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谎言进行解构’,表达‘一种介入伦理及政治转型的姿态’”。“从阅读方式上来看,有点像‘过度理解’。”我以为,寓言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隐喻性的话题,对其进行“征候式阅读”未尝不可,就像毛泽东对愚公移山故事的解读一样,同样是借题发挥的“过度理解”,其解读结论与《列子》作者预设的旨意相去甚远,但丝毫不影响其解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愚公移山》历经几次课改仍然出现在中学的课本上,是经典的课文之一,人教版的注释中有些解释欠妥,有些解释是错的。有的词语通过版本的对比,其他的词更适合语境。文章中选取了5个词语进行了考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改革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应积极推行初读—熟读—导读—细读的阅读模式,在此基础上实施课文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20.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愚公成为华夏子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行为楷模,“人定胜天”的思想典范。《愚公移山》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在艺术上主要是大量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愚公移山》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