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从赋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立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等政策出发,以豫南山区国家级贫困县新县为例,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贫困山区常态化、可持续性县域乡村教师培训教学系统设计策略。针对以往乡村教师培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引入科学的教学系统设计理念以及ADDIE模型,助力于建立和完善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提高贫困山区县域乡村教师培训效果,从而实现贫困山区县域乡村教师培训的常态化、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教育振兴,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发展,各地情况大不相同。本文以陕南安康部分乡镇为例对乡村文化振兴中社区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乡村振兴下社区教育要强化乡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强化乡村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及强化社区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大国三农”思政教育,培育具有“三农”情怀的“一懂两爱”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是新时代农林高校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以某农林高校在读研究生为例,调研和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农林高校研究生面对的就业形势提出解决对策,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高校研究生就业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推动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应肩负时代责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响应新时期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有意识地在地理教学中提炼或融入乡村振兴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文章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例,从乡村振兴角度出发,选取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设计乡土教学活动案例。案例的设计围绕创设真实情境、遵循导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进行,最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农村老年教育是体现有教无类、教育公平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求。本文现就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展开分析论述,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老年教育发展路径,以期提升农村老年人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其个体与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建筑学专业会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在建筑设计课程培养计划与设计任务制定中,应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与理解,考虑当地传统村落、历史风貌建筑等的保护与传承,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元素特色的挖掘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关联性以及设计内容可实施性等专业能力,培育新一代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举措,在此基础上也为乡村地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在此过程中,通过审视地理教育的内涵,探讨其价值体现:综合思维是推进产业兴旺的前提、人地协调观是构建生态宜居的关键、乡土情怀是提高乡风文明的灵魂、国家认同是落实有效治理的核心、因地制宜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保障。但是地理教育课程实施的各环节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均面临严峻挑战,而构建“回归乡土社会”的地理课程是未来乡村地理课程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入手,讨论了我国乡村景观面临的困境,表现为乡村自然景观退化、人文景观融入不足和农业生产景观破碎萎缩三个方面。针对乡村景观面临问题,提出重塑自然景观、活化人文景观、丰富农业景观三个方面策略。随后以求是村为案例,分析村庄现状,并进行总体规划和针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农业景观三个方面的节点设计,总结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为今后的乡村景观营造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8,(2):79-8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调查,旧县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产品开发深度不足、产业体系薄弱、设施不完善、主客互动空间有限等问题.结合现有的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旧县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提升产品有效供给、培育乡土产业、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实现"共建共享"等乡村振兴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非遗保护与开发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需要兼顾乡村建设与非遗特点,并在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乡村文化事业建设质量以及乡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乡村地区非遗项目大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且与当地不同行业存在密切联系,但有些地区在非遗保护与开发上缺乏统筹规划,在非遗时代价值的挖掘以及文化IP的打造上缺乏经验,未能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之间建立有效衔接,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非遗保护开发作为乡村居民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深挖非遗特色与时代意义,加强非遗保护开发顶层设计等扩展非遗与当地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以非遗保护开发为支点撬动乡村经济建设,提升乡村振兴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近年来,陇南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陇南模式"。但是,在实施中仍然存在盲目性和无规划性、村民的主体性不足、公共服务系统不健全、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我们通过规划乡村发展远景、多渠道培育乡村产业、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等举措来突破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育振兴是阻断山区规模返贫的重要环节,地理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等地理知识。以Y中学所在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对应的地理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地理条件对于家乡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而使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推进。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是我国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一块“短板”。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办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条件弱质化、教师人才流失化的现实困境,国家和学校不仅需要完善顶层设计,高效配置资源,以落实农村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权利,而且需要构建人的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各项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还应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重视以城促乡,实行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以改变乡村被边缘化的困境,进而为寻求农村教育变革、振兴乡村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4.
15.
案例教学法已在多个领域的教学与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案例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其中,案例内容过分加工脱离真实情境是造成案例教学效果不良的重要根源之一,然而目前仍然缺少针对案例情境的研究。本研究从情境视角入手,探索案例情境的内涵,在分析情境模型、动态记忆理论框架及故事构造模型等理论及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教学案例的情境模型,以网警培训教学案例为例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和结构化表征。期望该模型能够为未来教学案例的设计、情境案例库的构建及案例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城乡融合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的治理也向着高效、科学迈进,朝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选取广东珠海市的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基于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找到村干群沟通渠道不畅、普法教育宣传不到位、村民自治缺乏高素质人才、信息化建设不够等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所有学科都提出全新的教学要求,这也对广大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授课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淘汰陈旧的教学观念。为此,对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情境教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究,以大量实例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内涵、总要求与地理教学的内容和理念相契合.文章阐明了在地理教学中宣传、助力乡村振兴,是地理学科应有的时代担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开展乡村振兴教育对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提出了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地理课堂教学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对“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满足新时期新战略建设需要。乡村振兴战略对农田水利学的新要求主要包括统筹规划,推进农田水利发展;与时俱进,走现代化农田水利之路;尊重自然,发展生态水利;人水和谐,传承农田水利文化等四个方面。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应强化规划设计,调整课程内容,突出生态理念和融合文化元素,以培养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加快农业结构转型和推动农村治理创新有着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抓手。江苏省大力推动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而常州市在基地建设的数量与发展质量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基于常州的研究发现,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在管理体制、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培训模式、辐射效能等方面仍有待加强与提升,应进一步做到:完善管理体制,注重评估督导;加强经费保障,夯实发展基础;深化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搭建师资平台,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实践创新,提升辐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