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传播逐渐成为加快和加深人类自我认知的新方法与新途径,人机融合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智能传播体系中的人机关系问题为起点,通过引入技术哲学的理论资源,以及总览人机融合的现实语境,归纳了系统化、平台化、多元化、网络化、个性化、产业化、智能化七种人机融合基本特性,详细分析了智能传播体系中人机融合的关键共性技术,并从政策法规、平台基础、内容生产三个方面展望了人机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为智能传播的伦理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智能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人为中心”的媒介生态,人机交互正在超越传统的控制观,但全新的信息伦理观还未建立起来,从而导致智能化的虚拟数字人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明晰。通过媒介的“可供性”可以判断一个媒介是否“新”,从生产、社交和移动三个角度探讨智能媒体时代媒介的社会属性和全新转向,有利于梳理智能媒体与人的全新关系并厘清虚拟数字人在人机传播中的交互角色。  相似文献   

3.
智能传播技术再造了新闻生产的模式,也对客观性等新闻理念及新闻教育带来了挑战。本文从人机耦合的视角,结合当下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新闻实践,对智能传播时代新闻教育如何将人的智能与机器的智能相结合,进而培养卓越的新闻人才进行了讨论。总的来说,“人—机”主体作为智能传播时代新闻生产的主体类型,为新闻客观性等理念的实践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向人机耦合的新闻教育,一方面要将智能技术纳入专业技能范畴,另一方面要以批判的视角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ChatGPT的普适性渗透,人与智能机器(技术)的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以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为叙述焦点,探讨人机关系的变革逻辑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方法】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现象诠释等方法,深度解析ChatGPT的主要特征及其触发的变革逻辑问题。【结果】作为人工智能的“类人化”升级版,ChatGPT引发了人机关系变革,主要经由协作逻辑、互动逻辑、会话逻辑、融合逻辑的嬗变过程进行体现,其中,协作逻辑经历了从“智能辅助”到“全能代理”的变化、互动逻辑从“单项控制”走向“平等对话”、会话逻辑从“机器语言”转向“情感话语”、共生逻辑从“人机融合”迈向“互为延伸”。【结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力渗透下,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已超越了单纯的“使用关系”框架,而是在高度嵌入与深度黏合中被重构,以此形塑出人类的媒介化交往想象。  相似文献   

5.
师文  陈昌凤 《中国出版》2023,(10):30-34
立足于新闻传播学视野,对国内外期刊的相关前沿成果展开爬梳,提炼出算法边界、算法审计、算法参与、人机关系以及算法与数字新闻业5个具体研究议题,揭示出两个新的智能媒体研究趋势:其一,随着算法在生活中的渗透日益深刻,大量研究从探究算法的“可为”转向反思算法的“不可为”,审计其对社会秩序的挑战,批判性地思考智能技术“可为”与“不可为”之间的界限如何得以建构;其二,研究者的重心正从“算法”向“用户”偏移,对人与算法之间合作、冲突的现实样态展开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人机共生下的关系协商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新闻领域的运用,智能化新闻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而新技术的运用必将带来新的伦理风险,包括“赛博格”危机、新闻叙事“悖论”、监管风险“黑箱”等。这些风险的背后是一种“技术拜物教”,即对大数据与算法等智能技术的大量运用、崇拜追捧与代码狂欢。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传播舆论场中的现象级议题,但该议题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呈话语失衡之势。以“知识生产”走向“全球权力”的历程为经纬,可以一窥此种失衡的运行逻辑。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的“智能”本体论探讨与关于“人类智能祛魅”的讨论从正反两面构成了人工智能议题的知识基础。在人机关系问题上,作为知识生产的人工智能以未来想象的形式与全球权力相联结,大致形成了“反乌托邦”与“人机共生”两类集合。在地缘政治场景中,人工智能议题正式与现实的全球权力紧密勾连,集中表现为“发达国际俱乐部”的宰制性话语权力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失语。  相似文献   

8.
智能机器正在被“社会化”建构,人机交互赋予了机器以人类角色;人被数据化、而机器被“人化”;“以人为中心”的传播思维正不断受到新技术的挑战,传播主体被重新界定,机器成了非人类的行动者。这些变革发生于传播的结构性层面,蕴含了深层的颠覆性伦理。人机交互正超出人是控制者的传播观,传统的价值观无法解释和应对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人类将人机交互中异质行动者的互动,仍视为或显或隐的权力争夺,过于关注权力的分配和占有,却忽略了全新的互动关系需要全新的伦理观。人机交互时代的“文化滞后”可能会成为智能技术发展的掣肘,并难以预见未来的危机,人类需要重构人机共生的信息传播伦理。  相似文献   

9.
杨保军  孙新 《新闻界》2022,(8):4-13+57
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是人类进入智能新闻时代后才成对出现的概念。人主体作为直接行动者形成了人主体新闻,由算数、算法、算力、有形载体构成的智能体作为直接行动者形成了智能体新闻。在数字新闻环境中,人主体新闻可分为职业主体新闻与非职业主体新闻,智能体新闻可分为人机辅助智能体新闻、人机交互智能体新闻和人机合一智能体新闻。在智能体新闻对人主体新闻的模仿与拓展,以及智能体新闻激发人主体新闻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之间形成了辅助、协作、共融三种关系。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的关系,表现为人主体新闻的“主体性”与智能体新闻“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以智能体为中介建构的人与人之间的新闻关系。随着智能体新闻的拟人化与人主体新闻的智能化发展,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的关系将会成为新闻实践与新闻研究的核心问题;奇点人新闻可能成为人类新闻演进的未来形态;追问“人(普通人+奇点人)-奇点人新闻-世界(现实世界+元宇宙)”之间的关系,可能成为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关系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赫  黄振 《今传媒》2023,(4):19-21
本文以智能时代为背景,探讨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人机之间产生的相应问题和解决对策。文章简要阐述了智能时代的定义,重点讨论智能时代下赛博人的伦理思考与人机传播关系,认为在后人类主义视角下,人机合一并非一片光明,人机冲突等现象屡见不鲜,提出在智能时代下,赛博人与机器应当相互协作,发挥各自所长,以人机协同、人机合一的方式共同促进人与机器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媒体智能化提升传播精准化的同时,受众“选择性接收”倾向愈发凸显,“新闻回避”更导致无效传播与用户黏性下降,智能传播时代怎样创设良好的新闻消费互动生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方法】文章将融合新闻生产置于“新闻回避”的研究框架视野下,围绕用户如何在数字传播环境中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实现有效新闻获得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论述。【结果】发现新闻价值被平台算法单一化,新闻情感被平台算法简易化,新闻体验被平台算法迁移化,进一步拓展了“新闻回避”的内涵外延维度。【结论】基于此,主流媒体通过智能化技术赋能重构算法生态,智能化编辑部赋能平行数字空间增强新闻挖掘人机协同,培育媒体未来用户用算法素养推动科学发展,“新闻回避”才可能进入到“新闻悦纳”,并为已进入深度融合阶段的主流媒体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智能化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颠覆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数字化生存成为社会生存的全新状态。而中国社会人口的深度老龄化与过快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并行,生存门槛的提高带来了老年群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使其陷入了数字困境,让老年群体成为了智能媒体时代的“数字难民”。本文从智能媒体时代“数字难民”的生存现状出发,思考“数字难民”在新媒体使用中心理、生活以及主体性方面的困境,借助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分析智能媒体助力“数字难民”群体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途径和破局之道。本研究提出坚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尊重老年群体的数字权力与数字需求,为其更好数字化生存、融入智能媒体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定义了AI发展的新里程碑。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有望塑造内容生产的新范式,成为智能数字交往的基础设施。在《传媒观察》与知名学术社团数字交往小组联合主办的“激荡AIGC”主题对谈中,彭兰、邓建国、王成军、胡泳、张子柯、杜骏飞、曹轲、邹军八位新闻传播学学者分别以“ChatGPT与人机交流的未来”、“AIGC:搬运还是创新”、“AI时代的计算叙事”、“ChatGPT作为文化现象”、“AGI个性化与用户自我化问题”、“AIGC与数字平等”、“AIGC与AI新闻时代”以及“AIGC与数据治理”为题进行内容分享,并就“对AIGC应秉持怎样的预判”、“AIGC对媒介实践和新闻生产的影响”以及“AIGC时代人类世界认知的变化”等议题展开了一场雄辩争锋、思想和鸣的学术对谈。本文梳理了此次对谈中八位学者的代表性观点。  相似文献   

14.
李锦辉  颜晓鹏 《新闻大学》2022,(12):15-31+121-122
算法推荐为信息获取带来便利,但也隐含着信息过载和隐私泄露的问题,碎片化、泛娱乐化同时加剧了用户的精神消耗。为抵抗算法的异化,社交媒体中开始出现了“驯化”算法的呼吁。本文研究发现,在应对智能算法推荐时,以抖音为例的年轻使用者表现出“技术想象”“全效嵌入”“空间数字化”“日程媒介化”以及“人机共创”五个不同面向,他们会通过使用的态度与行为建构人机关系的平衡。智能媒介环境下的驯化是一种非线性的多维模式,用户在“使用—弃用—再使用”的循环中,虽然表现出一定的“犬儒主义”倾向,但是以人为本的“双向驯化”将推动人机关系向动态平衡方向变迁。  相似文献   

15.
以Web3.0为底层技术逻辑的智媒体时代,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的结合,打破传统新闻生产的藩篱,重塑整个新闻业态。机器辅助新闻生产中,媒体人的价值发生位移。一方面,机器在智能采集、自动写作、智能核查和精准推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新闻人在深度采访、风格创作、专业把关以及社会化分发的作用仍不可取代。未来,人机协同的新闻生产机制将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6.
元宇宙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算法则是架构元宇宙最底层的技术逻辑。在元宇宙中,算法的主体性不断增强,人与算法技术的互动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往人在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中,总是会陷入一种“二元对立”的泥潭,而这种思考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人机关系。打破二元对立,反思工具性,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探究元宇宙中人与算法的主体类型、关系变化,有助于我们在元宇宙这样一个全新的维度中理解技术。同时,思考人机关系“和而不同”的未来走向,也是我们应对技术时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了传媒业,解放了新闻从业者,也给予了受众全新的“感官体验”。但伴随着技术对于传媒业的实践应用,相应的问题也开始出现,主要表现为:隐私权、著作权等公民基本权利难以维护,算法推荐致使信息茧房、刻板偏见等问题涌现等。如何完善人机适用的新闻伦理法规,建立符合智媒时代“媒介素养”的治理框架?本文从“人机协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应积极发挥人的主导价值以及人机各守一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足球场上,一名合格的前卫,不但应有娴熟的技术,还应有良好的前卫意识,善于捕捉每一个战机,机敏果断主动出机,攻击对方的大门。而新闻工作者好比一名驰骋在赛场上的前卫,应该具有良好的“前卫意识”,捕获新闻信息后,就有一种本能的“冲动”,迅速出击,要处处领先、招招领先。这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压力。争分夺秒主动出击当今的时代是电子信息的时代,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里有新闻事件发生,时间不久就会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在过去“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就是废铁”的说法,在信息传递现代化的时代也应…  相似文献   

19.
本对INTERNET互联网上的信息检索技术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智能信息技术,阐述了智能信息“推”“拉”技术的几种类型,基于WEB数据库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智能信息技术等信息服务部门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程明  孙嘉蔚 《青年记者》2023,(24):24-28
本报告围绕CNKI数据库中高级检索到的2023年刊发的107篇智能传播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对文献的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概括出2023年中国智能传播研究的大方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研究的勃兴,人机深入交流与新人机共存空间的构建。但同时存在认知茧房的加剧、算法操控导致用户自主权的丧失、虚假信息的泛滥、个人隐私的泄露等相关伦理问题。未来,智能传播的研究离不开技术、人文、伦理三个维度,人机协同、传播主体、人机交互、人机伦理、人类如何重新理解和定义“自我”等问题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